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偷渡阴平 蜀汉灭亡的悲壮之路 ‖ 赵立策 刘逸

作者:赵立策 刘 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30 14:57:11 浏览次数: 【字体:

偷渡阴平

蜀汉灭亡的悲壮之路

赵立策 刘 逸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历经多次失败,在司马徽指点下,刘备三顾茅庐,倾听了诸葛亮《隆中对》的精辟分析,由此定下自己奋斗的目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倾力相助之下,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成为三国鼎立政治局面的重要一方。益州(今成都市)沃野千里,经济发达。虽遭受战火洗礼,但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精心治理下,社会日渐趋于稳定,经济、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为完成北伐中原、中兴汉室的宏伟大业,诸葛亮兵伐魏国、六出祁山,与司马懿斗智斗勇,最终积劳成疾、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魂归五丈原”。临终,他把北伐魏国、中兴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了姜维。为减轻北方魏国的威胁,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进兵伐魏。由于连年用兵,经济遭受重大打击,生产停滞不前,百姓苦不堪言,渴望得到太平,厌战情绪强烈。可是,后主刘禅在军政上宠幸宦官黄皓,导致姜维去往沓中(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屯垦,既不能往来成都,更不能主持军务,从而忽视了北方虎视眈眈的魏国。这一切早已被司马昭看在眼里,不由心中大喜:“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

魏元帝景耀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决定伐蜀。一方面,他命令青州、徐州两地加紧制作战船,还让唐咨赶造渡海大船,制造一种即将攻打东吴的假象,以此麻痹蜀国;另一方面,他又命令大将钟会统帅关中军马,加紧操练,做好攻打蜀国的充分准备。为完善伐蜀大计,司马昭还多次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议讨伐蜀国的具体措施。

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姜维,虽然远在沓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魏国军队的动向,尤其是严密地防范着钟会军队的一举一动。凭着他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出这是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他立即上书后主刘禅:“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诸军,分护阳平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迷信鬼神的黄皓,却相信那些巫术之人,认为魏国不会攻打蜀国,把姜维的表章压下。别说是刘禅,就连蜀国的一众大臣们也都被蒙在鼓里,日日笙歌燕舞,夜夜醉生梦死、寻欢作乐。

魏元帝景耀四年(公元263年)五月,魏国调派十八万军队,兵分三路讨伐蜀国。征西将军邓艾领兵四万,从狄道攻打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四万,从祁山向武都、阴平进军;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攻打汉中。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强大的魏国,在蜀汉政权内部,由于刘禅宠幸宦官黄皓,而黄皓又与大将军阎宇勾结,掌握了兵权,迫使姜维去往沓中。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让身为三军主帅的姜维远离双方争斗的核心——汉中,这对于蜀汉无疑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而对于魏国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更何况还有自幼饱读兵书的司马昭。他立刻命令邓艾死死缠住姜维,让对方无法分身;再命诸葛绪占据阴平桥,切断姜维大军的后路;同时命令钟会猛攻缺少主帅坐镇指挥的战略重地汉中。

尽管姜维巧设计谋,调离了镇守阴平桥头的诸葛绪,但汉中和阳平关却也相继失守。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与前来增援的张翼、廖化、董厥合兵一处扼守剑门关,期盼能够凭借天险来阻挡钟会大军前进的步伐,挽救濒临绝境的蜀汉。

剑门关,在剑阁县城以北25里,也叫大剑山。其东30里有小剑山,两山相连,山势陡峭、绝壁横生。倚天绝壁,高达数十丈,真的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缘”。这大小剑山连绵二百多里,犹如坚固城郭。其中有一处断开,犹如敞开的大门,两侧绝壁矗立,恰似两把锋利的宝剑,由此而得名“剑门关”。自古以来都以其雄奇险峻成为川北锁钥、蜀中门户,在主要依靠险峻关隘守卫城池的冷兵器时代,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剑门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成为阻挡魏国军队南下成都的坚固堡垒。

剑门关北接利州,南靠绵竹,而绵竹又是成都北边的重要屏障。无论是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北方进入成都,都必须经过绵竹。因此,剑门关也成为了南下成都的咽喉。在决定蜀国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蜀国大将姜维决定陈兵关隘,坚守这最后一道防线。钟会组织的数次进攻,都被蜀军击退。望着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钟会一筹莫展。剑门关,成为阻挡魏军南下不可逾越的天险。

农历十月,剑门山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从悬崖上飞泻而下的激流也结成了冰凌。寒风呼啸,气温陡降。钟会率领的东路大军十多万人是魏军的主力,被蜀军阻拦在剑门关脚下无法前进,耗费了许多粮草,士兵们早已冻得瑟瑟发抖,钟会急得团团转,抓耳挠腮,也无计可施。

这时,西路军统帅邓艾在占领沓中后,向钟会建议:“剑门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称为天险,易守难攻,这样长期相持下去,于我军不利。如果绕道阴平,直扑涪城,剑门关守军必定回救涪城,我魏国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门关守敌不撤,涪城必定空虚,定可一举攻下直捣成都。”钟会如梦初醒,立即命令邓艾挑选五千精兵偃旗息鼓,乘着夜色秘密向阴平进发。

阴平,在今四川省青川县,与剑门关相距百余里,是羌民聚居的地方。山高谷深,异常艰险。邓艾率军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由于是偷袭,就只带了几千精兵,眼看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后勤给养完全跟不上。由于一路未遇到蜀军抵抗,魏国将士们渴望胜利的信心倍增。历经艰险,他们终于攀上了高大险峻的摩天岭。

正当他们想要欢呼胜利时,往山下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一条能够下去的道路,很多人的心都凉了。在这危急时刻,邓艾对将士们说:“我们历经艰险才到达这里,只有尽快抢占山下的阴平桥,才能直捣成都,灭掉蜀汉。两军相遇,勇者胜。兄弟们,跟我来!”说罢,他把随身携带的毡毯裹在身上,保护好头部,顺势朝山下翻滚而去。将士们看到主将身先士卒,立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抓住树枝,用藤蔓吊下悬崖。邓艾率军队悄悄通过了阴平小道,占领了阴平桥,来到了青溪城下。

青溪镇(在今广元市青川县境内),位于岷山南麓摩天岭下,青竹江上游,因江水清澈碧绿故名“青溪”。公元229年建青溪县,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如果说剑门关是拱卫蜀汉的正门(金牛道),青溪城便可算是守卫着蜀地的侧门(阴平道)。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青溪守军还真的以为是天兵下凡了,在睡梦中成为了俘虏。邓艾没有停步,率领军队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邓艾马不停蹄率军进攻绵竹,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奋勇迎敌,无奈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十一月,邓艾扫除了成都外围的所有防线,兵临锦官城下,后主刘禅早已吓破了胆,慌着一团,不知让守军顽强抵抗,就在城头竖起了白旗,把父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远在剑门关的姜维和众将士,他们还在为蜀汉拼尽最后的热血。终因回天无力,战死在剑门关。蜀汉,终于落下了帷幕。

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报仇心切兵败夷陵,昔日的孙刘联军早已不复存在。唇亡齿寒,蜀汉的投降,彻底动摇了吴蜀联合抗魏的根基,加速了东吴的灭亡,让纷乱的三国落下帷幕,揭开了西晋短期统一的大幕。

偷渡阴平,是三国历史上兵出险招的范例,反映出邓艾杰出的用兵思想。当然,蜀汉的失败,关键在于国力的衰弱、政治的腐败以及君臣的不和。反观魏国,在钟会大军牵制姜维的情况下,邓艾巧施奇计,兵出险招,这种相互配合的精神才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同时,也告诫后人,任何坚固的险隘都是死的,只有人的思想才是活的。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岁月狰狞,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如今,无论是剑门雄关,还是阴平古道、青溪古城,浓烈的硝烟烽火早已散净,留下的是一个个美好的传说。这些地方都已成为中外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伴随着《三国》热在国内外的悄然兴起,大批中外游客满怀探究三国历史的情怀,攀爬鸟道,凭吊三国古战场;登剑门关关楼,亲身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壮志;走阴平古道,重温邓艾率将士们飞跃天堑的壮举······三国文化,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作者简介

赵立策,笔名青苹果,供职于剑阁县教育局。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立策 刘 逸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