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唐宋时期的成都集市

作者:成都方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10 14:46:47 浏览次数: 【字体:

唐宋时期的成都集市

 成都的集市,在唐宋时期就已有了完备的规模,且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集市,统称为“四市”。唐宋时,设立集市必为州县治所级别,其集市标准,一是要设专门的官员管理,二是要有店肆街坊。而与之相对应的,则被称为“草市”,即在村郊野地聚集的小集市。

 成都的集市在当时的史料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资料,如《锦里耆旧传》记载:“王蜀降唐,魏王谴李严于三市,慰谕军人百姓”。其中“三市”只是提炼的说法,实际上包括了四个城门的集市。每天集市开始是以中午的三百声击鼓为信号,四面八方的人,或商旅或百姓就都聚集起来;及至还有一个时辰日落时,再击钲三百声作为集市结束的信号,人们才开始陆续离开。

 锦江区地处成都市区东南部,四门集市中有两门与之密切相关。

 先说说东市。有关东市的说法,许多方志上用“东市”或“大东市”来分别称呼,但也有的认为两市实属同一个集市。成都有人名杨,最先住在东市……有居住在洛带的成都人牟羽大老远跑到东市北街买东西(转述于《神仙感遇传》);东市上还有一条街,叫国清寺街,又有“大东市”的“养病院”,也是当时既繁华热闹又方便百姓的去处(出自于《茅亭客话》);而《野人闲话》则记载了东市买生药时的情景,买者用击竹示意的方式在市场上买生药。

 再说说南市。南市在史料中关于“临江”的记载尤为详实。唐宋时期,三道堰古镇是一座通往成都的重要水码头,相传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曾经此并停船留宿,于是相继产生了即兴市井诗歌,如“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引自杜甫·《春水生》)等。这里的南市,即指集市临江兴起,以门阙为入口,门内店肆林立。唐代诗人张籍也在万里桥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引自张籍·《成都曲》)。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密集于码头,集市逐步扩大后,临江的地方就不够容纳了,随即出现了北临锦江其规模比临江市集大得多“新南市”。“韦皋节度成都,于万里桥隔江创置新南市,发掘坟墓,开拓通街。水之南岸,人逾万户,楼阁相属,宏丽为一时之盛。”(引自《道教灵验记》)。宋时的新南市还是游乐的好地方,大诗人陆游就是新南市的常客。当时,他居住在笮桥东,南市自然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如“斗鸡南市各分棚” (引自陆游·《怀成都十咏》)、“南市沽酒醪”(引自陆游·《饭罢戏作》)、“南市夜夜上元灯,西邻日日似清明。”(引自陆游·《感旧绝句》)等。其时,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可见当时的集市和夜市之热闹。

 宋代时,集市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西市介于市桥与笮桥之间,在宋代以前叫“旧市”,也称“府市”(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称“府市市桥门”),亦称“州市”(李膺《益州记》中称“汉旧州市在(市)桥南”)。还是当年的陆游,亦穿越东城,往西巡乐,在西市同档找到了写诗的灵感,遂有了《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

 说到追根溯源,还得说说北市,要搜寻其佐证,则能从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看到题有的“北市”二字。视乎北市与东市、南市、西市不同之显著特点,在于它唯一不居岸傍水。北市是一个及其方正规整的集市,四门对四个区域,其间道路纵横,自然隔离,茶肆和酒楼配搭齐全,都是东西向的街道共有12条,极似汉时都市集市,其街道布局与酒肆规模近似洛阳北市。唐代中期开设了新市,称新北市,而旧市依然存在。

 唐宋盛世,成都集市已有了丰富繁多的交易品种,而且逐步形成了物品专卖集市,像米市、鱼市、锦市、扇市、麻市、药市和宝市等。大量的历史文献也记录了它们的存在,例如:米市在城的东南隅,“伪蜀成都南米市桥”( 引自《茅亭客话》);鱼市在万里桥南边,就在新南市的外围,“万里桥边带夕阳,隔江鱼市似清湘。”(引自陆游·《昔在成都,正月七日圣寿寺麻子市,初春行乐处也》);锦市在城的东南县境内,四月锦市繁荣,锦坊俱开,繁盛一时;扇市在大慈寺前,“蜀民每岁五月,于大慈寺前街中卖扇”(引自《华阳县志》);麻市在城南,“城南麻市试春行”(引自陆游·《昔在成都,正月七日圣寿寺麻子市,初春行乐处也》);另外,《蜀中风俗记》云:“(五月)五日鬻香药于观街者号药市,鬻器用者号七宝市”。而《方舆胜览》更把当时大慈寺前的繁盛景象描述出来:“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月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不仅如此,在大慈寺西数里,当年陆游任范成大幕府参议时之居处,还有一条叫花行的街市名呢。

 《方舆胜览》

 被称为草市的乡间小集市,散落在四郊,“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察之。”(引自《通鉴·齐纪》)。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郊“十八里草市”。有单日开市的,亦有双日为市期的,沿以成习。据《宋会要·食货》卷十七载:淳熙三年“乡落有号为虚市者,止是三数日一次市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