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人文蔚起话城厢‖益都雨点

作者:益都雨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8 20:38:08 浏览次数: 【字体:

人文蔚起话城厢

益都雨点

在川西坝子,有一座全国素有盛名的千年古镇,这便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

城厢镇地廓形似龟背,状同成都,素有“小成都”之称,是成都平原一座县治格局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特色鲜明的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自西魏设县治以来,已有1600年建制史、1000年县治史,呈现4街32巷64院,保存着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拥有彭大将军专祠、文庙、武庙、明教寺觉皇殿、绣川书院、陈氏宗祠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造了灿烂的“书院文化”“县治文化”“宗祠文化”“英雄文化”“抗战文化”。王勃、李商隐、苏东坡、陆游、杨慎、于右任、张大千等名人先后来此生活。

城厢镇名气最大的,当数“绣川书院”。

位于城厢镇大东街的绣川书院,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原在城厢镇西街,名为金堂书院。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金堂县令陈舜明将书院迁建于大东街现址,因附近有毗河支流绣川河,更名为“绣川书院”。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县令张南英,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县令饶学曦,清嘉庆十年(1805年)县令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使其成为成都地区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书院之一。绣川书院历任山长(类似院长),皆为博学之士。“蜀中三才”的李调元,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清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来往书院讲学。著名革命家、国务院原总理李鹏母亲赵君陶曾执教书院,传播革命星火。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绣川书院(益都雨点 供图)

书院萌芽于唐朝,兴盛于两宋,延续于元代,普及于明清,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教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具有相对自治权的教育组织制度,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高度发展的结果。从孔子创立的私学到诸子百家的争鸣,再到汉唐精舍的自治型教育组织,无不表现出这种相对自治权的私学教育制度的优长。书院能够成为一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就在于它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私学教育制度的特色和优长,并以其学术研究与传播的基地,坚韧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脉,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绣川书院为坐北朝南的四进四合院落制,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穿斗式木质结构,一院一景。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古代建筑多为四合院,即四面围建的一进四合院。而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四进四合院则是比较少见的,《红楼梦》的贾府就是四进四合院。绣川书院的大门,门匾上面的“绣川书院”几个大字由流沙河先生题写。一进院落不大,门内为庭院,四四方方,左右为厢房,屋脊正中由有平安、吉祥之意的宝顶祥云和宝瓶图案构成。二进院落大门建筑类似照壁,中间开门,大门上方石刻的清代金堂县令李淇章撰书“人文蔚起”四个字,雄健,酣畅,浑厚,两侧分别为“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的楹联。二进院两侧为厢房,中厅为外讲堂,属斋长辅导处,其屋脊两端的翘角为龙尾,寓意望子成龙。进三进院落有一过厅,三进庭院最大,为长方形,两侧是学员上课的主要场所。四进院为正方形,东西厢房是高年级学生上自习的地方,而内讲堂中厅是书院最高等级的课堂,授课老师只能是掌管书院的山长,或者是从外面请来的名家。中厅屋脊上的宝顶很特别,是由蝙蝠、狮头、绣球、铜钱、宝鼎、祥云图案所组成,意味前程似程。屋脊两端的翘角则是“麒麟望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绣川书院二进院落(益都雨点 供图)

作为区域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文化传播与人格淬炼相辅成,民族精神和巴蜀文化相融合,礼乐教化蓬勃兴起,对该地区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影响,在文脉传承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非可或缺的功能作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斑斓烙印,培养出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名人志士:北宋政治家黄中庸、一代鸿儒谢湜、明代刑部尚书杜铭、清代文史学家张晋生、戎马书生何元普、孙中山称赞为“功收弹丸”的革命义士彭家珍、被誉为“东方黑格尔之父”的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现代学者流沙河和成都大学前校长何寿等。

“人文蔚起”,给书院带来的不只是声誉和名望,更为城厢这个地方带来文化兴盛和延续。青白江区启动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作为首批文物修复工程之一的绣川书院也进行了修缮,“换装”后的绣川书院实现了“华丽蜕变”。毗邻书院配套建设的绣川秀里新型文化商业街区,依循古镇传统风格,在保护好书院前提下,丰富古镇新业态,升级消费新场景,让市民体验本土民俗非遗文化。秉持“做真、做精、做赢”理念,以现代设计融合传统川西建筑特色新建的城厢会客馆,以“本地文化”为主轴,以“城厢记忆”为核心,以“博物馆+”的创新文化业态,构建出全新在地文化体验。城厢是“川剧鼻祖”魏长生故里,川剧票友戏迷众多。企业家蒋大根热心传承川剧艺术,不仅把自己的女儿蒋金津培养成全国戏剧小梅花金奖“双冠王”,还投资1.2亿元建设贵和川剧文化博览园,集川剧艺术传承、演义交流、研习培训等生态产业链为一体,植入养生茶道文化、有机川菜体验、川西林盘民宿等现代复合型功能业态,成为全国唯一、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创型川剧文化传播基地。

“人文蔚起”,既是绣川书院立足传承儒家理学和振兴巴蜀文化的宏图愿景,也是历史为城厢古镇撑起的精神家园,更是新时代城厢古镇的符号性标志。其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事实意义。随着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的全面实施,贵和川剧文化博览园的提档升级,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的建设申报,将为“人文蔚起”的城厢古镇,建构成都北部文化新地标,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充分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益都雨点,本名李顺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逾百万字。所著中国首部方圆文化长篇小说《北河东去》获中华文学奖、四川方言版长篇小说《毗河之上》获流沙河文学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益都雨点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