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南宋雅州推官李焘与周公山‖王凌霄
《雅安县志》第三册载:李焘,字仁甫,号巽岩,丹陵人,绍兴进士,迁雅州推官,莅政精明,豪强敛迹,时议增盐税,焘力争之,因得罢,士民感颂,祀名宦。
从以上记载可看出,推官的职责是管理地方治安等的州中层官员,有公安的权利,使豪强不敢霸道。李焘耿直,敢于为百姓利益犯上,雅州老百姓感激他,把他列为名人官员。
李焘离开雅州后,一路高升,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做官廉洁奉公,其著作也是一座丰碑,留给后人很多宝贵财富。
《宋史·李焘传》对李焘为官为学评价极高:“李仁甫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
这样的评价,抵得过万千颂词的文字。
南宋绍兴八年(1138),四川丹陵县人李焘登进士及第,时年23岁,可谓少年得志,时授华阳主簿。但心高气傲的李焘并未上任,他到丹陵龙鹄山读书,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秋始赴任。到绍兴十三年,李焘调雅州府推官,此时27岁,不仅在性格上和在文学上已臻成熟,加上推官不是主官,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正值雅州春和景明之时,他是久有凌云志,爬上雅州境内海拔1300米的蔡山。见到如此雄奇、横空出世的山巅,他不禁诗意大发,就在庙宇内提笔挥毫,写下流传千古的诗《游蔡山》:
岩峦最高顶,云气时蔚荟。
仿佛群仙宅,宫阙曜珠贝。
李焘是诗词大家,书香门第,他先祖李瑜曾当过长江令,他这五言绝句初看时平淡入仄押韵,如淡淡的丹青水墨画,蓦然间但见气势磅礴,把蔡山那种伟岸、巍峨凸显,韵味之余,那种山峦上云雾随着微微山风滚滚而来,连绵不绝,让你心旷神怡,逸兴遄飞,跟随着他置身云海之中,令人如临仙境。才几个字“岩峦最高顶,云气时蔚荟”,一个“蔚”字了得,蔚为大观,把云的那种厚重、那种飘逸、那种柔和,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一个“荟”字,把周公山的万亩森林、千种花卉尽收眼底。你或许会惊讶、震撼:我们平时就经常见到这种景观,它就是这样的山中飞云,云中走山吗?是的,就是这样,这就是一般人的形容,而高明的诗人就要避开大家平时的用语。如果与平时用语一样,那何必要诗人写诗?何必要文学艺术?
蔡山就是这样一年四季云霭霭,雾腾腾,半山居雾如带,偶尔露出山峦的最高峰,这是雅安若干代人判断天气的晴雨表。民谚:“周公山雾气腾腾,苍坪山住着歪人”。
周公山在古代就叫周公山了,它起源于三国。
雅州辖的石棉(三国时代不叫石棉,石棉县的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开采石棉,上报中央,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改的名字)、汉源、越西、美罗镇、栗子坪一带,有孟获所辖的蛮兵大小九九八十一洞,他们不服蜀汉管辖,不仅不上贡,反而时时对边区骚扰、抢窃,严重危害老百姓,影响蜀汉政权的权威。诸葛亮亲自带兵征讨,他清楚地知道,只要大兵压境,蛮兵就四散逃走,大兵一走,他们又聚在一起危害老百姓,而指挥这一切就是孟获。孟获在各蛮洞中有很高的威望,当时诸葛亮的大兵就驻扎在雅州一带,现在还有多营坪、孔坪镇就是见证。诸葛亮也到周公山夜观天象,晚上,他梦到春秋时期的周公(当时周朝的丞相周公)教他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伐兵次之,抚是上策,剿为下策。诸葛亮顿时醒悟,立即召集部下,告诉夜梦周公之事。后来按照周公的策略,果然演绎出七擒七纵的千古美谈,从此四川西南边境开始太平。诸葛亮在周公山梦见周公的事迹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从此蔡山就叫周公山。
据考证,蔡山是百姓叫出来的,因为周公山周围有五个乡镇,老百姓都爱去山上砍柴烧,就叫它柴山,而写进书本上就写成蔡山。
雅州城里有一山,名苍坪山,自隋朝定为雅州府后,历朝历代都是驻扎军队的地方。军队是老百姓不敢惹的,所以老百姓说“苍坪山住着歪人”。李焘调任雅州府任推官,他本身就是文学家、诗人、收录家,到雅州任职当然会听到这些传说,因此他不辞辛劳爬上周公山,到山顶一看:啊!一览众山小,站在峰巅,远眺夹金山,白雪皑皑,蒙顶山层峦耸翠,隐隐约约的峨眉山金光灿烂,波涛滚滚的青衣江逶迤东去,身边云雾弥漫,满山苍松翠柏、竹苞松茂、药草铺地:“仿佛群仙居”这句简直是脱口而出,那么自然、那么贴切,天上人间,只有神仙才配享受这样的环境。
紧接着,他恋恋不舍地把眼光盯到近处,是什么吸引了诗人的眼球?原来在竹影婆娑中,红墙琉璃瓦,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返射出灿烂的光芒,原来是周公山上的庙宇如宫阙般巍峨森森。“宫阙曜珠贝”,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周公山梦见周公,七擒孟获,一劳永逸,使边境百姓能安居乐业,周公山从此名声鹊起,周公山的各种庙宇开始此起彼伏,争奇斗艳。
北宋的苏东坡也是李焘的家乡人(二人都是眉山人),也特别喜欢名山,他曾感叹:“天下名山僧占多”。他喜欢庙宇,曾在雅州住过半年,那是应雅州知府雷简夫的邀请来的。他没有爬过周公山,但在周公山下的南坝子有他兄弟二人的读书台,在蔡龙乡的音乐石梯有他的书法。看来这两个眉山人都喜欢名山大川,一个北宋一个南宋,苏东坡的诗词豪放旷达,锋芒毕露,而李焘这诗虽然也气势磅礴,但却含蓄内敛。
“宫阙曜珠贝”,表面上写的周公山的庙宇,绍兴九年,金人入侵,此时胸藏甲兵的李焘能不波涛汹涌?能不惦记南宋的半壁江山?他把庙宇比喻成宫阙,可以窥视到他的内心世界。庙宇上的琉璃瓦在太阳照射下反射的金光“曜”字把全诗激活,体现出李焘那充满阳光的心,他渴望南宋的光芒照耀到祖国的山山水水。珠贝是人们心目中的宝贝,当时只有皇帝才能享有,可以想见李焘的脑海里时时刻刻都装着南宋的安危。
李焘的这首诗可谓铅尘不染,每个字都写周公山,却不沾周公山和诸葛亮一个字,不抒胸意,恰恰说明他胸怀丘壑。他出生官宦之家,知道官场险恶,所以从第一个字到末尾一个字都是写景。其实他少有大志,壮怀激烈,难道他不知道诸葛亮梦周公?难道他不知道北宋名臣雷简夫知雅州?难道他不知道唐朝诗圣在雅州为雅鱼题字“鱼是丙穴由来美”?
最为后人论道的是,他兄弟父子五人同时都担任过遂宁州太守,其兄李熹及李焘之子李垕、李壁、李埴,曾先后官知遂宁府,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遂宁自古为蜀中重镇,当遂宁州知府是要择人的。一家兄弟父子五人都担任过遂宁州政府首脑,可见皇帝对他们家的信任和厚望。
李焘一生著述异常丰富,其精力也超乎常人,他为官40年,著作也过40年,有长篇鸿著50多部,最著名的有《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千卷,耗时40年,他说他“网罗收拾四十年,缀茸联逾一千卷”,也就是说他到雅州府任职时已写了《续资治通鉴长编》近5年,他的诗集卷50,可能已经写了几百篇了,所以他写游蔡山的诗如“治大国如烹小鲜”。李焘的著作,被历朝历代收入国家级宝典的,只有他一人。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被明朝最著名的《永乐大典》收录。清朝康熙大帝亲自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续资治通鉴长编》而且把他的著作《四朝通史》《春秋学》《两宋名小集》《全宋诗》等全部收录。中华书局收录点校全书共34册520卷。
历史沧桑830以后,周公山已是雅安百姓游览的圣地。
自退耕还林以来,整个周公山变得郁郁葱葱,山顶上的庙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不见踪影,作者1999年去寻觅周公山庙宇,唯一见到的只有几根条石卧在荒山野岭中。
现在政府已修复了周公山庙,规模浩大,基本按原来的形象修建。
最吸人眼球的是一口井,是山泉水,满凼凼的,非常清澈,我好奇怪,在周公山最高处居然有如此甘美的泉水。
山顶上还有一泓清泉
在庙宇的旁边,有国家修建的气象站。雷达观察哨巍然屹立在周公山最高峰,高大雄伟,站在雅安城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成为周公山的标柱。
周公山公路直达山顶,沿途森林茂密,餐馆宾馆林立,为旅游增添情趣。
围绕周公山下的是五个乡镇,周公山温泉就在南面的李坝和孔坪乡,现在已更名为周公山镇。以周公堰出名的大兴镇,已是雅安市的卫星城市,蔡龙乡是旅游基地和蓝莓、草莓基地,东面的和龙乡是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
笔者建议立一石碑于山门,刻上进士及第、户部侍郎、文渊阁学士、诗人李焘《游蔡山》诗,一家五口任遂宁知府,有《续资治通鉴长卷》遗留后世,曾在雅州任推官、曾使雅州豪强不敢猖狂的史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