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袁世凯当皇帝 冯玉祥进李庄 ‖ 阚文咏

作者:阚文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7 14:44:39 浏览次数: 【字体:

袁世凯当皇帝 冯玉祥进李庄

阚文咏

1. 民国四年 冬 北京

这年(1915年)年底,中国注定有大事。

虽然清帝已退位,民国初建,辛亥革命设定的共和体制,才走到第四个年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京城突然刮起一股妖风,讨论起国体大事来。总统袁世凯私下对人说,“共和办不下去了”,然后就有人鼓吹造势,说民主不合国情,要搞君主立宪,以救危亡。

民国初期的北京城

跟着,就有了负责改制的筹安会,还有五花八门的请愿团,什么女子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他们手持各色旗帜,齐集新华门,跪呈劝进表,请求袁世凯大总统俯顺民意,早正皇帝大位。

参政院也跟着表态,顺从“民意”,提议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国体是“共和”,还是“帝制”。

“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省在省议员中选取。投票也在各省将军和巡按使的监督之下,择时举行。

各省的投票结果,均汇集北京。

国民代表大会参观券

至12月11日,北京及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全票通过,赞成帝制,一致推戴袁世凯为皇帝。无一人反对,无一人弃权。

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行帝制,受帝位。

12月13日,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封赏黎元洪等128人爵位。

之后,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国号“洪宪”。1916年即为"洪宪"元年,并于1月1日即皇帝位。

袁世凯

“此一出傀儡戏,全由袁氏一人独演。”梁启超当时如此愤怒地说道。

2.民国四年 冬至 李庄

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多日后才抵达偏远的宜宾李庄。

寒冷的古镇一下热闹起来,人们涌向镇中心小春市街的“永通祥茶社”。那里是消息来源处,也是本地民众的社交平台。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差点惊掉人的下巴。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要变天了!

民国时期李庄的茶社

说变天吧,好像又不是。不管是中华民国的总统,还是中华帝国的皇帝,都是他袁世凯的天下。

但这前后一片天有啥不同呢?人们思来辩去,似乎也看出其中的名堂。

之前的民国,还有一个“民”字,是民主共和,就算你是总统,也不能一人说了算。帝国呢,“民”没了,“帝”来了,也就是说,皇帝换了一个,又回来了。

而总统一旦转身称皇帝,说起话来,不仅算数,还成了至高无上的圣旨。

可怜天下草民们,又得献上膝盖和脑袋,下跪叩头、听旨接旨。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仪式

既然皇帝回来了,那辫子也该有。道理很简单,以前皇帝在的时候,男人们的辫子就在。后来,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也剪掉了男人们的辫子。

但那时候,也有一些乡民迟迟不肯剪的。几年来,他们将辫子包在头帕里,悄悄藏起。到这时,就不免得意了,他们庆幸没有盲目跟风,也不会给今天招惹是非。

而一些剪了辫子的乡民,就忧心了。他们害怕自己披头散发的样子,像革命党人一样,被新皇帝清算。

好在镇上有识世的乡绅。他们说,就算袁大总统变成袁大皇帝,他也是汉人嘛,未必还按旗人那一套行事?满清之前,哪一朝汉族男人是留了辫子的?

洪宪元年委任状

话虽这么说,还是有人不踏实,也有人觉得天下会乱,甚至,连觉也睡不安稳了。

3.民国四年 岁末 昆明

不过,袁世凯的皇帝梦,半月不到,就被云南的一纸通电给戳醒了。

1915年12月19日,云南督军蔡锷将军秘密回到昆明。他就像一款杀毒软件,专为卸载帝制程序而来。

12月25日。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昆明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并宣布云南独立。

蔡锷 唐继尧 李烈钧

蔡、唐、李在各界大会上表示,云南的独立,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拥护共和,反对帝制”“誓与民国同生死”。

为此,独立的云南将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护国军,以武力“讨袁护国”。

护国战争就开始了。

护国军兵分三路,从云南出发,向四川、湘西和广西进发。

第一路军由蔡锷亲任总司令,进军四川。

第二路军由李烈钧担任总司令,率军入广西。

第三路军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总司令,留守云南,守住后方,并寻找时机经黔入湘。

之后,三军汇合武汉,再挥师北上,讨伐窃国大贼袁世凯。

护国讨袁形势图

4.民国五年 初 叙府(宜宾)

四川是护国讨袁的主战场。

蔡锷将入川的第一路军分为三个梯团,分别向叙府、泸州、綦江进军。

叙府(宜宾)是护国军攻取的首要目标。

1916年1月16日,刘云峰带领的第一梯团抵达滇川接壤的新场,向袁世凯任命的川南镇守使伍祥祯部发起进攻。

18日,护国军占领四川高县横江。

19日,向叙府附近的安边古镇进攻,迫使伍祥桢部向叙府溃逃。

21日,经两天激战,护国军终于占领叙府。

护国军入川

叙府之战,是护国战争打响后,第一场重要的目标性胜利,战略意义很大。

李庄百姓很快得知,护国军攻下了叙府,人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甩手甩脚地涌进“永通祥茶社”,打听上游战事,然后收藏转发,分享给镇上的每一个人。

“袁皇帝的板凳,怕坐不稳。”有的哂笑,有的戏语。

5.民国五年 旧历小年 李庄

叙府失守,让袁世凯气急败坏、大为震怒。

他命令四川将军陈宦集结各路兵力,反攻叙府。其中,就有冯玉祥的北洋军。

冯玉祥将军

半年前,冯玉祥的队伍就被北洋政府所改编,编号为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任旅长。之后,冯玉祥奉袁世凯之命,从陕西进入四川,担任川北“清乡剿匪”司令。

护国战争一开始,冯旅即从成都转场,扎驻在内江,并协防泸州。

叙州一失守,四川将军陈宦就任命冯玉祥为反攻叙府总司令。

于是,冯玉祥率部离开内江,从泸州、南溪逆江而上,准备从东南方向进攻叙府。

1916年1月27日,是农历小年。那天,沿江而上的冯旅部队没有直赴叙府,而是临门刹了一脚,在李庄上岸。

这些身穿灰色军服的北方兵,是李庄人没见过的。他们扛枪抬炮、推车牵马,一看就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那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冯玉祥的部队,只认他们是“皇帝”的兵,是袁世凯派来打护国军的。

北洋军炮兵

镇上顺河街的禹王宫、王爷庙以及东岳庙,都住满了冯玉祥的人马。李庄人有些害怕,禁不住为叙府城里的护国军捏了一把汗。

进驻李庄当日,冯将军就在本地团练带领下,将李庄古镇巡了一遍。之后,放心地走进“永通祥茶社”。

冯将军点了一杯上好的“僰道贡茶”,叫来茶社掌柜,指着门外上方挂牌匾的位置说:“永通祥”的名字取得好!我喜欢这“通祥”二字。

晚上,他的伙夫寻到了远近闻名的“李庄白肉”,还有飘着柏桠熏香的腊肉。这样,冯将军也算过了一个丰盛的小年。

那时,李庄人并不知道冯玉祥,也未能领会他喜欢“通祥”二字的含义。直到后来某一天,朱德来到李庄,与乡绅们闲谈时,笑哈哈地说:李庄是护国军的福地,冯玉祥在这儿吃了败仗。大家这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冯玉祥将军,来过李庄。

朱德与蔡锷

在冯玉祥进李庄的平行时间里,朱德正随蔡锷将军带领的第二梯团,穿梭在泸州纳溪一带,打一场更为艰难惨烈的大仗。

6.李庄之战

李庄人依稀记得,冯将军的败仗发生在小年的第二天,还是凌晨。

熟睡中的人们被几发清脆的枪声震醒,接着就是密集的子弹在飞,“啪啪啪”的枪声中,有人高喊:护国军来了!

虽然冯玉祥在各场口都有布防,但刘云峰的第一梯团异常勇猛,他们从叙州疾驰而下,以镇南燕子石场口为突破,很快就攻进李庄。

刘云峰及其他入川梯团团长

冯旅似乎有点措手不及,他们一边应战,一边往江边撤退,甚至连大炮都来不及放,就稀里哗啦上了船。

转眼间,护国军已追到岸边,冯旅官兵全靠机枪掩护,才得以丢盔弃甲、乘船而逃。

关于这场战斗,在《冯玉祥与护国之役》(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陈长河)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冯旅进抵李庄,,遭护国军第一梯团猛攻后,奔溃。”

这一路溃退,就是60公里之外的江安,貌似离李庄很远,感觉相对安全。

李庄人绝对没想到,兵力与装备这么好的北洋军,会被护国军打得落花流水、奔溃而去。

要知道,这是冯玉祥与护国军的首场交战。开门就黑,不是好事。

据冯玉祥回忆录《我的生活》透露,他对袁世凯搞帝制,一开始就反感,甚至没在拥袁称帝的电报上签名。他说:“我是绝对不能站到帝制一边,去和护国军为敌 ⋯

因此,奉命入川后,他就在寻找机会和蔡锷联系,在信息没有明确之前,他就在打与不打之间犹豫徘徊。

冯玉祥《我的生活》

而李庄之战,正是冯玉祥态度迟疑、想法复杂的表现。

因此,这场名不见经传、甚至在护国战争中可以忽略不计的李庄之战,实在是有着不可言喻的内卷。若论结果,远非胜败二字可定义。

虽然,一个月后,护国军因泸州战事吃紧,驻守叙府的第一梯团被蔡锷将军调入纳溪增援,城中仅余少数守军。这时,冯玉祥与伍祥桢乘机合围,终于在3月3日反攻得手,占领叙府。但驻进叙府后,冯玉祥一边与护国军刘云峰部缔结停战协议,一边敦劝四川将军陈宦勿与护国军死战,暗中施行倒袁计划,并成功实现了“倒戈将军”的第二次反戈(第一次倒戈,是倒的清朝)。

从左至右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中原大战冯玉祥倒戈蒋介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

至此,这场阻止帝制复辟的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7.两个李庄人

民国四年发生的大变局,直接攸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那繁复惊心的过程中,李庄人并未缺席。

其中,有两人值得一提。

第一个是洪明江(字百川),李庄蛮洞湾人(今李庄安石村)。在一百多年前,他是本地有名的才子,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曾在成都教书,后任遂宁师范学校校长,出任过川东督学,并在民国元年当选省议员。

《南溪县志》有洪明江省议员的记载

袁世凯谋划称帝时,他正好是全国1993名国民代表中的一员。

1915年11月16日,洪明江去成都将军公署,参加由四川将军陈宧承办的国体投票。

投票现场戒备森严,岗兵林立。会场上,每个代表的桌上放有纸张毛笔和墨盒一方,墨盒上刻有“赞成帝制”四字,另有五百大洋也放在桌子上。

当主席宣布投票后,众多监视人员走过来,用手指着墨盒说:写!同时,场外士兵把枪栓拉得哗哗作响。这种场景下,146名四川代表只能屈服,“一致赞成”帝制,“一致推戴”当今大总统为皇帝。

四川省议会大厅

从投票现场出来,洪明江就感觉自己是做了一件有辱气节的可耻之事,尤其手里还有沉甸甸的五百大洋,更使他心惶不安。为减轻这份屈辱,他托人将这五百大洋全部捐给了上海商务印书馆。

他相信,唯有书籍,才能解放思想、消除愚昧。

关于洪明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洪默深,是李庄著名的革命烈士,其一生曲折惊险、不乏英勇传奇的故事......

南溪区政府网站关于洪默深的介绍

第二个要说的,是张建威,李庄板栗坳人,护国战争时,他是直接参与战斗的军人。

1909年,张建威考入云南讲武堂,与朱德是同班同学(1917年,曾专程从云南到四川南溪,参加朱德和陈玉珍的婚礼)。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某师任参谋长、营长、团长,后任古蔺县县长等职。

云南讲武堂

护国战争一开始,他就从昆明到叙府,联络各方川军军官,共同讨袁,其中就有“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吕超。正是有了吕将军的配合,护国军才在攻打叙府时取得重要胜利。

这场胜利,张建威功不可没。

最后,还得补充一点战场之外的花絮。

在叙府战斗期间,张建威回了一趟李庄。在板栗坳家中,他看望了自己的父母,还有才出世3个多月的儿子,他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张钺(钺yue,古代一种兵器).

22年后,即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这个叫张钺的儿子毅然投奔延安,进入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学习,并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

陕北公学毕业后,张钺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处,成了毛主席身边的人......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讲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阚文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