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蜀戏冠天下?唐五代时期成都戏剧小史(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03 16:31:04 浏览次数: 【字体:

蜀戏冠天下?唐五代时期成都戏剧小史(下)

(四)科白戏

科白戏以科白为主,偶尔穿插乐、歌舞,乡演时事,重滑稽,含讽刺,成都的《刘辟责买》一剧,是当代时事讽刺剧中的一大典型。

《刘辟责买》一剧是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九月,高崇文入成都时编成。此剧虽未公开演出,却比能公开演出的一般剧目意义更大,价值更高。

踏谣娘舞俑

五代成都的科白戏,还有一出与《刘辟责买》一样触忤时政的政治讽刺剧《以王衍为戏》,事见《蜀梼杌》下卷:“(后蜀)广政元年(938),上己,游大慈寺,宴从官于玉溪院,赋诗。俳优以王衍为戏,命斩之。”此戏的编演者以前蜀王衍的荒淫为题材,名义上讽刺王衍,实际是讽刺当朝的孟昶,触犯了时弊,遂遭杀害。这为我国古代戏剧史又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

(五)参军戏

参军戏创造之初,搬演参军官职的故事,因此得名,后来则自由运用此体,多选取现实题材,以演出种种故事。参军戏属于科白类戏,是古代话剧的重点,它以科、白并重,全演故事,亦可穿插歌舞。参军戏发展到唐代,随着市民文学的潮流,流行于大城市之间;到了五代,更为普遍。前蜀王建时,流行参军戏,戏内参军每每遭受讥讽侮辱,致使当时因受贬谪而为参军者,多不愿任职。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六记载:“王宗侃责受维州(今四川省理县东北)司户参军,曰:‘要我头时,断去!谁能作此措大官,使俳优为弄参军邪!’”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宦官俑

(六)傀儡戏

我国的傀儡戏,在唐以前,与“百戏”相混;到了唐代,日趋成熟,正如林滋《木人赋》中所说的:“贯彼五行,超诸百戏”,能使木偶作复杂活动,由人为之声,有若生人,能演故事。由于傀儡戏道具设备简单,活动方便,便于流行州县小邑,颇受民间大众的欢迎。当时的傀儡戏常以老人为主角,表演以人生为主题的故事,有生动情节,有感人效果。

晚唐、五代成都的傀儡戏普遍流行,军府官吏不便入市观看,就叫来官邸内表演。《北梦琐言》卷三称,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起,共六年)崔安潜镇西川时,“频于使宅堂前弄傀儡子,军人百姓穿宅观看,一无禁止。”前蜀王衍生平看傀儡戏甚多,印象特别深刻。他曾说:“切道断人生几何?有分者任作傀儡。”降后唐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市)时,仍撰曲子说:“尽是一场傀儡!”

木偶戏

(七)猴戏

唐以前的猴戏,属于民间“百戏”之一,只是由猴表演,令人惊奇,引人笑乐而已。根据已发现的史料,唯有唐、五代西蜀的猴戏,才跨入了有科白,演故事,能感发观众的戏剧境界。这种猴戏由人与猴合演,猴任表情,人任说白。猴戏比傀儡戏更进一步,木偶还靠人手操纵,不能自演;而猴已与人对立,能独自表演。猴是有灵的动物,且甚慧黠,具有先天性的讽刺。剧作者善于利用这个特性,设计适当,将戏剧主题落在讽刺上,便能完成“重讽刺”。成都的《侯侍中来》便是唐代猴戏中的典型。

唐代胡人舞俑

《侯侍中来》一戏是我国猴戏仅存的完整记录,事出成都,演出时间是在后蜀广政年间,约在公元960年。五百多年后,约在公元1480年,明代讽刺汪直的宫廷院本,基本上模仿《侯侍中来》一戏,主要把“侯侍中来”一句改为“汪太监来”而已。

五代成都猴戏的普遍流行,还表现在:不仅民间演猴戏的杨于度饲养胡狲,就是后蜀孟昶宫中亦喜爱饲猴。《太平广记》卷四四六《杨于度》条,对此亦有记载:“一日,内厩胡狲维绝走上殿阁,蜀主令人射之。以其骄捷,皆不之中,竟不能捉获三日。内竖奏杨于度善弄胡狲,试令捉之,遂以十余头入,望殿上拜,拱手作一行立。内厩胡狲亦在舍上窥觑。于度高声唱言:‘奉敕捉舍上胡狲来!’手下胡狲一时上舍,各手把捉内厩胡狲,立在殿上。蜀主大悦,因赐杨于度绯衫钱帛,收系教坊。”

唐代壁画上的舞姬

综上可见,唐、五代成都戏剧的伎艺活动最为活跃,“蜀戏冠天下”,自是名不虚传。

(参考文献:《志林大观》第8期)

(全文完)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蜀戏冠天下?唐五代时期成都戏剧小史(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