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书法即是心法”——夹江昌明禅师与夹江竹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15 22:32:58 浏览次数:346 【字体:

“书法即是心法”

——夹江昌明禅师与夹江竹纸

僧昌明,明代中期四川夹江开元寺僧人。参禅之余,酷爱诗书画。世人听禅之后,能得昌明禅师一幅墨宝是最大的满足。

夹江昌明禅师自认“书法即是心法”。

书法之美,在于率真。是书家心性的直接流淌。

书作是书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有怎样的内心,便有怎样的字,“字如其人”已道明白。

天真烂漫的心,率性直达的心,流露出来的是真性情,是率真之美。

昌明禅师以为书法是雄浑、朴茂、磊落、亮堂,粗而不野,霸而不躁。姿意变化中之晶莹润泽。这便是先人的心法。所以他不被唐时书法之森严法度锁缚,一心学习真正的古法。

不过令他最苦恼的是川纸不好用,宣纸太贵。在实践中,他认为纸墨关系很重要,墨对画的表现如何,关系到一幅画的成败;纸对墨的承受关乎到一幅书画的好坏,川纸漏墨。因此,使昌明禅师非常恼火。

于是他便去安徽宣城广化寺挂单,单成,深入了知造纸术,遂入厂做学徒,从零开始。

广化寺上下甚喜昌明,寺中书画全由他包揽,见他亦禅亦工,认为这合禅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举”精神。于是他一住便是十年。造纸材质、工艺无一不精。是时明朝中期,处处文化繁荣,师思故里,遂辞广化寺返川归夹江开元寺。

昌明禅坐之余,便去造纸作坊,传授宣城所习之术。

宣纸与川纸造法差别甚大。何谓宣纸?有其二说,一曰:宣州泾县所造之纸叫宣纸;二曰:明朝宣宗帝发明,故云宣德纸。

师按宣纸材质要求有檀树皮,减去稻草,甚至不用稻草。配以适当竹材,软化成糊状,滤其渣,用甑将料蒸熟,加入梧桐花浆,再煮,加入白垩土粉,冷却其浆,再加以少许生料浆汁,搅匀,以布帘舀之,干后即成。

“夹江宣纸”大兴,与安徽宣纸无异。安徽宣纸已不复入川。时人称“夹江宣纸”、“昌明纸”或曰:“僧造纸”。

夹江农民因造纸而脱贫,半农半工,使夹江农村一片繁荣。

开元寺也更加兴盛。

彼时,蜀中安定,书法、绘画大兴,而夹江宣纸还要出川。

清康熙年间,夹江宣纸进贡朝廷,名震华夏,为夹纸鼎盛时期。

开元寺僧失去引领造纸作用后,富户欲将零星作坊收为已有。开元寺僧以为造纸为民,非为富人。遂报县宰,宰拒富资以官资入作坊,更名:“夹江官造宣纸厂”,因谋利为旨,偷工减料,致使昌明纸、僧造纸、夹江宣纸大不如前。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沦陷,宣纸来源断绝。张大千亲赴夹江纸厂,参照安徽宣纸作法,遍访老艺人,发掘开元寺僧、昌明造纸法,在竹浆中加麻料长纤维,增加拉力,加以檀树皮防漏。纸质又与宣纸无异,厂称“大千纸厂”,产品称“大千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夹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