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人物】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⑥:“铁面御史”威震海内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05 15:08:1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6 “铁面御史”威震海内

至和元年(1054),泗洲通判任满。

赵抃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竭力举荐。

曾公亮(图片来自网络)

脱颖而出。赵抃在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江苏海陵(今泰州市)、成都崇州、泗州(今江苏盱眙境内)做地方官时,政绩有声,赵抃以“清徳”服众,口碑甚好。后世传颂。

离开河南,到京都开封,第一次加入到中央统治集团。

早期,有一首《廉泉》诗言志。

岁旱江潢万井污,此泉深净肯清渝。

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

诗中借用商代灭亡后忠臣伯夷与叔齐因感耻辱,不吃周朝粮食的故事,将廉泉之水,比喻为伯夷、叔齐那大义凛然、廉洁无私精神,表达了自己坚决与贪官污吏作斗争决心。

刚正不阿。“未羡山桃资客笑,且陪庭柏作家风”。

御史,“纠百官之失”,相当于如今的“国家监委室主任”。

一上任,上奏《论邪正君子小人疏》。宣传要严格区分朝中“君子”与“小人”的界线。认为,“小人虽有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诖误,当保护爱惜,以成就其德”。

《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辨析“君子”“小人”。

用大量史料,证明用君子兴国,用小人误国的道理。

“清强”与“清白”。明确提出自己政治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求帝王要善于辨别君子小人,把好官员的选拔关”,并着重指出用人的关键是建立制度,“辅相枢机之任”。

揭露有的官员为了留任、升职,竟怂恿百人上访的歪风,要求制止。

正气凛然。

微服暗访漕运码头,了解官员借设水上驿站,独揽漕运、中饱私囊之事,直奏宋仁宗,最终将漕运三司使罢免。随后,上奏近两200篇奏章,包括治国安邦、惩治腐败、举贤荐能等。

惊天命案。副相陈执中的侍女,遭到爱妾残酷而持久的鞭打,被折磨致死。审案官员要求宰相府证人到场,陈执中甚至软禁证人,纵容爱妾胡作非为,使狱官无法对证,严重干扰司法。

涉及到宰相,吊诡与神秘。

一时京城内外,舆论哗然。

陈执中是宋仁宗的老师,早年拥立大功,深得信任、厚爱,又任副相多年,地位稳如磐石。

参劾陈执中政治风险巨大,无异于虎口拔牙。

怒发冲冠。没有观望,毅然发起对陈执中的参劾之战。

上疏弹劾。宋仁宗认为“不欺我的只有陈执中”,没有理会。

敢打敢拼。半年内连续递交12道奏章,以“不学无术,结党营私、治家无方、屡出人命”等罪名进行弹劾。陈执中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

陈升之任枢密副使,赵抃与谏官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奸邪,认为他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升迁。“章二十余上”,像牛虻一样叮住不放,不惜舍命相争。

上书20多次,陈升之因而被罢免。

在他的弹劾下,枢密院副使陈旭,三司使王拱辰,翰林学士李淑,枢密使王德用、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等,丢官的丢官、治罪的治罪。

在弹劾陈旭时,提出“公议”的主张。

凡升迁一人,一定公议允许,人无意见,方谓“得人”。如果公议不平,人言不可,就谓之“失人”。有群众公议,就“为朝廷斥邪倖之党,杜奸慝之门”提供了基本保证。

“详议官”(检查官员)应实行“公举”,以塞浮竞弊倖之路。

“国家置御史台”目的,是为了“执法司直,肃正天下”,用谏官“必得端亮公正之士,同心协定,维持纲纪,以重朝廷”。主张选用“清强官”,以“爱直”为标的;对于出入枢密机要之地和拜访结交权贵之门,都要制定“条令”,加以“约束”,以杜绝请托拉关系之风。

他,办案以“办铁案”闻名,没有出现像包拯为保护文彦博,去弹劾正直的唐介,欧阳修为保护好友,却嘲笑包拯弹劾宋祁是看上三司使位置那样的事。

“声称凛然”。在一次奏疏中说:“臣孤危之迹,待罪宪府,不识权要之难犯,不知刑祸之易招,惟意乃心报陛下之恩,一有补于朝廷,虽死不悔”,表达忠于职守,虽死不悔的决心。

前后弹劾10多个高官人,个个落职罢官。

在严厉打击“小人”的同时,还竭力保护“君子”。

他,又上奏折,请求恢复受到不公处理的吴充、鞠真卿、刁约、吕景初、马遵等有功之臣的职位。特别是向宋仁宗进言,确保欧阳修留在中央,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得以推动。

“诗文革新运动”的幕后功臣。

敢于为正直有为的朝臣欧阳修、贾黯、胡瑗、周敦颐等仗义执言。

“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欧阳修在《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中赞誉:“抃不以中滞进用数年为戒,遇事必言,得罪不悔,盖所谓进退一节,终始不变之士也。”

右司谏在任上,“明正典刑”。

百姓的冤假错案,对失职有过错处理不当的官员的案件,一定要加以纠正。

贪赃枉法的案件,特别是贪渎失职,行贿臣僚的官员反而升官受赏的案件,“有失国家权重”,一定要严加惩处。贪赃行贿案件,要“估赃”的价值,按赃款大小定罪。

对贪赃枉法,结交权贵子弟,巴结上司,卖官鬻爵,如同商贾的人,当从严惩处。对于做官不顾羞耻,公行贿赂,放纵罪人,上欺下瞒,随意枉法定罪的官员,主张严查秉公处理。

累次上疏都扳不倒的“贪邪之官”,坚决要求同贬出朝,决不同朝苟合。

“北包南赵”。

“北包”,“包公”包拯;“南赵”,“黑脸”赵抃。

纯良儒臣。“中国十大清官”。

北宋,出现了三位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黑白青天”。

一位,开封知府、龙图阁大学士黑脸包拯,人称“包青天”;另一位,“一琴一鹤自随”的威震海内的“铁面御史”赵抃;还有一位,四川青神人陈希亮,被誉为“陈青天”。

赵抃与陈希亮一样,比包拯更有名。

路有颂声。比起“包弹”成天喷皇帝一脸唾沫星的“弹劾”,连篇累牍、不顾一切的赵抃的“上奏”,陈希亮面目冷峻,动作更加犀利,甚至让人惊悚:从来不动口,而是直接动手。

论铁面修为,陈希亮堪比包拯;论功绩、政绩,赵抃超过包拯。

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抃。

赵抃与包拯,曾同在御史台任职。

赵抃为殿中御史,职司宫禁之狱,负责首都部委机关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

包拯任御史丞,职司分巡朝外四方之狱,负责地方官员违法乱纪的案件。

一内一外,配合相得益彰。

都不避权贵,赵抃得称为“赵铁面”,包拯得称为“包青天”。

至和二年(1055年),赵抃侍御史任满。

次年,嘉佑元年(1056年),出知浙江睦州(治所在今建德梅城镇)。

嘉祐四年(1059年),益州路易名为成都府路。

赵抃奉命由梓州路转运使,转任益州路转运使。

沈括《梦溪笔谈》称:“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逆旅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颓然鼓琴,不问。”

前后没有一个随从。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②:鲜明树起勤政廉政标杆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③:生命最后一次返川离川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④:一琴一鹤自随匹马入蜀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⑤:开启“平民化”教育时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刊题字:蓝天果(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