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诸城市长苏轼•密州四曲③:思念“峨眉山月” ‖ 易旭东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04 20:48:47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目前,表现苏轼山东诸城(密州)的各类文章多以“密州三曲”为主,对“凡百劳心”既安邦抚民的政绩一笔带过,更是忽视“潍河文化带”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本文作者易旭东采用现代传媒的平视眼光,将新闻手法、电影手段引入叙述结构,跨文体写作,真实再现苏轼在“齐鲁名地”的苦中取乐,勤政廉政,视密州似故乡,爱黎民如亲人,关注农事,兴修水利;重点表现“密州四曲”产生的来龙去脉;着重揭秘千古第一豪情词《密州出猎》,景妙论高的超然愁情词《超然台作》,“除却胶西不解歌”——“曲阜文化圈”“潍河文化带”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细心的读者,能“读出”对现实社会的借鉴、启迪。

作品展示四川儒家精英在山东,从急于舍身报国却壮志难酬,经过个性把握,到“嗟我本狂直”的“野性”觉醒,坚持人格和心志,逐渐走向“无所往而不乐”的精神解脱的转变过程。

诸城市长苏轼•密州四曲

易旭东

思念“峨眉山月”

两月过去。治蝗斗争取得积极效果。

“县前已窖八千斛,更看蚕妇过初眠”。

诗中,自注说:“蚕一眠,则蝗不复生矣。”

熙宁八年(1075年)上元节(正月十五)来临。

彤云垂野,灯火萧条,闾巷冷清。

冬天,荒凉,只有过年时,才出现昙花一现的喜庆。放眼望去,密州城灯火稀疏,一派荒凉萧条之象,和灯火阑珊、游人如织的杭州相比,毫无过节气氛。笼罩在一种悲凉心境中。

上元之夜。

无好酒,无佳肴,连续两年闹蝗灾、旱灾。

苏轼面对枯木残雪、萧瑟和孤寂。

寂寞,没有施展自己才华抱负的用武之地,没有朝中大臣,特别是皇帝的理解。

举头望月。见过了杭州的热闹,看密州自觉凄清,颇为感慨,繁华杭州的月色明媚动人,而齐鲁山城的密州,月也显得凄冷。没有西湖风光的美丽背景,思念也缺少明亮的色彩。

写《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元宵夜,满城男女游赏,游人如织。

明月如霜。杭州城的元宵夜,满城男女游赏,游人如织,在灯火的辉映下,俊男靓女各个满面春风,顾盼神飞,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一般。富贵人家繁奢,“帐底吹笙香吐麝”。

密州上元自觉凄清。

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的诗情。

他,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

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人流连。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象凄惨,却流露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写出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境况不佳。政治信仰与文化信仰面临拐点,已值“不惑”之年,又经历了丧母、丧妻、丧父,政治上依然不得意,面对官场险恶、仕途“夜茫茫”,不得不深思人生和现实的关系。

他,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

爱屋及乌。婚姻太过美满,从妹妹的身上看到姐姐的影子,思念起王弗。

依旧一往情深。

王弗谢世已经10年。

10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饱尝生者人世的辛酸。在清冷的明月下,幽幽的松林中,愈加思念亡妻,柔肠寸断。知道,妻子也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令人哀惋欲绝。

性感男人?有情,有义,有泪,有痛。

真正爱情?相怜,相惜,牵挂,呵护。

哀思深挚。思念终于化成了梦境:王家后院的小轩窗前,美丽的王弗正对镜梳妆,淡墨染不出的款款风情,从容不迫。19岁时结发的妻子,粉脸含羞,娇态闪烁,温柔贤淑,恩爱情深。

10年后,王弗去世。

又是10年,发妻进入梦中。

独坐短松冈。

夜晚,月色惨白。

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落寞。

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才回到这里,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再好好看看魂牵梦绕的女子。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

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呼唤。

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转身。

悲痛、伉俪情深?

醒来后,惟有泪千行。痴望许久,于是,含泪挥毫,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写下了千古绝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缅怀挚爱的王弗。

他,为前妻写悼亡词时,身边的继妻王闰之知道,也看得懂写的词。

她,不怪他,一点不怪他,默默无言,看着他,转过身来,满脸泪水……

不为别的,只为这样一个深情的丈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心灵的恣情一恸,方显深挚、深厚,方能千古共记情重。

王弗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最幸福、成功的女人。

多情,与柳永的多情不同。在同一时间,柳永同时爱着多个女人,而他的多情,是在不同时段,一心一意爱着一个女人。柳永是多情浪子,他是千载难逢的好男人。

相逢总是有一别,更何况天命无常。

“苏门六君子”的陈师道,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

确实能看到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对王弗用情之深,至今感人肺腑。从“唤鱼联姻”,到“唯有泪千行”,与王弗的爱情,一曲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

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可称千古第一深情词。

他,无时不在思念哺育成长的故土。

于“奋厉有当世志”的一生不悔追求中,常常“故国神游”,慨叹“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直到“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举目之间,在密州一次次雨过天晴时,“秀拔五岳”山影就会映入眼帘。

潜移默化。受峨眉山的影响很深。

每当此时,依稀的山影,总能激起想象无尽。

峨眉山,家乡一个不可分割的“意象”。

对密州境内的“障日山”,不吝笔墨。

障日山,又名障日峰,位于诸城东南25公里处的林家村镇,海拔470米,因山的东面上午十点以前,不得见日光而得名。见形状类似峨眉,“唤作小峨眉”,想像成家乡的峨眉山。

作《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寄托思归心意的山峦。

春来六十日,笑口几回开。

会作堂堂去,何妨得得来。

倦游行老矣,旧隐赋归哉。

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堆。

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这年闰月,春来六十日,是三月中旬,到密州已经三个多月。他,看到了卢山,实为障日山,误以为是卢山别峰,便联想到了峨眉山,想回到家乡去。

峨眉情结。

不是单纯的思乡,包含着仕途的不如意,产生的淡淡感慨、忧伤。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