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特稿】现代化:周恩来晚年的由衷心愿‖安建设

作者:安建设(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研究员) 来源:理论中国 发布时间:2022-01-08 20:15:25 浏览次数: 【字体:

现代化:周恩来晚年的由衷心愿

安建设

1976年1月8日,人民总理周恩来走了,他是带着“为了中华之崛起”的人生夙愿走的,也是带着一年前坚定地重申的“四个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心愿走的······

1975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上,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他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是《报告》的精髓所在。

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和“两步走”战略设想

周恩来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中华“崛起”和“腾飞”。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0多年里,周恩来更时时不忘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早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上,他就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意见。1959年二届人大后,他又号召加快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直到1964年三届人大上,周恩来完整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设想。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在大会主席台上

1966年4月,国内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周恩来对实现“四个现代化”仍充满希望,他说:“不论遇到什么风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所思所虑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周恩来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来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周恩来所思所虑依然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晚年周恩来

农业方面。“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农作物收成尤其是粮食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就全国来说,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还不能摆脱自然经济的落后状态;加上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政策不能适应农村实际,因而束缚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对农村经济工作常抓不懈的同时,周恩来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状况决定了基本的国情。他多次提出: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按人口比例计算,比日本、西德还差;我们还没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不能算强大。不这样认识,就会自满、骄傲、不实际。为此,他十分注重了解、掌握发达国家的农业情况,要求有关部门不要忽视向“送上门来的老师”(即来自发达国家的农业团体)学习的机会。周恩来的目的很明确: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尽快改变国内农村落后面貌,逐步接近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3年4月,周恩来在大寨村视察时与当地农民的合影

工业方面。和农业相比,工业生产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要严重得多。在周恩来勉力支撑下,整个工业生产情况直至1969年九大后才有所好转。但从1970年起,全国又出现工伤事故大幅度增加、产品质量普遍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企业领导和职工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外,设备陈旧、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因素。1972年春天,周恩来亲自抓日用工业品和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针对国内企业屡次出现不合格产品的情况,他指出:我们经济上仍很落后,底子就是“一穷二白”,所以,不好、不行的地方要敢于承认,需要进口的还得进口。正是从这时起,周恩来把目标对准西方发达国家,批准引进了大批成套新型生产设备,并确定了“一学、二用、三改、四创”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国防方面。国防建设一直为周恩来所关注,即使“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如此。1969年1月,当得知华东、中南许多地方受冰凌影响,有线通信阻断,需采用地下电缆才可望解决这一难题时,他指示有关部门:“最重要的是改变这种落后现状,使有线、无线,包括电缆、微波都赶上去。”在这以后,周恩来连续召开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部门负责人会议,对海军新型舰艇的研制,空军歼击机、轰炸机的生产,以及高射炮、雷达、地空导弹等防御性武器的改进、布局和规划等,一一作出指示。九大期间,周恩来还严肃批评一些军工企业不敢抓产品质量、取消检验制度的做法。1971年12月,他同叶剑英、李先念等一起听取关于航空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汇报,要求航空系统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抓产品质量,恢复合理的规章制度,批判极左思潮。他说:不能认为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都不好,它们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能搞,要批判地学习外国的东西。

科技方面。动乱年代里,能让周恩来常感欣慰的是他一直紧抓不放的尖端事业所取得的成就。1966年底,在周恩来直接领导部署下,科技人员排除干扰,团结奋战,取得第一次氢弹原理性实验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再接再厉,于第二年6月取得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重大胜利,提前实现了毛泽东、周恩来预计的目标。1969年9月,周恩来亲自指导进行的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又获成功。1970年春,有关部门执行周恩来提出的工作方针和指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在“文化大革命”的环境下,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成就,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的能力和潜力不能不刮目相看。

进入70年代后,针对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中国是“世界五大力量”之一的说法,周恩来多次表示,中国确实是一个潜在的力量,但不是一个现实的力量。中国的工业水平比美国落后得多,还要奋斗好几十年。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点自知之明。1971年8月,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周恩来列出一份《报告》提纲,其中明确写有“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的内容。同时,提纲还就“四五”计划的设想提出近期发展目标:“一个稳固的农业基础”,“一个比较强大的工业”,“一个比较发达的交通网”,“一个城乡交流、内外交流的商业网”和“一个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正视国情,实事求是,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正是周恩来晚年由衷的心愿。

1974年冬,鉴于周恩来的身体情况,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代周恩来主持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稿。参加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顾明回忆说:“1974年冬,小平同志受毛主席委托代恩来同志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并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考虑照顾恩来同志病体的承受能力,要求我们草拟一个三千字左右的《报告》稿。小平同志与‘四人帮’坚决斗争,排除种种干扰,确定了总纲和方针。最后定稿约五千字,经济部分不到两千字。经过大家反复思考,把恩来同志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思想作为重点来写,与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相衔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同的认识。

周恩来抱病出席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并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邓小平领导下,起草小组克服阻力,最终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长期以来关于“四个现代化”问题的思想作为重点写入《报告》稿中。同年12月20日,周恩来审阅同意这一《报告》稿。顾明回忆说:“1975年1月13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恩来同志以无比顽强的意志,战胜病痛,激昂有力地向大会作《报告》,全场振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恩来同志又一次为中国人民鼓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斗志。”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周恩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产生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主要领导的国务院组成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周恩来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强调和指明了一个时期工作的方向,它给予全党全国人民以极大信心和希望。从广义上说,它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跨世纪“三步走”宏伟蓝图提供了最初构想。

“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

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1975年1月17日,四届人大会议闭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批准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等十二人为国务院副总理。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参加天津代表团讨论时,坦然而又郑重地对大家说:我已经得了癌症,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这也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我正在医院里同疾病作斗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晚年周恩来

两周后,周恩来在医院里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新的国务院领导班子的分工。2月1日,他嘱咐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吴庆彤,请邓小平将国务院各副总理的分工列出,说:有些话小平同志不好讲,由我来讲。

这天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集四届人大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国务院十二位副总理的分工。邓小平等副总理出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叶剑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列席。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会议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

会上,周恩来对大家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又说,“医院是不想放我出来的,但我还是想争取每个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随后,周恩来又主持有各部、委负责人参加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在讲话中说:今天没有什么议事,就是同大家见一见。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的决定,我们从今天开始来完成四届人大以后的工作,把国务院的组织健全起来。今天是开始。恐怕我也只能够完成这个开始的任务。他重申了毛泽东关于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的评价,并且强调:现在我病了,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希望新的国务院成立以后,出现新的气象,争取今年第四个五年计划能够完成并且超额完成。

······

(本文原载《周恩来百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4月版。“理论中国”微信公众号刊发前,作者又根据《周恩来传》的内容作了少许补充)

来源:理论中国

作者:安建设(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研究员)

来源: 理论中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