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人物】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⑤:开启“平民化”教育时代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02 17:31:3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5 开启“平民化”教育时代

赵抃主持兴建了杜工部祠。

《蜀中广记》卷七载:“胜览云杜工部祠在江原县,邑宰赵抃建。昔杜甫依髙适寓于此。”

《方舆胜览》,比《蜀中广记》多写了一句话:“颇多题咏,故为立祠。”

“崇州”牌坊边,一到初春,梨花洁白,集中开放的朵朵东阁红梅让人沉醉。杜甫与好友裴迪,常常吟诗唱和。成都城内有“茅屋别墅”居住,杜甫仍喜欢在崇州流连忘返,写下“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把崇州与烟花三月的扬州相提并论。

杜甫依高适迁居崇州,住过一段时间。高适调离前,在一寺庙旁安置杜甫,给邻里朋友、寺庙打招呼,照顾杜甫。高适《赠杜二失遗》、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可见当时情形。

761年正月初七,年已60的蜀州刺史高适,在居住的州署后园(罨画池),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表达对寓居草堂、年已50的杜甫的想念,连同白米二石、猪肉十斤,与三坛好酒,五百铜钱,派人在正午前送到杜甫手上。9年后的正月二十一,漂泊于湖南的杜甫,感念怀想,写下血泪之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追忆已故的高适。

崇州罨画池一隅

一段凄美的佳话。在中国诗歌史上,杜甫与高适的“人日”寄酬。在赵抃任县令之前,就已有为他们二人友谊建成的“尚友阁”,把两人的“人日”寄酬诗刻在阁上,供人凭吊。

有感而发。赵抃凭吊,写《题杜子美书室》诗。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对杜甫的诗作、人品,推崇备至。杜诗真实地反映现实,压制浇薄淫巧颓风。诗人身遭流离之苦,不忘民生艰难。以羁危之身,始终抱厚民之意的襟怀,享有“诗圣”的美誉。

歌颂杜甫,实为内心世界直道而行的表白。

虽鱼米富足自成世界,但终归远离中原。

成都平原,自西汉文翁兴学以来,学比齐鲁,人物辈出。北宋初期,居民耽于生计无忧,虽好学而不思仕进,“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张咏任成都知府,积极鼓励从学入仕。

他,继承张咏的做法。

崇州,素以“礼仪之邦“驰名,《华阳国志》大加赞誉。

“外邻成都,学者文质彬彬,诗礼相尚,弦诵之声,达于四境”。

诗礼之乡。以家学为盛,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氏家族,张中理、张中庸等,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学有渊源,仕有成就,徒众甚多,都是“入贤不入佞”“敌邪以道胜”,品德高尚。

“构堂宾族聚於斯”,附近的少年,也来学堂听讲。

书香仕宦之家。张中理,字景通,曾任主簿、著作之职,家居江原皈禅院佛寺附近的善颂堂。“向学而不乐仕宦”,县里多次推荐再入仕途,都没有接受。

儿子张公裕,曾作太常礼院的副长官,与朝中同僚司马光、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关系友善。孙子张浩进京见父时,也拜见了李常。张浩自就认识了黄庭坚,并结为好友。时有书信往来。

“举逸民不就,即家拜将作监主簿”。

赵抃再次推荐到成都州府任职,仍然“辞不就试”。

“崇学校,礼师儒”。

重视教育,写了《劝学示江原诸生》。

古人名教在诗书,浅俗颓风好力扶。

口诵圣贤皆进士,身为仁义始真儒。

任从客笑原思病,莫管时讥孟子迂。

通要设施穷要乐,不须随世问荣枯。

集中反映人生观、价值观。读书求学,不仅汲于功名利禄,更要信守儒者规范,“身行仁义”,如原宪、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无愧“真儒”。

他,亲自授课,或请张中理协助教学。

尽力协助治理,取得不小成就,深为感激张中理:“二年官役愧能名,贤得斯人幸合并。”

开启教育的“平民化”新时代。

熙宁四年(1071)三月,任青州知州时,同样十分注重教育。

写《青州劝学》一诗,鼓励州学的学生们,下苦功认真读书。

学欲精勤志欲专,鲁门高第美渊骞。

文章行业初由己,富贵荣华只自天。

一篑为山先圣戒,寸阴轻璧古人贤。

沂公庠序亲模范,今日诸生为勉旃。

为学主张。勤奋学习,修身养性,劝勉年轻人要追随德高望重的圣贤,努力完成自己学业。

崇州到邛崃45公里。

认识时任邛州(今成都邛崃市)军事判官的文同,来往密切,成为好友。

缘份妙合天成,文同对邛崃心有所属。

邛崃,西汉才女卓文君故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旷世奇情,神奇浪漫的经典范例,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文同先祖文翁的好友,曾担任文翁治蜀时“石室”郡学的学官。

俨然相如再世。他,“广口秀眉”,风度翩翩,而且能诗善赋,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早在六年前,文章被成都知府文彦博传示府学,文名早为邛崃学子、士人倾慕。

新官上任,既勤勉从事,又显得沉着干练。

“绳治豪放,辨折欺伪”。

他,处理案件,果断利落,明辨是非曲直,使当事人心悦诚服。

依法惩处横行乡里、欺诈百姓的歹徒,维护地方治安秩序,让群众安居乐业。

每到州内各县,都要敦促官民办学,聘请当地有学识、有名望的长者为教员,多方劝导县中子弟入学读书。还鼓励学员们学得知识后,回到乡里教化民众。

赵抃为文同的官居“五箴堂”,作《题邛州文同判官五箴堂》诗。

开篇,称誉韩愈为“矫矫文宗师”,说明韩愈《五箴》的主旨,结尾,即以“韩徒”自称,宗韩倾向明显。既是记叙文同倾慕韩愈,又以韩愈写的“五箴”格言激励自己。

为赵抃和曾任崇州通判的陆游,崇州人修建一庙宇……“赵陆公祠”,门悬“琴鹤梅花”匾额。“琴鹤”颂扬赵抃的清正廉洁;“梅花”赞誉酷爱梅花的放翁情操。后改称“二贤祠”。

现改为陆游纪念馆。

崇州陆游祠

在红墙合抱、翠柏环绕的“琴鹤堂”内,袅袅琴音飘逸;“肇志堂”内,赵抃身前横一床古琴,右侧一只白鹤紧紧依偎,幽静的琴音与象征洁身自好的鹤,衬托“以琴治政”的清白。

附近有一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纪念赵抃入蜀的清廉作为。

现今崇州市中心的琴鹤广场,从“携一琴一鹤入川”的故事得名。

江源镇有杜赵祠、琴鹤桥等纪念赵抃的建筑、《双土地》《白鹤仙子》等赞誉赵抃的传说。

新繁东湖有祭祀赵抃的“清白江楼”。

磁州(治今河北磁县)瓷窑,在金、元时期曾生产赵抃入蜀画枕,现有四件出土。其中一件现存磁县文物保护所,图案突出“一只口衔瑞草的仙鹤和一只口吐祥云的神龟在前面引路”。

直到清代后期,成都还有与赵抃携鹤入蜀趣闻有关的地名。

成都凤凰山有纪念他的“留鹤亭”。《同治重修成都县志》记载:“宋赵抃知成都府,常游学射山,以琴鹤自随。及临去,留一鹤亭上,故名。今讹为牛角池”。

三年后,皇祐四年(1052),赵抃改任泗洲(今河南唐河县)通判。

在善颂壁上题诗,给张中理留念。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往期回顾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②:鲜明树起勤政廉政标杆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③:生命最后一次返川离川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④:一琴一鹤自随匹马入蜀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