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叶勇 ‖ 血汗筑富路 利刀斩穷根

作者:叶 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07 21:34:58 浏览次数: 【字体:

血汗筑富路 利刀斩穷根

叶 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清溪场镇玉印村位于渠县西北部,面积2.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491户村民,共1734人,其中党员32名。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属典型的山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未超过2000元。玉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共288人,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按照各级党委、政府“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全部脱贫的要求,定时摘掉“贫困村”帽子,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铁肩担使命 聚力齐奋战

根据渠县县委、县政府安排,2015年,39岁的“渠县以工代赈办”干部,县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罗伟任玉印村第一书记。他品质过硬,工作务实,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上任后便与该村2002年就任支部书记的吴永政强强联手,心心相印。他俩组织“两委”干部集体“把脉问诊”,找准该村贫困症结。通过走访座谈村民得知:该村个别干部存在工作作风懒散、漂浮等问题,对外来投资者有吃、拿、卡、要的“恶习”;个别“叫鸡公”(出烂点子、唱对戏的人)村民将企业作为“唐僧肉”贪剐、贪吃,由此造成欲到该村办企业的有志之士存在精神压抑和畏惧感。再则,原有的村道年深月久已凹凸不平,不便机动车辆出入,致使村里无支柱产业、无领军企业、无致富门道。掌握“症结”后,“两委”主要领导形成共识,在全村干群中迅速采取“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治歪风”的“三整”措施。第一书记罗伟先后4次约谈6名党员干部,刀刀见血,句句刺骨,要求其痛改前非,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斗;支书吴永政则多次深入到“叫鸡公”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对其帮助教育。一日,在4社一王姓“叫鸡公”村民家离开时,此人口出恶言:“吴永政,你莫走夜路!”吴书记则理直气壮地劝道:“堂堂正正做人,一切要为子孙!”次日夜,支书吴永政与3名党员干部一道再次到其家中,当着本人、妻子、儿女、父母的面严厉指出“叫鸡公”的性质和危害性。在家人的督促、规劝下,“叫鸡公”当面向吴书记一行拍着胸脯保证:日后改邪归正,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通过整顿,严明村规民约后,党支部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凝聚起全村广大干群的磅礴力量,以“定户定人,定点定时,定目标定任务”的“六定”为抓手投入战斗。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畏艰,不畏难,血汗助力脱贫攻坚,定时摘帽,不达目的心不甘!”同时,“两委”干部人人签定责任书,个个立下“军令状”,以宏伟气魄,大无畏的作战精神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发起阵阵冲锋。

玉印村全体党员脱贫攻坚宣誓、出征仪式

玉印村脱贫攻坚院坝会

在一座座盘山公路上,吴书记为施工的进度、为修路的质量、为土地的征用转换、为调解个别民事纠纷披星戴月,四处奔波。罗书记则跑省市县向有关领导汇报,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厚颜”向村民中外地“致富”者集资,动员村民捐资,没日没夜地为村里修路、基础设施建设、安装通信设备等工作忙得焦头烂额。通过干群齐心协力,忘我战斗,该村2012年至2016年共硬化水泥路38公里,投入修路、基础设施资金共600余万元,形成了硬化公路通座座山顶、通片片田地、通个个庭院、通户户农家的“网状”交通格局。村民们无不为“两委”的艰辛付出而感动、赞叹。

玉印村修建通户、通院路

玉印村村级公路

培植“摇钱树” 广辟脱贫路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6年起,到该村考察办企业的“业主”纷至沓来。对干部不但不请吃送礼,而且“两委”把“财神爷”们当贵宾款待,为他们所需的水、电、路、场地等设施设备排忧解难,为他们在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办理手续铺路搭桥,一路“绿灯”。投资者和谐的环境中放心经营、优质经营、扎根经营。

继2010年建成“玉印养猪场”后,又有3个大型养猪场先后落户一组和二组。座落在一组的“渠县鸿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场,实行的是“公司+支部+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奔康”模式,圈舍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2500余头,创年产值960余万元,实现了入股的16户贫困户每年20%的分红,临时、长期务工每人每日120-150元工资,每户每年净增收入4万元的目标。

座落在一组的“渠县大河湾家庭农场”,实行的是“党员引领带头”模式,圈舍面积达2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600头,创造年产值700余万元,除利润均分外,9户贫困户优先、优惠务工,每人每年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

座落在2组的“兴旺养猪场”实行的是“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圈舍面积1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创年产值近300余万元,18户贫困户平均分红,轮流务工,多劳多得,每人每日劳务费不低于120元。每户每年增收6万余元。

“两委”让4个大型养猪场这个支柱产业尽量为所有贫困户创造增资条件,为村民致富搭桥铺路,鼎力相助。此产业也成为了典型的脱贫攻坚经验之谈。2016年12月22日,渠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各局领导、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200余名党政干部,由原县委书记苟小莉、县长王飞虎亲自带队到玉印村召开“2016年四季度渠县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通过参观饲料、圈舍、存栏生猪、排污处理等一系列生猪养殖流程,无不为该村生猪养殖这棵根深叶茂的粗壮“摇钱树”而震撼、赞赏。县长王飞虎在讲话中对该村“两委”干部敢想敢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寻财路、增财源、添财富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了肯定,并号召全县130个贫困村向此“标杆”看齐,增措施、补短板,奋力脱贫攻坚。

玉印村养猪场一角

2016年初,总投资150万元的“清溪场镇源自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落户玉印村,年出栏肉牛120余头,创经济价值150多万元。带动8户贫困户和12户村民在肉牛养殖场入股20%分红,长期、临时务工者每人每日130-150元工资。同时,由养猪场、养牛场产生的“肥料”每年达30余万吨,免费供村民农田使用,真可谓“肥了庄稼,鼓了腰包,富了百姓”。

玉印村肉牛场一角

在玉印村里,有一条河其水不往山外流出,反向大山深处倒流20余公里。美其名曰:“倒流河”。涓涓细流,碧如清泉。绿色天然的水资源适宜多种鱼类生长,2016年3月,“玉印河水产专业有限公司”落户该村,扩宽“倒流河”沿线共380亩土地,建鱼塘12口,喂养鲫鱼、鲤鱼、白鲢、花鲢、草鱼等近10个品种的鱼类,其鱼肉质“绿色”、细嫩,味道鲜美独特,畅销省内外。年产成品鱼100吨以上,渔业年产值达900余万元。18户贫困户长期在“倒流河”养鱼务工,每户每年净收4万元以上。100余名临时务工村民,每人每天收入120元,养渔业这棵“摇钱树”为部分贫困户步入脱贫行列奠定了坚定的经济基础。

玉印村养鱼场一角

2016年下半年,“加盟专业合作社”落户该村,为种植中药材“枳壳”形成林而流转土地600余亩,该“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土地租用及务工合同,涉及贫困户38户,共50人,每人每天务工费130元。凭此项收入,有23名贫困户年增资3万余元。通过近两年种植、养殖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操练,该村有36名贫困户人员成为“技术员”,是远近闻名的“香饽饽”。有9名“行家里手”在业内享受着“正县”待遇。

玉印村种植药材“枳壳”林一角

斩断贫困根迈上小康道

在第一书记罗伟和支书吴永政具体指挥下,玉印村“两委”领导用抓铁留痕的坚硬手段,培植出“生猪养殖场、肉牛养殖场、渔业养殖场”、中药材“枳壳”树木林四大支柱产业,村民们抱着这4棵“摇钱树”发财,贫困户抱着这4棵“摇钱树”致富。

与此同时,“两委”争取到“国家增减挂钩项目”到村,危改和易地搬迁让92户村民住进了新房子,为农户打压水井26口,让其畅享清纯的山涧自然矿泉水,实现村民安装新电路全覆盖。

通过“两委”两年的艰辛付出,干群奋力攻坚,玉印村从2014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到2016年人均收入9800余元。当年,通过省市县各级检查验收,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比该县2018年“整体摘帽”提前了两年。因成绩突出,功劳显赫,第一书记罗伟2017年荣获“四川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渠县县委颁发的脱贫攻坚“奉献奖”;支书吴永政2016年获渠县脱贫攻坚“先进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清溪场镇“先进工作者”。

玉印村第一书记罗伟获奖证书

玉印村支部书记吴永政获奖证书

如今的玉印村:

广场华灯照,公园百花璨。

高楼拔地起,别墅金光闪。

路桥织蛛网,轿车满庭院。

网络全覆盖,电商天涯连。

管罐燃气用,水电送捷便。

养老有保障,医疗减负担。

河塘掀波浪,猪牛财富添。

鸡鸭成群乐,水果堆满山。

科技导农户,五谷粮仓满。

抱着棵棵“摇钱树”,种养结合富路宽。

步履铿锵奔小康,日子越过越香甜。

玉印村党群服务中心

玉印村部分村民住房

作者简介

叶勇,男,65岁,中共党员,渠县有庆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渠县作家协会、诗歌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省市县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首)。2019年,在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中,作品《龙潭忠骨垂千古》获优秀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 勇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