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黄志鹏 ‖ 牢记援彝使命 不忘支教初心
牢记援彝使命 不忘支教初心
黄志鹏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中国扶贫看四川、四川扶贫看凉山、凉山扶贫看布拖”。布拖县是凉山州的深彝区,也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海拔高,受教育程度很低,脱贫攻坚难度极大。布拖县的这种现状,让支教教师梁荣对扶贫攻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深感实施教育扶贫的极端重要性和肩负的重要责任。
布拖县觉撒乡中心小学地处海拔2600米的高寒地区,早晚温差很大,气候非常恶劣,遇到极端天气时,甚至一个星期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冬天时长特别长,十月下旬便开始下雪,气温极低,学校又刚好处于风口,常年经受大风的肆虐。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极其原始,又属于阿都文化深彝区,所以当地的风俗习惯保存得非常完整,外来文化对其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他们的有些风俗习惯甚至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当地学生全是彝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极差,梁荣作为一名汉族教师,不管是与学生在课堂上还是私下交流中,都存在极大的语言沟通障碍,学生不能很好理解他的关怀,他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上也显得很吃力。当地大多数家庭都是5、6个孩子,家长基本没受过学校教育,不会汉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放任自流。而且学生的学习、行为、卫生习惯都极差,家里没有给孩子学习、做作业的基本条件,学生也经常逃学旷课,控辍保学工作难度大。
梁老师在上课
梁老师班里有位男生叫木古小沙,今年14岁,六年级,家里有5个兄妹,他是老大,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学校读书,爸妈在山东打工(最小的妹妹和爸妈在一起)。留守导致了他的家庭教育缺失,缺乏父母的关爱,进而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木古小沙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得极度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交流,长时间处于自闭状态。因为只有他们四兄妹在家,所以他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进而导致他上学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以及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低,导致了他学习态度差,成绩非常不好,卫生习惯也极差。
梁老师在了解到木古小沙的特殊情况后,经常课后找到他,及时跟踪他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情况,积极给予他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常去他家家访,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长时间接触下来,木古小沙慢慢对梁老师产生了信赖,也愿意跟他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梁老师家访
梁老师每次回家后,都会在家里或亲戚朋友那里募集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具给他送去。平时也经常教他要讲卫生、爱学习,督促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木古小沙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都有了较大改观。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带头作用,带动了弟弟妹妹的积极性,使得弟弟妹妹对生活和学习也有了极大改观。木古小沙的每一次改变,梁老师都会在班上进行表扬,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抓住机会鼓励他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同学们的榜样。
课堂上,梁老师时刻关注全体学生动态,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调皮的学生。梁老师希望在其他方面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发言积极主动、善于思考质疑、朗读能力强等,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指导孩子,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逐渐地树立起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梁老师每周都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讲解生活卫生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对学生自身的习惯养成,影响其家庭的卫生习惯。
梁老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
针对山区孩子这群特殊的受教育者,梁老师认为,需付出的不仅仅是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通过网络等形式认识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正确的鼓励和引导,让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他会经常在课余时间利用笔记本电脑给同学们放一些他们感觉新奇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外面不一样的世界。梁老师时常说:改变一个生命,时间的长度不一定可靠,许多时候,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真的能够创造奇迹,这就是“永恒瞬间”的价值。是否能在支教中创造“永恒瞬间”,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技巧,而是爱和真诚。
梁老师带学生外出活动照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志鹏(广安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