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魏来 ‖ 唱响扶贫文化奏鸣曲

作者:魏 来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0-05-01 15:12:29 浏览次数: 【字体:

唱响扶贫文化奏鸣曲

魏 来

初秋的南部火车站夜晚,乳白色薄雾绸缎般飘逸在宽阔的站台上。20多位穿戴整齐、手提简单行李的青壮年汉子,正同几位脸膛黝黑的中年男女依依话别。

“请书记、村长放心,我们脱贫不会止步,出去挣钱回来帮助其他人。”

“对!还盼望你们挣了大钱回村再办几个产业园哩!”

“放心,我们20多人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归雁奔康计划!”

“好的,好的。祝你们一路顺风,衣锦还乡!”

这是2018年9月下旬,南部县谢河镇贫困村——高山垭村村民脱贫后外出务工,村干部前往送行的一个感人场景。

刚上车,有一个乘客不解地问:“听你们说脱了贫,还用出去打工么?”

20多人的领头人张天成自信满满地说:“通过扶贫,我们贫困户壮了信心,长了志气,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就要自己想办法刨出一条致富奔康的路来。”话音刚落,引来一阵赞叹声。

在南部县,像张天成这样信心和志气满怀的人,在贫困户中比比皆是。他们脱贫后驰而不息、主动积极地寻求长效富裕新项目,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全县扶贫又扶志的结果。”

好一个扶贫又扶志!这就是南部县在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战役中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广泛传承的扶贫文化。

大凡文化,都是人们通过工作、生活、生产的实践,构建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实践主题的认知积淀而能教化于人、默化于心、传承于世的精神产品。

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璀璨的文化。南部县三年艰苦卓绝、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精准扶贫、攻坚脱贫宏伟工程,也自然而然地积淀、生发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南部扶贫文化,构成他们精准脱贫、致富奔康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超越扶贫领域,惠及各项工作,激励人们竭尽拼劲韧劲闯劲,全力同心同向同行的文化光芒和精神财富,唱响了南部扶贫文化奏鸣曲。

这是使命压肩不弯腰的担当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后,南部县委、县政府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各级干部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神圣崇高的历史责任,立下愚公移山志,重担压肩不弯腰,敢啃脱贫硬骨头。形成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书记、县(乡、村)长同频共振抓扶贫,坚强有力攻脱贫的鏖战局面。他们念兹在兹,唯此惟大,列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科学施策,精准施策,实干为先,合力攻坚,干出了全县脱贫摘帽的大业绩,攻下了深度贫困的坚中坚。

南充市副市长、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同志真情地说:“不管什么时间,不管上级有无要求,只要南部还有一个贫困户,只有南部出现返贫现象,我们都不会放下手中的脱贫利剑,就要为群众斩断穷根,开创美好生活。这是因为,脱贫不仅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演进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担当文化,沐浴这种文化的辉煌,我们各级干部自然而然地为了群众的福祉而勇于担当、善于担当。这就是担当文化的巨大教化和引示作用。”县委书记对扶贫文化作用的认识,可谓深邃知著。

南充市副市长、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扶贫也扶志的励志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扶贫攻坚初期,南部县部分地方存在着相对于物质生活的另一种贫困——信心的贫困。一些人认为脱贫无望,不愿学习技术,只指望送去钱物帮扶,一些人并不很贫穷,但以争当贫困户为荣为乐,想方设法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一些人经过帮扶脱贫后依然懒惰慵散,成天打牌赌博又返贫。针对这种难以扶立起来的“阿斗”现象,该县全面深入持久实施扶贫扶志工程,以强宣传,讲事例,摆危害,树典型,治赌博为举措强化扶贫扶志,清除了困难群众中的等、靠、要、争思想,提振了他们主动脱贫、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勇气。许多人改掉了陋习,变懒为勤,在党政帮扶下很快脱贫后,又积极谋划更大发展。

文前提到的张天成等人说:“扶贫扶志深入我们内心,也演变为南部扶贫脱贫的励志文化,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我们就自然想到外出务工挣钱增收致富了。”据了解,全县脱贫后,主动寻找家庭项目或外出务工的脱贫群众多达万人,足见扶贫励志文化产生了极大威力。

这是踏实做事不拉关系的守正文化。一篇《中国人为什么太讲关系》的短文,把国人办事中喜欢拉关系的现象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声声叹息。在南部前期扶贫攻坚过程中,也曾发生过这种情况。该县纪委、监察局抽调160人组成40个巡视督察小组,每天深入乡、村巡查督办扶贫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等问题,实施红旗表扬、黄牌警告制度。一些乡(镇)、村(居)负责人看到巡查组有熟人面孔,便要以请吃请喝方式拉关系,想捂住问题不通报。但巡查组根本不为所动,一律拒绝吃喝。那些请吃者从中受到了教育,不仅不拉关系掩盖问题,还经常主动请巡查组挑毛病,提意见。

县纪委书记赵平说:“不请吃喝、不拉关系促进踏实做事、埋头苦干蔚然成风,脱贫攻坚中清廉纯净的守正文化已在全县形成。在这种文化的濡染感召下,全县干部群众坚决摒弃扶贫工作和其他工作中讲人情、拉关系的陋习,纯洁了党风政风民风,对党的建设、政府清廉、个人的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一大贡献。”

这些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法则,既有效推进了扶贫工作,也形成了人们易记易学易行的群众工作文化段子,全县干部群众广泛流传,自觉践行,构建起了作群众工作技高一筹的工匠文化。

这是赞颂先进树立标杆的传播文化。“你那铁钳般的双手,用力扶助你我他;你那稳健豪迈的步伐啊,帮助我小康带回家。”……9月下旬,在南部县人民广场,一台以该县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歌舞晚会《把小康带回家》,吸引了数万县内外观众的眼球。这台晚会演出的30个节目,都是该县业余作者、演员根据脱贫攻坚中的真人真事创作、演出的。当看到扶贫干部两个月没回家,妻子打电话生气地将他拉成黑名单;父亲生病去世后扶贫干部仍然白天在村上扶贫、夜晚回家守灵等场景时,众多观众热泪夺眶,掌声雷动,对这些巴心巴肝助民脱贫的干部赞叹不已。该县扶贫攻坚以来,业余作者、干部群众以身边的脱贫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小说、诗歌、散文、曲艺等文艺作品近千篇(部)在报刊和网络发表,产生了热烈反响,南充市作协副主席、南部县作协主席、县文化馆馆长邓太忠创造的诗歌《在路上》得到省作协、省扶贫局重点扶持,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上述作品,既活跃了群众文化创作,更形成了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传播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全县脱贫攻坚步步深入,迎难奋进,同时也扩大了南部扶贫工作的社会影响。

今日南部县城(图片来自网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南部县脱贫攻坚大潮激荡,南部县扶贫文化风势正劲。脱贫路上洒下这旋律高亢的文化歌声,必将助力130万南部人民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必将激励南部人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愿景;必将传承后来者,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奋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魏 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来源: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