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古蜀文化】丰富神秘的三星堆文化集大成者:《三星堆图志》

作者: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发表此文时,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政策法规宣传处处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27 21:00:59 浏览次数: 【字体:

丰富神秘的三星堆文化集大成者

《三星堆图志》

汪 毅


一、《三星堆图志》选题的重要意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是古蜀文化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亮点,举世瞩目。该选题属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目前,出版有关三星堆的读物林林总总、车装斗载;研究三星堆的学者不分东西南北、海内海外。然而,《三星堆图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体量大,规模宏,立足创新,另辟蹊径,以“志”的体例为载体,在规模上注重宏观和“全景式”,被专家林向先生认为“是迄今看到的有关三星堆遗址的相对最全面的著录”;在选题思维上注重表现和提升三星堆的学术与文化价值,体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编纂出版文化典籍”与“收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相关史料”的理念,贯彻了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由此,该书奠定了作为研究三星堆文物与文化意义的必备书的地位,在文物界、考古界、学术界、旅游文化等领域具有特殊影响与重大意义。


《三星堆图志》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三星堆图志》的主要特点与创新点
(一)《三星堆图志》著录注重科学性,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地方志文化思路所编纂的四川第一本大型图志。它以“志”这种特殊的体例为统帅,分别由文物志、考古志、学术志三部分志组成,并将三星堆大事记作为附录。三部分志互为补充,既避免了纯图典在学术性方面的局限性,又克服了纯文字在可看可感方面的单调性,给人新颖、大气之感。图志注重图文并茂,前所未有,蔚为壮观。一方面,它以1000幅有关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及出土器物等特色照片,将三星堆这个不可移动的“大文物”艺术地编入《图志》,作为珍贵资料予以保存;另一方面,它凭借志的体例及“横不缺项”的特征,以20万字的规模介绍、阐释了三星堆遗址发掘、考证、学术研讨等内容,全景式地展示了三星堆文物并讨论了其学术价值。

(二)《三星堆图志》内容所涉时间跨度长,涵盖面宽,视野开阔。《三星堆图志》所记文物出土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月亮湾发现玉石器始,到21世纪初定稿时止,内容包括七十多年间三星堆遗址所出土的各类文物以及所发现的文化遗存。
(三)《三星堆图志》收入文物的种类繁多,既力求完备,又作了精心选择。历年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数量甚为庞大,虽限于篇幅不能全部收录,但其中的精美代表之作则无一遗漏。特别是对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出土的器物,作了精心而细致的介绍,给人以美的鉴赏和意味隽永之感。

(四)《三星堆图志》特别强调三星堆研究领域内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专门设立了学术志。文章按照志书编写要求,简洁精炼,既兼顾三星堆文物种类(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等)的学术论述,又突出重点文物的阐述。
(五)《三星堆图志》公布了若干三星堆祭祀以外的发现材料。如1986年春发掘的部分资料以及诸如三星堆遗迹可能在北部月亮湾一带台地的推论等,弥补了三星堆研究在内容上的缺项,引起了学者专家的高度兴趣。
(六)《三星堆图志》编排设计匠心独运,科学分类,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如在各类文物编排中,除将重点文物列在该类文物之首外,还辅以线图或拓片。此外,按器物类型集中,成套成组,突出规模,注意文化特征的相对显著,使之具有艺术感,在文物书籍中凸现特色。

《三星堆图志》目录
(七)《三星堆图志》首次以志的体例展现文物考古方面的成果。填补了三星堆研究在体例上的空白,对学术建设拓宽思路、放眼视野及方法论意义上做出了贡献。
(八)图志还首次提出“不全之全”的编纂理念。所谓“不全”,是指三星堆文物各种器物的量(多年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件成千上万,特别是陶器)不可能兼收并蓄;所谓“全”,是将三星堆有代表性的、有相对高值的发掘工作、出土器物、研究成果做科学著录。其学术性文章异彩纷呈,既有从宏观——世界性特征、中国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等着眼的,又有从微观——巴蜀文化区域、具体器物等入手的;既有谈文化与宗教意义的,又有论其美学价值的,代表了现阶段对三星堆文物及其文化意义的前沿认识。该理念不仅很好地补充发展了三星堆研究的文化成果,而且对于研究和表现诸如成都“金沙遗址”,乃至全国重大文物发掘并及如何编修省政府规划的四川特色志等,均具有创新与方法论上的指导借鉴意义。



《三星堆图志》目录
三、《三星堆图志》的影响
《三星堆图志》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志编委主任委员蒋巨峰担纲出任编委会主任委员,省长张中伟作序。张中伟在该书序言中说:“记录了一个古遗址的发现史,展示了几十年来三星堆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图志文章由四川乃至全国的三星堆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专家(俞伟超、林向等)撰文。四川人民出版社将图志作为精品与同类书的“航母”打造。此整合,遂使该图志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评<三星堆图志>》,作者:汪毅,发表于《巴蜀史志》2007年第3期
(一)学术影响。该图志中的数据、资料等内容,在2006年7月广汉召开的《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二十周年暨史前遗址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四川文物》2006年第3期“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二十周年专栏”中,多次被中外研究三星堆的专家学者引用或阐释。
(二)社会影响。四川人民出版社推荐《三星堆图志》作为2006年度的“四川省图书奖”书,不仅向赴川考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展示、介绍,而且还在“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首届四川文化项目推介会”中,作为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展区的精品书在最显赫的位置展示。此外,《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文史杂志》《巴蜀史志》等报刊报道了该图志出版消息,专家黄剑华为该书撰写评论文章《图文并茂,志书新葩》。



《巴蜀史志》2007年第3期封面




扩展阅读


古蜀遗韵—德阳三星堆文化漫笔

【中国影像方志】广汉:一只神鸟的前世今生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吴晓铃 ‖ 青铜神树:藏有多少未解之谜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吴晓铃 ‖ 神权古国三星堆消失之谜


【方志四川•盆地探秘】李后强 ‖ 三星堆起源于大禹 毁灭于雷击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金杖欣赏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金器文化

【方志四川•古蜀文明】董小玥 ‖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来自3000年前的“网红”

【方志四川•特稿】三星堆再惊天下!举世关注的超大神秘金面具出土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新发现的祭祀用丝绸,牵出一段蜀锦的历史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昭示长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母体,证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方志四川•探秘】三星堆为何要叫三星堆?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的发掘成果 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重要发现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三星堆考古的序幕由谁开启

【方志四川•探秘】三星堆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发表此文时,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政策法规宣传处处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