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雅集畅饮金花酒 王勃赋诗玄武观‖姜诗

作者:姜 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15 18:42:13 浏览次数: 【字体:

雅集畅饮金花酒

王勃赋诗玄武观

姜 诗

据史料记载:中江玄武观曾是初唐诗人王勃偕文友雅集,爽心怡情的地方。

所谓“诗酒雅集”,指几个志趣相投的文人雅士聚会在一起品酒赋诗,尽情享受生活的一种赏心乐事。雅集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游山玩水,愉悦身心。

在我国,雅集的这种文化活动的先行者是书圣王羲之。东晋永和五年,王羲之邀约几位在社会上有声望的文化名流,在会稽山阴举办“兰亭雅集”,这是我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它开创了诗酒雅集的先河。

中江玄武观这次雅集的发起人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重阳节那天,天朗气清,秋风送爽,王勃邀约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时任新都县尉,王勃到四川来,很想见到他这位朋友)、邵大震(河南安阳诗人,时在四川作官)在玄武山登高望远,开怀畅饮金华酒,然后兴致勃勃地撰写同题诗《九日登玄武山旅眺》。王勃的诗是这样写的:“九月九日望乡头,他席他乡送客怀。人情已厌雨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他们那潇洒的气度,高雅的情怀,令人感佩。中江至今流传着他们把酒临风、诗酒唱和的动人故事。

王勃丰神俊朗,文思敏捷,是才华横溢的天纵英才。他十四岁时在科考中一举成名,被时人誉为神童,成了众人仰慕的风云人物。这时候,他少年得志,名满京城。王公大臣对他折节下交,皇亲国戚把他视为上宾,各种聚会总是以他为核心,多少人以一睹他的风采为荣。这时候,他如鱼得水,处于春风得意的高光时期。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当社会各界都在翘首仰望王勃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时,突然噩耗传来,他撰写的一篇《斗鸡赋》遭到皇室误解,各种诽谤纷至沓来。高宗皇帝盛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下令把王勃逐出王府。

尽管命运多舛,流年不顺,突如其来遭到致命一击,但王勃并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他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不能低下高昂的头。在这命运转折的多事之秋,为消除烦恼和苦闷,他决定改弦易撤,改变行为方式,走自己选定的路。

这次事件后,为远离是非之地,他避开达官贵人,远离政治漩涡,远离恶浊的官场,以明月清风养心;以山川风物怡情;以诗词歌赋抒怀;以交朋会友为乐,始终保持自己的雅情佳趣。他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于是,王勃依然离开生活了几年的京都长安,沿古蜀道南下四川。他山一程水一程,行行又行行。途中那威威的高山,清清的河水,和暖的清风,滋润着他受伤的心,抚慰着他沉痛的情。他满脸都是欣慰的笑,他决心要在新的地方,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他决心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登上光鲜的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勃到四川后,听说中江玄武观的清壁上保存着东晋绘画大师顾恺之制作的精美的壁画,决心要去观赏一番。谁知又在那里见到了神奇的圣泉文石。王勃在《圣泉宴序并诗》中说:“玄武山有圣泉焉。”圣泉文石是大自然创造的美,是中江的瑰宝。据史料记载:“玄武山,在邑之东,山下有渊,产文石。初,有掘地得石,纹成龟蛇之状。群惊曰‘此玄武之神昭其灵也。’因以名山,名其邑,又以名其江。”

玄武山公园

王勃为什么对中江玄武山这样钟情呢?原来玄武山山势奇绝,风光绮丽。山上万树浓荫,十里花香,人文景观引人入胜。这里历来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怡情遣兴的理想场所。站在山上极目远眺,不仅能看到两相对峙的南塔、北塔,更能看到二水汇流的东河、西河。这些奇丽的景观,能带给登临者极大的审美愉悦。

应该说玄武观吸引游客眼球的闪光点很多。王勃慧眼识珠看到了其中独具神韵的两个文化名片:一是庙中美轮美奂的壁画,一是山下画面精雅的圣泉文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江菊花石)。从文化眼光来审视,这两件确实超凡出众,极有品味,极有特色,值得人们珍视。

中江花石,悦目赏心,至今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将作为富有中国意蕴的珍品,一代一代地传存下去。令人遗憾的是境界高雅的玄武观壁画,尽管杜甫曾在那里看到过,可早已被凐灭,至今荡然无存。

中江花石

王勃迷恋中江的山容水态,对中江的感情很深。他认为中江是他的精神疗养院,弥合了他心灵上的创伤。中江的湖光山色激发了他的灵感,使得他文思泉涌,创造了一篇又一片美妙诗文。翻阅《中江县志》,王勃旅居中江期间,创作热情高涨,先后创作了《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圣泉宴并诗》《游玄武西山旧观》《道君庙赋并序》《福会寺碑》《白鹤寺碑》《出境游山》二首等多件闪光的作品。千百年来,这些作品一直受到众多读者的交口称赞和由衷赞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姜 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