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赵立策 敬鸿鸣 ‖ 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赵立策 敬鸿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20 16:09:47 浏览次数:736 【字体:

细雨骑驴入剑门

赵立策 敬鸿鸣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吏部考试,由于受到奸臣秦桧的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隆兴府通判等职,又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们排斥。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公元1172年(南宋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天,旅游从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抗金前线到安全的后方,离开他眷恋的沙场,由烽火连天的战地到繁华的大都市——成都,就任蜀州通判。客观地讲,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在从南郑去往成都的旅途中经过剑门关。此时,他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剑门,古时也称剑门关、剑阁。在剑阁县城以北25公里的剑门山,是古代通往蜀地金牛道上的著名雄关之一,也是古蜀国的北方门户,今扼川陕公路,号称“川北锁钥”,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巍巍剑门关(剑阁县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剑门山即大剑山,古称梁山、高梁山,与小剑山一起东西横亘一百余公里,七十二峰连绵不断,势如利剑,高连霄汉。峭壁中断处,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派兵戍守。剑门关顶有姜维城,是姜维屯兵对抗魏国名将钟会的地方,至今遗址尚存。今有剑门关石碑立于山口。

剑门云海(苟永雄 摄,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剑门关,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起点。翻过秦岭,历经千山万壑,到了剑门关,才真正认识到蜀道之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不仅是对蜀道之难的真实写照,更是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无数次战争的诠释。地势的险要与兵家烽火,更加剧了剑门关的风云变幻。

云上剑门(曹明剑 供图)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诗人途经剑门关。在诗仙李白的眼里,剑门关是蜀道之难,抒发的是雄浑豪迈的磅礴气势;诗圣杜甫是惊叹剑门之险、剑门之壮,告诫朝廷一定要慎重选择镇守这里的军事将领。斗转星移,每一个经过剑门关的诗人都有着一种别样的愁绪与情怀。在细雨霏霏的日子,陆游经过剑门,却似乎忽视了剑门关的险要,他的衣服上满是从抗金前线归来一路的灰尘和杂乱的酒渍,深深地感叹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不由得扪心自问:难道我就只能一辈子做一个纸上谈兵的诗人,在潇潇细雨中骑着驴子走进剑门关,而不是过那种“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火热战地生活吗?在心情极度复杂的时刻,他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沿途的美景、剑门关的雄奇险要。于是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千古绝唱的七律古诗。

按通常情况,人们会把“细雨骑驴入剑门”一句作为首句,接下来是“衣上征尘杂酒痕”作为第二句。但如此一来,诗意就显得平淡无味了。按照诗人安排,把“衣上”一句写在开头,首先突出人物形象,再接上第二句,就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之中,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是在自问,也引起读者的思索,最后接上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

《细雨骑驴入剑门》中国画 1946年 黎雄才 作

有不少人认为,自古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多好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佳话,杜甫尽管因为安史之乱过着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但他的酒量也完全可与李白媲美。陆游衣襟上的众多酒痕,恰好证明了他与诗仙、诗圣都是海量,喜欢豪饮。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中才能写出传世佳作。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喜欢倒骑毛驴,后来很多文人也就以此作为亚星,把骑毛驴作为一种时尚。“骑驴”,本是古时交通不发达,用驴作为一种代步工具,渐渐地,也成为很多诗人的一种雅兴,细雨中“骑驴”,更是平添了几分情趣。

《细雨骑驴入剑门》中国画 毛国伦 作

陆游因为“无处不消魂”而黯然神伤,这与他一生的追求和处境有密切关系。他生于金兵入侵中原的北宋末期,自幼立志发奋从军恢复中原,写诗填词都只是他抒写远大抱负的一种寄托方式。可现实生活始终让他报国无门,直到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抗金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调她去后方充任闲职,做纸上谈兵的诗人,完全背离了他的初衷,心里怎能甘心?这种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把诗人期待热血救国的爱国主义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在他年事渐高时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至死不忘抗金大业。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杜甫的沉郁悲凉,白居易的朴实平易,尤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也有史才,后人评价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除了《剑门道中遇微雨》外,陆游在乾道八年十一月赴任成都途径剑门关时,还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剑门关》:

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诗中虽然说明剑门关是扼守四川北大门北控长安一带的天险,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国土沦陷的悲愤。尽管剑门关拥有着北控函秦的天险绝壁,但函秦已经失守,大片国土沦丧,诗人的悲愤流露在字里行间。陆游坚定地认为“存亡终载人”,真诚期盼朝廷能任用贤能抗击金兵,扭转局势,让他这个年近半百报国无门羁旅乡思的诗人,不再担忧国家的危亡。

对于陆游而言,蜀地,曾经是他理想的精神家园。陆游一生背书仗剑、四处飘零,而人生中的入蜀经历成为他最宝贵的回忆。他晚年回到老家浙江,心里仍念念不忘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沈园,另一个就是四川。这两个地方,既是他一生的留恋,也是他一生的遗憾。而最大的悲哀和遗憾,其实并不是在沈园墙壁上题写的《钗头凤》,而是《剑门道中遇微雨》所描绘的“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曾在四川无限流连,游遍锦官城,“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然而这一次,由天险剑门关入蜀,心中却丝毫没有喜悦之情、游玩之趣。因为,尽管当时天府之国的四川富饶美丽,又远离战火,但他的志向却是抗击金兵保家卫国,哪里还有兴致欣赏剑门关的雄奇秀丽呢?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谈论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情画意,却忽视了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南宋,还是在现今和平年代,只有国家民族的繁荣和强大,才是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良好环境和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赵立策,笔名青苹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立策 敬鸿鸣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