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纪念特辑】袁隆平,历史不会忘记

作者:唐及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4 15:05:50 浏览次数: 【字体:

袁隆平,历史不会忘记

唐及民 

 5月22日上午,在一家饭店里听老板说袁隆平去世了,我说你把那条消息翻出来我看看,他说他在朋友圈看到的,现在被删除了,紧接着就看到相关辟谣的消息。下午在同学群里又看到袁隆平去世的消息,我还把截图发过去叫他不要传播谣言。后来,各大媒体纷纷发布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还看到长沙市民自发为袁隆平送行的视频,“袁爷爷,一路走好!”听得让人泪奔,沿途车辆自觉靠边让道,鸣笛声响彻云霄。于是,我只好相信袁隆平去世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伟人无论是出生还是去世都是有征兆的,22日这天青海和云南都发生了地震,从北到南遥相呼应,我想那是大地敞开博大胸怀接纳自己伟大的儿子。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隆平终生从事水稻高产事业,破解水稻杂交的世界难题,不仅让中国人有饭吃,而且让世界上挨饿的人也有饭吃,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全中国的人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对袁隆平充满感激。小时候我的一个最大愿望就是有白米饭吃,当时种植的水稻叫高杆,有一米五高,产量低,大约四百斤。那时,跨黄河,亩产六百斤,跨长江,亩产八百斤,口号很响亮。我家六口人,每年只能分到大约六百斤谷子,于是经常在梦里梦见吃白米饭,可是大人们说,小孩梦见吃饭,第二天要挨打,于是连吃饭的梦都不敢做了。后来杂交水稻来了,个子矮产量高,原来插秧每窝八九根,费种子费力气,杂交谷子每窝只须一根苗,分蘖特别好,产量特别高,亩产两千斤简直是家常便饭,有时便想这水稻产量咋这么高?别人告诉我说,创造这奇迹的神人叫袁隆平。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先在一所农业中专校任教,专门从事提高水稻产量研究,不断取得可喜成果。他乐观自信,兴趣爱好广泛,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用沾满泥土芳香的双手,迎着映红天边的晚霞,在绿油油的稻田上放飞悠扬的琴声。那是怎样的诗情画意,所从事的研究该怎样心旷神怡!

 由于长期在田间工作,日晒雨淋,他的皮肤比较黑,又不注重穿着,以至于出访美国时闹出笑话。那个西装革履笑容可掬的随行人员被当成袁隆平被前呼后拥,衣着普通长相平常的袁隆平被凉在一边,知道真相后美方接待负责人非常尴尬,竟然找不到道歉和解释的办法,其实美国人哪里知道袁隆平长相就是一位平凡的中国农民!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厚德大地之子。您让我们有饭吃,有好饭吃。我们不会忘记您,世界不会忘记您!历史,不会忘记您! 

2021年5月23日于四川蓬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及民(四川省蓬安县杨家中学教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