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赵立策 敬鸿鸣 ‖ 细雨骑驴入剑门
细雨骑驴入剑门
赵立策 敬鸿鸣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吏部考试,由于受到奸臣秦桧的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隆兴府通判等职,又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们排斥。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公元1172年(南宋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天,旅游从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抗金前线到安全的后方,离开他眷恋的沙场,由烽火连天的战地到繁华的大都市——成都,就任蜀州通判。客观地讲,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在从南郑去往成都的旅途中经过剑门关。此时,他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剑门,古时也称剑门关、剑阁。在剑阁县城以北25公里的剑门山,是古代通往蜀地金牛道上的著名雄关之一,也是古蜀国的北方门户,今扼川陕公路,号称“川北锁钥”,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巍巍剑门关(剑阁县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剑门山即大剑山,古称梁山、高梁山,与小剑山一起东西横亘一百余公里,七十二峰连绵不断,势如利剑,高连霄汉。峭壁中断处,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派兵戍守。剑门关顶有姜维城,是姜维屯兵对抗魏国名将钟会的地方,至今遗址尚存。今有剑门关石碑立于山口。
剑门云海(苟永雄 摄,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剑门关,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起点。翻过秦岭,历经千山万壑,到了剑门关,才真正认识到蜀道之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不仅是对蜀道之难的真实写照,更是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无数次战争的诠释。地势的险要与兵家烽火,更加剧了剑门关的风云变幻。
云上剑门(曹明剑 供图)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诗人途经剑门关。在诗仙李白的眼里,剑门关是蜀道之难,抒发的是雄浑豪迈的磅礴气势;诗圣杜甫是惊叹剑门之险、剑门之壮,告诫朝廷一定要慎重选择镇守这里的军事将领。斗转星移,每一个经过剑门关的诗人都有着一种别样的愁绪与情怀。在细雨霏霏的日子,陆游经过剑门,却似乎忽视了剑门关的险要,他的衣服上满是从抗金前线归来一路的灰尘和杂乱的酒渍,深深地感叹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不由得扪心自问:难道我就只能一辈子做一个纸上谈兵的诗人,在潇潇细雨中骑着驴子走进剑门关,而不是过那种“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火热战地生活吗?在心情极度复杂的时刻,他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沿途的美景、剑门关的雄奇险要。于是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千古绝唱的七律古诗。
按通常情况,人们会把“细雨骑驴入剑门”一句作为首句,接下来是“衣上征尘杂酒痕”作为第二句。但如此一来,诗意就显得平淡无味了。按照诗人安排,把“衣上”一句写在开头,首先突出人物形象,再接上第二句,就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之中,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是在自问,也引起读者的思索,最后接上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
《细雨骑驴入剑门》中国画 1946年 黎雄才 作
有不少人认为,自古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多好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佳话,杜甫尽管因为安史之乱过着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但他的酒量也完全可与李白媲美。陆游衣襟上的众多酒痕,恰好证明了他与诗仙、诗圣都是海量,喜欢豪饮。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中才能写出传世佳作。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喜欢倒骑毛驴,后来很多文人也就以此作为亚星,把骑毛驴作为一种时尚。“骑驴”,本是古时交通不发达,用驴作为一种代步工具,渐渐地,也成为很多诗人的一种雅兴,细雨中“骑驴”,更是平添了几分情趣。
《细雨骑驴入剑门》中国画 毛国伦 作
陆游因为“无处不消魂”而黯然神伤,这与他一生的追求和处境有密切关系。他生于金兵入侵中原的北宋末期,自幼立志发奋从军恢复中原,写诗填词都只是他抒写远大抱负的一种寄托方式。可现实生活始终让他报国无门,直到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抗金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调她去后方充任闲职,做纸上谈兵的诗人,完全背离了他的初衷,心里怎能甘心?这种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把诗人期待热血救国的爱国主义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在他年事渐高时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至死不忘抗金大业。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杜甫的沉郁悲凉,白居易的朴实平易,尤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也有史才,后人评价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除了《剑门道中遇微雨》外,陆游在乾道八年十一月赴任成都途径剑门关时,还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剑门关》:
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诗中虽然说明剑门关是扼守四川北大门北控长安一带的天险,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国土沦陷的悲愤。尽管剑门关拥有着北控函秦的天险绝壁,但函秦已经失守,大片国土沦丧,诗人的悲愤流露在字里行间。陆游坚定地认为“存亡终载人”,真诚期盼朝廷能任用贤能抗击金兵,扭转局势,让他这个年近半百报国无门羁旅乡思的诗人,不再担忧国家的危亡。
对于陆游而言,蜀地,曾经是他理想的精神家园。陆游一生背书仗剑、四处飘零,而人生中的入蜀经历成为他最宝贵的回忆。他晚年回到老家浙江,心里仍念念不忘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沈园,另一个就是四川。这两个地方,既是他一生的留恋,也是他一生的遗憾。而最大的悲哀和遗憾,其实并不是在沈园墙壁上题写的《钗头凤》,而是《剑门道中遇微雨》所描绘的“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曾在四川无限流连,游遍锦官城,“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然而这一次,由天险剑门关入蜀,心中却丝毫没有喜悦之情、游玩之趣。因为,尽管当时天府之国的四川富饶美丽,又远离战火,但他的志向却是抗击金兵保家卫国,哪里还有兴致欣赏剑门关的雄奇秀丽呢?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谈论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情画意,却忽视了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南宋,还是在现今和平年代,只有国家民族的繁荣和强大,才是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良好环境和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赵立策,笔名青苹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立策 敬鸿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