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吴星霈 ‖ 从农家门外汉到致富行内人—— 90后“鹅司令”的扶贫手记

作者:吴星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27 15:58:28 浏览次数: 【字体:

征文启事:见《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从农家门外汉到致富行内人

——90后“鹅司令”的扶贫手记

吴星霈

我是一名90后地质测绘助理工程师,2018年6月开始投身于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在这近两年的工作中,自己既实现了人价值的升华,也成了一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养殖能手,人送外号“鹅司令”。我叫姚鑫,是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派驻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尼尔觉乡牛吾村的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

摸清实情,

瞄准方向求提升

我所驻村帮扶的牛吾村位于甘洛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全村共有416户,其中贫困建卡户261户,是全县贫困户最多的一个村,脱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和其他驻村队员一道,带领群众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攻坚,201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5270元,顺利完成脱贫退出任务。

尼尔觉的鹅,远近闻名,“回锅鹅”更是享誉县内外。驻村工作队初到牛吾村,就了解到该村素有“肉鹅之村”的美誉,农户多有传统养鹅习惯,肉鹅业已成为该村传统产业之一。但通过摸底调研后发现,由于养殖分散、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全村肉鹅产业难以上规模发展,产业增收提升空间不足。于是大家就想因地制宜,将发展肉鹅产业作为了全村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找准方向就要抓紧推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凉山人,怀着对故土的特殊情怀,我主动请缨,带头编制出生态鹅养殖基地项目立项申报材料,在各级各部门及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争取到了项目资金38万元,同时通过探索“驻村干部带头+合作社引领+养殖户参与”三级联动机制,力求打造出一个本村的生态鹅养殖基地,拓展健全鹅类产业体系,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扶贫。

生态放养的肉鹅漫山遍野(作者供图)

以身作则,

带领群众抓落实

当立项成功后,我更是信心满满,以年轻同志应有的激情与当担,分步推进项目落地。一方面,为了做好养殖场选址工作,我带着养殖户走遍了附近的高山,从鹅苗适应性分析,到鹅群水源考察,再到牧草饲料甄别,每个环节我都必须亲力亲为;另一方面,为充分掌握肉鹅养殖及深加工技术,经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党委协调,我先后赶往西昌、广汉、蒲江、荣昌等地考察学习,同时积极翻阅专业书籍,增强科学养殖理念。在养殖场建设期间,为督促施工进度,确保鹅苗最佳进场时间,我住进了当时还尚未完工的养殖场里,一直到现在。

这个养殖场位于海拔2100多米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生活条件也十分简陋,尤其在项目初期,生活取水都很困难。但我知道只有与养殖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更好的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产业的成功与否重点在干、关键在人,仍有不少的农户对养鹅持观望态度,既然我现在带头落实,那就一定要做实做好,容不得半点马虎。村里的养鹅大户俄木阿木子就曾私下里问过我“小姚,这个生态养鹅能到底怎么个养法啊?一下子养这么多鹅,怎么搞得赢哦(方言:怎么忙得过来哦)”。所以,我也暗暗跟自己较劲,要全力以赴确保试养殖成功,要让农户明白,我一个“门外汉”能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所以我要以身作则,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引领示范作用,要围绕产业前期瓶颈,带头攻坚、抓好落实,要用敢打敢拼、不胜不归的态度,为产业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生态放养的的肉鹅漫山遍野(作者供图)

学以致用,

专心致志攻难关

2019年5月5日,我终于将3000只雏鹅接回了养殖场,从这天起,如愿以偿当上了牛吾村的“鹅司令”。但万事开头难,雏鹅进场的第十天,便遇到了困难,小鹅出现了大量死亡。我心急如焚,连夜开车赶往几百公里以外的广汉接来专家指导,经过一番治疗,总算化险为夷。可没过多久,鹅群疫情再生,又出现了少量死亡,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我更加沉着应对,通过翻阅专业资料,解剖研究,发现是患了“痛风”。于是第一时间从西昌买回了特效药品,鹅群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姚鑫(左一)和老乡一起赶制饲料(作者供图)

总结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我有了新的认知:雏鹅养殖的前两个月最为关键,所以养殖技术的提升才是保障。因此,必须突破肉鹅养殖的传统思维,要注重科学养鹅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我通过苦心钻研,运用所学养殖知识,开始研究最新发酵床养殖技术。经过改造建设,养殖场圈舍无臭味、无蚊虫、无污染,发酵床恒温,有效减少了雏鹅发病率、死亡率,确保了雏鹅健康生长,也给了养殖户极大的信心和希望,自身也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蜕变。“现在的姚鑫同志,就跟我们山里娃儿一个样咯!不过手下的鹅也比我们全乡的总数还多了,这就是成绩呀,当仁不让的‘鹅司令’啊。”看着山上放养的大鹅成群,这句领导嘴里的玩笑话,也在群众心中。

养殖靠技术、发展靠管理。在合作社管理上,姚鑫专为合作社制定了“四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即: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通过养殖户、帮扶工作队、各级党委政府、联系帮扶单位共同投资、统一销售,每只鹅提成5元进入村集体经济,利润部分扣除前期投入后养殖户平均分配。

姚鑫(左二)和养殖示范户一起上山放鹅(作者供图)

拓宽路子,

打造产业上台阶

经过大家努力,2019年9月底,养殖基地的生态鹅成功出栏2456只。通过多渠道销售,实现经济收入27.77万元,村集体增长约1.2万元,参与的养殖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

“小姚给我们这几家参与的养殖户都说过了,既然明确了目标方向,就要想办法做大做强,要实现鹅的价值最大化,不是整只销售,而是肠、肝、郡、翅、脚、头、脖分解销售,这样原来150元一只的肉鹅,创造的价值会更高。”养殖户吉足木牛说起鹅产业以后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村委领导班子要积极配合姚鑫同志的工作,计划再培养10户本地养殖人才,在养殖、加工、销售上下足功夫,力争打造一个生态鹅供应链。”牛吾村村委书记俄木曲热这般说道。

这次的试养成功,给大山里的彝家村落注入了活力,农户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我和当地干部群众将继续探索“合作社育雏期养殖+分散农户养殖”模式,整合资源、拓展市场,积极动员其他贫困群众参与,适量扩大肉鹅养殖规模,树立地方品牌形象,做到产业的再打造、再提升,通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引领群众主动勤劳致富。

姚鑫在水塘放鹅 (作者供图)

近两年来,我这个“鹅司令”虽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投身到凉山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但我与其他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一样,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青春斗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扶贫干部应有的忠诚与担当。我其实只是省冶金地勘局40名派驻甘洛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普通一员,还有很多的“鸡司令”“猪司令”“牛司令”正奋战在凉山州脱贫攻坚一线上,我们都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崇高誓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吴星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选派驻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拉莫乡挖曲村驻村工作队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