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一座地标纸上起——《诗蜀——入蜀诗人的心灵解码》序‖汪毅
一座地标纸上起
——《诗蜀——入蜀诗人的心灵解码》序
汪 毅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子的《离骚》,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李杜,从清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到“五四”康白情的《草儿》,可谓诗星璀璨,让人仰天感慨、心旌摇曳。特别是解读唐、宋、明各朝诗人咏蜀地的现象,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
《诗蜀——入蜀诗人的心灵解码》许永强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
诗人毛泽东不仅有《毛泽东诗词》问世和《沁园春·雪》那样气壮山河、绝唱一时的名篇,而且编有《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为四川留下了一笔与地情相关的文学财富,体现了其深厚的古诗功底。此书系毛泽东1958年4月在成都会议期间,圈选了“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与“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计65首而辑成,由刘开杨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初版,2018年5月再版。诗词依唐、宋、明朝顺序编录,诗人的“诗蜀”便留下了其深深浅浅的印迹,成为蜀地古诗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毛泽东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初版,2018年5月再版
或许是受到《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编辑的启发,作为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巴蜀文化研究的许永强,或穿行于古籍,或浏览于旧地,厚积薄发,竟在四年(2018—2021)之内完成了《诗蜀——入蜀诗人的心灵解码》(以下简称《诗蜀》)这部著作,约20万字。其写作,与其说速度惊人,不如说是作者诗人才情的井喷。
《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大样(1958年4月20日)
细细读来,《诗蜀》所记录的一串诗蜀的诗人,其顺序是沿着清代诗人宝廷《偶斋诗草》“从古诗人多入蜀,前有杜高后黄陆”与民国诗人陈衍《石遗室诗集》“古来诗人每入蜀,少陵玉溪及放翁”的路线图进行的。该书聚焦了唐宋至清诗人入蜀的一路走来,破译了其心灵密码,解读了其诗(含词、序、铭、赋等文体)蜀各朝代对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诗人入蜀的文学现象,讨论了入蜀诗人与蜀地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扬雄、陈寿、陈子昂、李白等形神交融,促使了蜀地诗坛百花齐放,从而使蜀地文明的星空更加绚丽多彩。
该书对于诗蜀诗人史实的表述和研究,不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相当的规模,即传递了唐、五代、宋至清的30位诗蜀诗人“入蜀方知画意浓”的信息。透过作者对诗蜀诗人的心灵解码,我们既能听得见一千余年来诗人入蜀踏歌的跫跫脚步声,又能听得见他们诗蜀的鹤鸣九天,以深深感慨“青城坐雨乾坤大”的特别“画意”。其实,在入蜀的文艺家群体中,这个“画意”既属于画家,更属于诗人“诗情”的审美体验。
大雅堂中的杜甫(中)、黄庭坚(左)、杨素(右)
《诗蜀》中的诗人,多为作者灵犀相通、高山仰止者,有的甚至被他视为心灵对话的异代知己和楷模。在这些诗人中,唐代的有杨炯、卢照邻、王勃、高适、岑参、苏颋、元稹、武元衡、羊士谔、温庭筠、贾岛、李商隐、薛能、李洞、郑谷、崔涂、吴融、韦庄等18位,五代的有贯休,宋代的有张咏、赵抃、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汪元量等六位,清代的有宋琬、王士祯、方象瑛、朱樟、查礼等五个。这些诗人各领风骚,不乏时代影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星空中耀眼的星座。
《贾岛推敲图》刘朴 作(赠汪毅)
在《诗蜀》中,入蜀诗人留下的精美诗句俯首可拾,既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豪迈,又有“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怀乡;既有“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的客愁,又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惆怅;既有“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潸然”的悲怆,又有对友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的唱和;既有对诗圣“子美西来筑此堂,浣花春水共凄凉”的缅怀,又有诗人“风雨长亭话别离,忍看清泪湿燕脂”的灞陵伤别;既有对成都灯会“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的描写,又有对锦官城织女“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的喟叹;既有对绵阳富乐山“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寻蓬莱”的吟诵,又有对青城山“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的抒怀;既有对宜宾荔枝“日擘轻红三百颗”的歆享,又有“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感慨;既有“淡烟疏雨平羌路,便恐从今如梦魂”的眷念,又有对“少城风物似扬州”的体验;既有“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需涉海寻蓬莱”的礼赞,又有对“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的放歌;等等。故与其说《诗蜀》抒写了诗人的跌宕人生(特别是绵绵乡愁,堪称其核心词),不如说传递了他们的心灵密码,即拉长了诗蜀的绵长诗意,从而具有生命歌唱的意义与情景交融的怀想。
《人物》贯休 作,载《良友画报》第30期
从《诗蜀》的诗篇中,可清晰地看到诗蜀诗人以诗心丈量蜀地印迹的脉络。其区域宽泛,几乎囊括四川各地(包括今划归重庆直辖市的原川东地区),或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或益州(今成都市),或蜀州(今崇州市),或利州(今广元市),或戎州(今宜宾市),或嘉州(今乐山市),或遂州(今遂宁市),或雅州(今雅安市),或绵州(今绵阳市),或彭州(今彭州市),或简州(今简阳市),或普州(今安岳县),或梓州(今三台县),或荣州(今荣县)等(若干地方,不同时代的诗人相继留迹,甚至有的地方诗人多次留痕),构成了诗珠缀连成串的地域风景,使我们今天可寻踪访迹,登高怀古,感慨诗吟留下的永恒美丽。无疑,“诗蜀”在中国古诗中竞秀,在中华诗坛上“别样红”,成为我们审美观照的客体之一。
至于诗蜀诗人在蜀地刻下的印迹,则呈现出若干时代的形色和印痕,使我能够成功地穿越历史隧道,既可目睹其生命的格调,又可看到这个群体的艺术格局。这些诗蜀印迹,虽深深浅浅,但均具有整合并放大功效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弘扬和开发区域性的巴蜀历史文化而言。如是,《诗蜀》则体现了高雅的文化品质,传递了作者的人文理想。由此感慨,《诗蜀》是诗意天空中流泻的万道霞光,凸显了古代诗蜀诗人的本色,让我们看到作者与古代诗人逐一握手于今天所捧出的那片“悠悠我心”。
在当今蜀地文坛上,作者许永强是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型作家、诗人,并具有对应的文化特质。其文章行云流水,具有善于叙事描写、诗情诗意表达、史实客观表述的特点。他把诗蜀诗人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描绘了唐、五代、宋至清不同时代的四川社会、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人物、风貌和地理环境等所构成的瑰丽画卷,具有相当的展示性、可读性和抒情性。在《诗蜀》的写作中,与其说作者在记录诗人对蜀地的歌吟和留在蜀地的印迹,不如说是他在与所心仪的30位诗人把酒临风、惺惺惜惺惺,即用诗心表达他的情怀、文化理想和使命担当——从书的角度,这或许可视为作者为“诗蜀”的另一首长歌。因为他在以杜鹃啼血的状态,为我们解读一位又一位诗蜀诗人的心灵密码,让我们刻骨铭心那一篇篇“诗蜀”的惊心动魄、精彩十分。
当然,《诗蜀》的遗珠之憾亦在所难免,如贾岛在普州(今安岳县)写的《夏夜登南楼》,李商隐在益州(今成都)写的《武侯庙古柏》,陆游在益州(今成都)写的《成都书事》等。在我看来,这些均是名篇,但却“挂万漏一”了。
《陆游》画像,孟英声 作(赠汪毅)
地方志以独特的记忆方式存在,乃一方全书。在旧时的通志、府(州)志、县志艺文志(篇)中,大都有旅居诗人“诗蜀”的一邑之作,且往往以其山川风物为审美和写作对象。近年来,各地政协与地方志工作机构编有大量地方文史资料,其中不乏“诗蜀”与“诗蜀诗人的心灵解码”记录。这些史料,均是完善《诗蜀》的富矿,值得深度挖掘。此外,为延伸阅读、提升阅读品质和增大信息量,每个诗蜀诗人正文前似可单设一页,登载其画像和小传,以使读者对诗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并获得其诗蜀之外的名篇佳作、文化背景、社会影响等信息,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阁序》等。
令人欣欣然的是,四川不少地方一直都在努力占领立意高远的地域文化高地。《诗蜀》中的诗篇和诗人不仅与之息息相关,而且有的已成为一邑之新地标乃至新景点。此书的出版不乏整合效应,恰好与各地文化建设的需求无缝对接(包括诗人出生地的文化地标建设),无疑具有纸上文化地标的意义。正因如此,我才情不自禁地写下上述感言,以为《诗蜀》礼赞。
是为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