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聚焦三星堆】三星堆青铜神树原型考证‖夏云

作者:夏 云(四川省荥经县委党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2 20:39:4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三星堆青铜神树原型考证

夏 云

2021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再次聚焦世界的目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遗址发掘已有90余年,至今仍迷雾重重。堪称镇馆之宝的1号青铜神树亦是最神秘的未解之谜。虽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印证了《山海经》里上古神树之记载,但过去的研究似乎都止于此。青铜神树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会不会借鉴了某种真实树木,少有人考究。本文结合其造型和历史之记载试作一考证。

与三星堆青铜神树造型

最接近的植物

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高达3.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物件。它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树的树枝共分3层,每层有3根枝条,每根枝条上有花枝呈上翘和下垂分布;全树共有9只鸟,站立在上翘的花枝上。神树每个花枝的造型,基本为一长一短的两个苞片包着一个似花似果之物。细观这样的造型,竟与被西方植物学家称为“中国鸽子树”的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几乎一致。珙桐之所以被称为鸽子花(树),是因其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当花盛开时,特别是微风一吹,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

珙桐(云何视觉供图)

认为青铜神树的原型是珙桐,主要基于以下3点考证。

首先,契合三星堆文明对鸟的崇拜。

三星堆出土器物中鸟形器和鸟纹饰占了绝大多数。1号青铜神树上就有9只鸟,而王权和神权的象征物——三星堆金杖中鸟纹居中心位置。可见,古蜀先民以鸟为图腾崇拜,选择以外形似鸟的珙桐为原型制作最重要的祭祀器物青铜神树就顺理成章。而古蜀先民的鸟图腾是否为鸽子其实不重要,因珙桐其形似鸟,1869年传入欧洲后被称为鸽子花,亦可被称为其他鸟名。而外形如此像鸟并以鸟名称呼的植物,除珙桐外,鲜有所见。

其次,形态惊人一致。

珙桐花没有花瓣,包含着暗红色花序的大苞片,是由树叶进化而来。花刚开时,苞片呈淡绿色;10天后,渐渐变大变成乳白色,并慢慢下垂。我们再来看青铜神树上的花枝,一根树枝上分别有上翘和下垂的花枝,且上翘的花枝苞片小,下垂的花枝苞片大,并呈明显的一大一小,完全符合珙桐开花时枝条上的花苞有上翘和下垂两类并存;花刚开时花苞上翘,小且呈褶皱形态,花苞变大变白时下垂,并呈一大一小的特征。青铜神树上翘和下垂的花枝形态对应珙桐上翘和下垂的花苞外形特征几乎完全一致。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花枝与珙桐花苞之比较(夏云 供图)

较多学者认为《山海经》里记载的神树若木就是青铜神树。《山海经》里对若木形态有明确的记载:“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若木为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这不就是珙桐刚开花时的样子吗?如果若木指的就是珙桐花,那么古人此处称的“青叶”应指珙桐的花苞,今天科学称为叶子变态发育形成的苞片。我们不应低估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他们应是认识到它似叶非叶的特征,专门对苞片初长成时青色的色彩进行描述。因为自然界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青色,如不是指其似叶非叶的苞片,这里大可不必对叶子颜色进行描述。有学者认为青铜神树上那些造型仅是树叶和果实的形象,但如果是看过珙桐花之外形,应该再不会那样认为。除珙桐外,实难再找出外形和青铜神树那么高度相似的植物来,也实难想象古人铸造这么神圣且精致的器物,安放在上面的会是三两片平常的树叶而已。如若是花,那究竟还有哪种花是仅有两三片的花瓣,且一大一小,中间有个巨大的花蕾呢?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花枝与珙桐花苞之比较(夏云供图)

再次,珍奇之物理当敬奉。

珙桐是经历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屈指可数的珍稀物种,且是我国独有的单属植物,和大熊猫并称为“动植物界的活化石”。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将在雅安发现的珙桐和大熊猫一起介绍到西方后,立刻引起轰动,赞为惊世发现,被西方植物学家视若珍宝,称其为“北温带最美丽的树木”。

珙桐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只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空气阴湿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在我国也仅分布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一带几个地方,并不像其他物种一样常见易得。三星堆先民选择祭祀之物一定也是要选珍贵物种。在发现珙桐这一难得一见的物种后,见其开花时犹如满树神鸟翩翩飞舞,契合自己的图腾崇拜,遂将其铸造为青铜神树以沟通天地神明。在神树每个上翘的花枝上铸造只鸟,无疑是对珙桐开花时百鸟展翅景象的生动还原。

若木生若水

上述仅从珙桐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之外观造型进行对比分析来推测神树的原型。下面,我们再结合古人记载之珙桐生长地来进一步实证研究,更有惊人发现。

之前,有较多学者研究认为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站着的9只鸟,对应《山海经》中关于通天神树的记载。北京大学孙华教授认为,与青铜神树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山海经》里记载的扶桑和若木。在三星堆博物馆里对青铜神树亦是这样介绍:“一般认为,铜树反映了‘十日’神话,与传说中的‘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树极有关系。此树或是扶桑与若木,是‘十日’神话的实物写照?”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里说的就是上古的“十日”神话,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后羿射日故事的最早来源。古人认为太阳的运行是由自在飞翔于天宇的鸟背负而行,每天一只鸟轮流从东边背起太阳向西边翱翔。《山海经》里,东海的扶桑与西极的若木都是供太阳栖息的神树,早上太阳从扶桑升起,晚上在若木落下。青铜神树上有9只鸟,第10只鸟很可能在残缺的树顶部分,也可能正在天上值日。

三星堆遗址7 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局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供图)

前面已说到,《山海经》里有对若木外观“青叶、赤华”的记载,亦有对其地理方位的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在《水经注》里也有基本相同的记载。这里的南海应是泛指南方民族居住地,若水发源于若木生长的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取蜀山氏女,曰昌仆,生帝颛顼。”若水在上古时期亦为地名。四川省荥经县一直被称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故里,就是源于在上古时期有若水的古称。既然称若水,那有没有若木呢?答案是荥经县竟也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的“中国珙桐之乡”,县境内分布着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林,其中成片分布达30万亩,堪称生态奇观。难道能如此巧合,这不是从现实角度对应了古籍之记载,印证了青铜神树为若木,若木即为珙桐吗?

再看现实的地理位置和古人记载是否一致。荥经县古称若水,秦灭蜀以后置县名严道,唐以后以发源于牛背山的荥经河(即指若水)而得名。被誉为亚洲最大360度观景平台的牛背山山系为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青衣江即古称的青水,大渡河亦称泸水,即古称的黑水;青水黑水之间的牛背山亦分布着大片野生珙桐林,是荥经河(若水)的发源地。这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

前面说到,古代神话中的若木是供太阳栖息的神树,既然是供炽热的太阳栖息,那神树的原型如果不怕火,应更符合古代先民选择的标准。无独有偶,珙桐生物学的一大特性就是含水量特别大,野外活立木几乎无法被点燃,是少有的当地人从不作为烧火柴的树种。珙桐是经历冰川时代幸存下来的“冰川活化石”,其似花非花、似叶非叶、不怕冰与火的这些独特而神奇的生物学特性,与中国古代阴阳转化、太极中庸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也高度契合,应是古人将其作为沟通天地神明之神树的一大原因。

三星堆青铜原料之谜

我们考证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原型是珙桐,将目光锁定到分布有世界最大面积野生珙桐林的荥经县后,再深入探究,这个与三星堆同处神秘的北纬30度区域的地方,更是与三星堆那些不解之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在这里能找到破译密码。

中国最早记载开矿冶铜铸币的文字,见诸于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山权数》中。桓公向管仲讨教通权达变的理财方法,管仲提及:“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米亶)卖子者。”庄山在何处,在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明确记载:“庄山,即严道铜山。盐铁论作严山。汉书蜀严道有铜山。后汉避讳,改庄为严。成汤发庄山之金以铸币。”古书所言之“金”不是“黄金”,而是铜的合金“黄铜”和“青铜”。从这些历史典籍记载来看,3600年前建立殷商王朝的成汤就已在庄山开矿冶铜铸币。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关“庄山”的记载(夏云 供图)

据上面记述和今天的考古发掘可考,位于荥经县的严道铜山被开采利用至少从殷商开始,有3600年以上的历史,甚至更长。我们可以合理猜想,严道荥经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铜山之一,不仅是参与了中原青铜文明的起源,亦极大可能为古蜀国三星堆文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铜矿原料。因严道铜山是有历史记载离三星堆最近的铜山,且至少在汉代以前,都是古代最著名的铜山之一,采铜历史延续几千年。《史记》载:“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汉文帝将这座出名的铜山赐给他最宠信的大臣邓通开矿铸币,留下“富可敌国”的成语典故。

神秘的巴蜀图语和巴蜀印章(夏云 供图)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它与同时代的中原殷商文明是有交流的;而作为青铜时代最重要的稀缺资源铜矿原料地,严道铜山或许成为了两个文明的交汇点。

三星堆还有一大未解之谜就是虽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却没发现文字。在三星堆出土器物上发现的未能破译的符号称之为巴蜀图语。而和三星堆器物上的那些符号近似的另一个也被称为巴蜀图语的未解之谜就是巴蜀印章,破解之门或许就在荥经,因为这里出土的巴蜀印章占到所有出土巴蜀印章的一半以上。

神秘的巴蜀图语和巴蜀印章(夏云 供图)

其实,荥经作为三星堆青铜原料地是极符合逻辑的。从三星堆出土的明显带有西方特征的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器物表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一条早于北方丝绸之路的南方丝绸之路(亦称为蜀身毒道)实现了古蜀国与欧亚文明的交流。而荥经正好是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必经之路和重点节点。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三星堆青铜原料来自于云南,而著名的严道铜山位于三星堆通往云南的必经之路上,古蜀先民何必舍近求远,严道铜山应是最有可能、极其合理的三星堆青铜原料地。而正因要开采铜矿,三星堆的先民才有机会去到处于深山密林的矿山,发现生长于此极其珍贵、之前从没见过的植物活化石珙桐并奉作神灵,依据它的形象铸造了青铜神树。从实物造型到历史记载并实地印证,珙桐即为青铜神树的原型应是符合科学推定。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注 释

1.陈显丹:《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研究》,《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

2.陈德安:《三星堆遗址》,《四川文物》,1991年第1期。

3.季元龙、吴宏:《三星堆新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于平:《三星堆探密》,《人民教育》,2004年第22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夏 云(四川省荥经县委党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