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陈学华 ‖ 脱贫攻坚突击队日记五则(三)

作者:陈学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8 15:40:29 浏览次数: 【字体:

征文启事:见《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脱贫攻坚突击队日记五则(三)

陈学华

5月22日 星期五 阴凉

一夜好雨之后,今天算是进入5月以来最为舒适的一天。一段新修的水泥路接进了喻大爷家的院坝,我们再不用通过湿滑的田埂路入户了。站在干净的院坝里,放眼门前一阙阙精精神神的秧苗和叶片舞女舒袖般站立的玉米,我的内心油然生出久违的轻松之感。年过七旬的喻大爷热情地迎出来,话语爽朗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坐。我说今天天气凉爽,就在院坝里聊聊挺舒服。大爷转身回屋准备搬凳子,我和几名队友忙过去帮忙,然后大家围坐下来拉家常。

突击队入户了解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谢平康家“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问及收入,低保、“老年保”、独生子女奖扶金,还有女儿每月给的200元赡养费,喻大爷对国家政策交口称赞,对当下的生活状况非常满足。“这日子适合安享晚年吧?!”我回过头去,微笑着对坐在屋檐下默不作声的喻大婆说。大婆呆呆地望着我,咧嘴笑,并不搭话。

“喻大婆头脑不太清醒。”村委会杨支书赶忙打破尴尬,凑过来低声告诉我,老人家十几年的精神疾病了。

“领取了残疾人生活补助金和护理费没有?”明明家里有残疾人,我记得刚才核算的收入中并没有这一项,这是否意味着国家政策在这一户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她一直没去做鉴定。”杨书记向我解释说。我又问病情严重不严重,书记告诉我,大婆过去挺精明一个人,现在基本上痴呆了,生活里的熟人基本上都不能辨识了。

“为什么不把政策宣传到位?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去做鉴定落实政策?”我心里有点点不悦,语气并不平和。

“我们早就宣传过,也多次动员,喻大爷死活不让老伴去鉴定。”

杨书记的进一步解释让我倍感疑惑,但凡家中有病人,经济上和生活上都会难得多,国家有专项扶助政策怎么会不愿意享受呢?

突击队入户了解荣县双石镇黄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练森种养殖发展意愿

“陈队长,真的是我们自己不愿意去的。”喻大爷听到我和杨书记的对话,赶忙插话解释。他说,这些年,我们生活困难,女儿一家也不宽裕,政府给了我们那么多扶持,还支持我们重修了房屋、“打了坝子”、硬化了入户道路,我们已经吃穿不用愁,不能再跟国家添麻烦了。

“大爷,一个家庭摊上一个病人该有多难啊!您老还是应该带大婆去鉴定,只要符合条件的,我们就要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实到位。”我想到年过古稀的喻大爷靠低保金过活,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能多一些收入应该会好过一些。

“谢谢你,小伙子!真的不用。”喻大爷态度坚决,“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去。国家要帮扶的人还很多,我们少向国家要一点,国家就会轻松一点。”听到这些话,我身体里有一股暖流隐隐往上涌,喉咙发涩,眼圈被突然的热泪浸润,想说点什么,咂咂嘴终于没能说出来,于是偏过头去看门外的秧田。刚好一股清风拂过,稻田里的绿浪一波一波轻轻地荡漾,远处的布谷鸟送来几声清脆的鸣唱。

突击队与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第一书记林斌一起深入该村建档立卡户黄才政家了解政策落实等情况

从喻大爷家出来,在去往下一户邹大叔家的路上,我没有同队友和同行的村干部交流,默默地回想这些天去过的那么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这些老乡,不论是什么原因掉入贫困之境,每一户都得到了政府和社会针对性的帮助,医保报销、“三免一补”、产业扶持、“六改三清”、“低保兜底”……各级政府还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排查,对大家不断产生的新困难及时伸出援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对国家政策深怀感恩,在各级帮扶下自力更生努力奋斗,一点一点让日子充满光亮,大竹林村徐大哥一家还借助政策扶持自力更生发展成了养兔大户,年收入三十余万元。但也有少数人在各方面细致入微的帮扶中养成了“等、靠、要”的顽固思想,有一丁点困难都等着政府和社会来解决,甚至没有困难时也要“编”出困难向政府伸手。更有甚者,年轻力壮身体健康却拒绝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整天缠着各级干部开口闭口只要“低保”、要“慰问”。想到这些,再细品刚刚道别的喻大爷说的话,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声:多好的乡亲啊!

突击队与荣县县委统战部、县新联会深入荣县双石镇石锣村建档立卡户彭吉斌家现场研究帮扶工作

“前两天,我们入户也遇到了主动要求退出低保的老乡。”队友邓烜接过话头,向大家聊起大竹林村刘大爷一家。刘大爷年过七旬,前些年因儿子遭遇不测,家庭生活陷入困顿,一家五口的生活靠儿媳一个人打零工维持。政府了解到困难,及时为全家申报办理了低保,为刘大爷正上大学的孙子落实了救助政策支持他顺利完成学业。去年,孙子刚刚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刘大爷就跑到镇上找到脱贫办要求全家退出低保。刘大爷说的话,至今在镇政府大院口耳相传。他说,国家的钱也是全国的劳动人民一分一分挣来的,自家有了办法还“吃低保”就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镇和村沟通,考虑到刘大爷的孙子刚参加工作,决定晚两个月再做调整。前两天,突击队的兄弟们走访刘大爷,他再次强烈要求退出低保,说再“吃低保”,一家子都觉得很丢人。

就在今天后来进入的老邹家,已经享受了低保政策老两口就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各种困难,当我问及其常年在外务工的80后儿子每月拿回多少钱养家时,老两口就连连摆手,说:他自己都不够用,哪里管得了家哟。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觉得心里堵得慌。我知道,扶贫更要“扶志”,为帮扶对象解决现实困难并不算难事,但要把他们扶进精精神神有滋有味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绣花功夫”要下。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学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