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张桃芳使用的步枪

作者:李涛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5版) 发布时间:2022-04-03 21:20:20 浏览次数:491 【字体:

李涛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5版)

【文物故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支苏制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枪的主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狙击手张桃芳。

从1952年春季开始,志愿军为执行毛泽东制定的“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按照“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原则,在一线部队中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当时敌我双方阵地平均距离为400米至500米,最近的地方仅有100多米,已经进入了各种轻武器的射程。尽管志愿军部队并没有配发专门的狙击步枪,但从苏联进口的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同样能有效射杀敌军阵地上的目标。该枪全长1020毫米,刺刀打开时长1330毫米,枪管长520毫米,口径7.62毫米,初速度820米/秒。因枪身较短且射击精度较高,深受志愿军官兵的欢迎,成为狙击杀敌利器。

1953年1月中旬,志愿军第24军第72师第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带着这支枪,随部队进入一线阵地。这个阵地正是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年仅21岁的张桃芳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时间,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为了增强击发时的稳定性和臂力,张桃芳还把沙袋挂在枪管上练瞄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桃芳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时击毙了1个美国兵。此后每次出战均有斩获,歼敌数大大增加,成为全连的头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个人才,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狙击队深造。回到阵地后,张桃芳与战友通过仔细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灵活选择射击位置,并事先构筑工事,进行严密伪装,并把这一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敌人出来晒太阳,打!修工事,打!吃饭,打!敌机轰炸时,敌人出来看热闹,打!敌人出来大小便,打!同时还总结出不少经验:洗澡的,脱下一条裤子再打;坐汽车的,上坡转弯再打……就这样把敌人打得整天龟缩在工事里不敢露头,失去了在阵地前沿的活动自由。

最终,张桃芳用这支不带瞄准镜的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以436发子弹歼敌214人,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张桃芳也因此成为志愿军第一狙击手,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作者:李涛,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5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