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人物】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⑭:大成都赢取了赵抃的心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4 10:53:07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14 大成都赢取了赵抃的心

重蜀学,重人文。

在知成都府任上,赵抃又写《劝成都府学诸生》。

学初心勿动华纷,须念文翁昔日勤。

事业直教名不朽,声猷堪畏世无闻。

平居乡党终传道,得位朝廷必致君。

为语诸生期逺到,天衢亨处有青云。

热心劝学,奖掖后进。

精神家园建设和重塑。

编《成都古今记》。

熙宁七年(1074年),遍访成都乡土历史,主持编纂了记录成都历史、地理、风俗等百科全书式的地方志《成都古今集记》,书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还总结了历代治蜀的经验教训。

“因在成都延博识之士,参考众书,摭拾郡邑、宫室、山川、都城、邑郭、府寺诸故实,分百余门,辑成此书”。乡思、乡情、乡恋的代表性著作。

研究唐宋時期成都社会情況的珍贵文献资料。

学术贡献。后人不断补《成都古今记》作乙记、丙记、丁记,增为《成都古今集记》。

成都乡土文化的第一部集记。

他,在知成都府任上,特别注意减轻工商业者的负担。直到明代,人们仍赞不绝口:“昔赵抃判成都,减额以苏园户,轻价以惠行商,民到于今称之。”所谓“园户”,指种茶农户。

以“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

“蜀风素侈”大变,“好贤乐善之风大兴”。

百姓都说:“我的碗筷能安于食,我的枕笫能乐于寝,就是拜公之赐。公再来,它们又有依靠了。”文同赞美,在赵抃的治理下,“梁岷之下,宴然已为乐国矣”。

“蜀人安之”,长达百年。

史称“蜀民歌之”。

展现文治武功。赵抃与文翁、诸葛亮、张咏并称为四大治蜀名臣。

天圣至熙宁年间,成都州府的著名官员,王曙、文彦博、程戡、田况、李之纯、张方平、宋祁、王素、范纯仁等,有的是注重民生、施行善政的良吏;多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就连蔡京也是良吏、书法巨星。

赵抃的继任吕公弼、韩绛,也有赵抃的深入、宽厚作风。

两次执掌成都的张咏,施行向“低保户”发放米盐票,购买平价米盐的惠民善政,继续落实。有一些贫民脱贫,又出现新陷入困境的贫民。韩绛重新清理调整,并定期三年调整一次。

张咏(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平原干旱,庄稼绝收,饥荒蔓延得很快。

王素深恐百姓无食,出现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悲剧。

王素(图片来自网络)

他,未接到朝廷的诏书,私自开廪仓放赈粮。百姓领到救命粮,自然不会流离失所,饥馑也迅速平息下去。只是私自开仓是重罪,写好了请罪的奏折。当奏折发出数日后,朝廷的放粮诏书才到达府衙。因为救民有功,并未被追究责任。

在成都数年,对自己简朴严格,对百姓仁爱宽容。

百姓非常怀念,采录王素所行成《王公异断》一书。

成都驻军的扰民事件,曾引发混乱。

赵抃再任成都知府,将校立即得到约束,军卒不敢妄为,风纪肃然,社会安定。

宋太祖时,成都知府刘熙古重新整治成都九里堤,既防水患,“绝其泛滥决溢”,成为城区防洪屏障,又有“沃野之利”,还专门招募了一支河防兵,负责日常巡察、维修堤防。

刘熙古(图片来自网络)

庆历四年(1044年),文彦博以建百年工程的标准,修缮九里堤。

文彦博(图片来自网络)

元丰七年(1084年),吕大防整治成都两江,整修合江亭。

刘熙古、文彦博重修九里堤,以刘熙古功绩最大,从源头治理,再建高骈所筑九里堤,基本解决了成都城区水患问题;以文彦博修筑九里堤工程量最大,打造百年水利工程。

成都人建“刘公祠”纪念,称堤为“刘公堤”,后世误为“诸葛堤”。

九里堤遗址内的诸葛庙(图片来自网络)

宋哲宗时,健全了都江堰岁修制度,每年对河道、水文、雨量及航行、灌溉效益,都要详细记录,上报备查。沿河州县设立河工水官,专司其事,还要评优劣、定奖黜。

成都粮田单产量,居全国之冠,粮食堆积如山。

源远流长。历来治理成都平原的官吏,无不以西汉“循吏”文翁为楷模。

赵抃是将杜甫西川诗刻碑立于浣花草堂的第一人。

虽然刻碑已无存,但浣花草堂仍在……

熙宁十年(1077年)五月,由越州任上以资政殿大学士、谏议大夫移知杭州。

第四次在家乡浙江任职,三度治杭。

肯定钱镠治理两浙、保境安民,纳土归宋的功绩。

十月,见故吴越国王钱镠坟庙“芜废不治”,有感于钱镠“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上书朝廷奏请将龙山废刹“妙因院”改建为表忠观,宋神宗亲自赐名“表忠观”。

观中供奉着钱氏三世五代国王,并由钱氏后裔负责管理。

周围田地、山林的收入作为表忠观常年修缮之用。

四年前,曾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想做未能做到。

元丰元年(1078)八月,赵抃派人去徐州,请知徐州的苏轼撰写碑文。

苏轼愉快地接受请求,作了四石八面,共850字的《表忠观碑》。

《表忠观碑》与《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奎宸阁碑》,苏轼的“四大名碑”。

表忠观原址在今天的玉皇山。

碑现仍立于杭州钱王祠内。

无论杭州的严而简,还是成都的宽而简,只有简政,才能少取而顺民、养民、利民,而繁政往往多取而扰民。与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滋事扰民、好大喜功的官场积习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欧阳修简直如出一辙。

欧阳修多次对人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即是良吏。”

做官“不见治迹,不求声誉,以宽简不扰为意。故所至民便,既去民思。如扬州、南京、青州,皆大郡,公至三五日间,事已十减五六,一两月后,官府阒然如僧舍”。

成都,无疑已成为赵抃的第二故乡。

一个能沉醉安逸,也历史人文感厚重的城市。

成都赢取了赵抃的心,赵抃赢取了成都人的心。

成都与赵抃的交集,最佳组合。

成都人的聪慧勤巧、生活乐观与赵抃的友善互助、空阔胸襟一起,勾勒出人间动人心弦的故事,是灵魂和灵魂深处的洁净,互相赢取了彼此的心。

设若赵抃无缘于成都,成都将因之而缺色。

上天青睐。拥富饶繁荣、有天府之国的成都,与“琴鹤先生”浙江赵抃相联。

与成都气色相投。

唐宋盛世时代精神的典范奠基贡献者之一。

名胜古迹与历史故事,写在大地与典籍中,刻在语言与心灵里。

平添诗意。化作一股执着的内力。

诗意在时间的长河里发酵,愈久醇香,随风翻转,又飘落到成都平原的山山水水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