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刘畅 ‖ 关羽——一体义深真国士

作者:刘 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16 15:10:11 浏览次数: 【字体:

关羽

一体义深真国士

刘 畅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猛将如云的三国时期,单从武艺来说,关羽显然不能称绝,但是他绝对能算作忠义的代表,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曾评价关羽:“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若云长。”因此,罗贯中笔下,关羽被称为“义绝”,与“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鼎足并称“三绝”,以忠义名世。

关羽画像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刘备志扶助汉室于危难,拯救黎民于水火,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意气相投,便于桃花盛开之季,在张飞庄后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等祭礼,焚香宣誓,结拜为兄弟。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言中,既有“救困扶危”的侠义,也有“上报国家”的忠义,还有“下安黎庶”的仁义,更有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的情义。

因为桃园结义,关羽一生追随刘备,匡扶汉室,不离不弃,有难同当,有福共享,荣辱与共,终身不渝,始终在践行与诠释着这一誓言,可歌可泣。他与刘备、张飞的情义, 可谓“财贿不动其心, 爵禄不移其志”,称得上古往今来朋友弟兄之谊最真最善最美的典范。

护义而降

关羽降曹是三国故事中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反曹联盟败露后,刘备和张飞守小沛、徐州,关羽护二位皇嫂守下邳。曹操领兵攻打小沛,大胜后又继续进攻下邳。下邳失守,曹操派与关羽曾有交情的张辽前来劝降。张辽晓其利弊、苦心劝说,关羽出于坚守刘关张结拜誓言、维护与张辽的情谊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等原因,提出三个降曹要求。爱将心切的曹操答应关羽要求后,关羽同意暂时归降

插画《关羽降曹》(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记录了这一情节。

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可见,关羽并非战败被擒而降曹的, 降曹是为了守护当初桃园结义的誓言,恰恰是他重义的表现,一个困境中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一句,更是将其对刘备的兄弟情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降曹以后,曹操欲乱其君臣之义气,故意只拨一间房给关羽和两位皇嫂居住,计谋不可谓不阴险。可关羽却不进房间,终日只在门外守护,曹操见此也颇为感动。不仅如此,关羽还将曹操赠送给他的美女和金钱都调拨给两位皇嫂,并躬身侍候,日日准时问候她们,既不逾矩,又完整地尽到了一个臣子兼兄弟的职责,忠义并现。连曹操都忍不住称其为真正的义士。

奉义而辞

关羽知晓刘备下落之后,立即辞别曹操,曹操避而不见,关羽便带上两位皇嫂不辞而别。由于没有拿到曹操的文书,他们一路受到阻拦,相继被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等人拦下,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坎坷,最终护送二位皇嫂与刘备相聚。

据说,在过关斩将的过程中,关羽每到一个关口,都总是下马给守关将领施礼,好言求路,直到对方不允许,先行动武之时,他才被迫反抗。对将领之外的军士,他一概晓以缘委,不予诛杀。关羽精心护卫两位皇嫂,不让她们受半点伤害,即使受了箭伤,亦毫不怠慢。关羽的忠义之心,着实令人佩服。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被杀害。关羽虽死,但他的忠义大节永垂青史,并不断与中华传统忠义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人物信仰之一。各地开始兴建祭祀关羽的祠庙,如成都的衣冠庙、簇桥关帝庙等,相传就是为纪念关羽而建。这些地名与传说,让人们可以一窥千年前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情,以及凝聚在关羽身上那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之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方志武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