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下)

作者:雅安市西康博物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8 14:51:59 浏览次数: 【字体:

猪的文化渊源(下)

十一:宋元时代,我国农区养猪业已很发达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就记载了北宋末年开封,每天都有从南熏门赶猪进开封的盛况,即“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如此规模的屠宰数量,说明当时的存栏量已相当可观。

魏晋时期 杀猪壁画(姜七杀猪)

十二:猪是神勇、力量的象征

野猪性情凶暴,勇于搏击,在搏斗中勇往直前。因此,人们对于野猪的这种勇敢精神非常崇拜。现在野猪虽然被驯化了,但在特定环境中,一旦激恼了它,家猪也会显示其凶猛善战的本性。

十二铭牌文字: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猪陶钵,让我们看到了七千多年前猪的模样,说明当时已养家猪。

十三:在民间,猪是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是传送福气的使者

西汉 陶猪及猪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十四:无猪不成家,猪是完满家庭生活的象征

古代人认为,有屋有牲畜才是完满的家。

汉 绿釉猪圈 南京博物院藏

十五:猪是有灵性的神奇动物

远古时代的人认为,猪是开天辟地之神,因而对猪顶礼膜拜。甚至庄子也认为,在没有天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而豨韦氏(猪)首先得到了它,因此具有开天辟地之功,即“猾韦氏得之,以擎天地”。

商代 豕形铜樽 湖南省博物院藏

十六:商代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奴隶社会最繁荣的阶段,商代青铜文化中就有猪的造型和猪纹。

据甲骨文记载,至少从商王武丁开始,包括商王在内的奴隶主贵族,他们为祭祀祖先,经常在大小宗庙举行祭祀,同时也为各种鬼神、社稷神、山川神举行祭祀活动。在出土的祭祀专用大量青铜祭器中,其中就有以豕为造型的樽。樽,是礼神的酒器。

西周 猪樽 山西博物院藏

十七:生儿育女的猪习俗

我国台湾高山族地区,流行小孩出生几天后用猪皮擦嘴的习俗。表明家里新添了人口,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好东西吃,能过上好日子。普米族的成丁礼一般在春节举行,让孩子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让他们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食象征丰收。希望孩子成人后富足美好。

隋唐 陶母子猪 河南博物院藏

十八:猪面鸟首彩陶壶摹本

铭牌文字,高20.8,1981年出土于甘肃秦安王家阴洼。陶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年)属于半坡晚期文化类型。

十九:猪在古代丧葬仪式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人认为,人离世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还在。因此,古人的葬礼十分庄重“事死如事生”,同时还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猪在古代丧葬仪式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猪骨。在古人看来,猪是财富的象征,人死了也要带着财富去另一个世界。

雅安市雨城区对岩乡出土 现于雅安市博物馆展出

二十:与猪有关的古诗词

在古代文化中,猪的文化意义并没有贬义。相反,猪还是衡量勇敢、威猛的尺码。千百年来,猪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陪伴人类经历了艰难、困苦、战乱、和平。《诗经》中就有多篇描写捕猎猪的诗篇,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如白居易、李商隐、苏东坡、陆游等作词吟诗时也会提到猪。

吃烧猪戏作

(宋)苏轼

远公沽酒饮陶潜,

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不知辛苦为谁甜。

前期回顾:【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雅安市西康博物馆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