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蜀地风情】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金堂

作者:成都方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1 15:40:42 浏览次数: 【字体: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金堂

四川金堂有两座名山都与仙人李八百有关,一座叫金堂山,一座叫三学山。

距今约三千年,周穆王时期,这两座山古树苍劲,直傲云天,虬枝盘盘、曲折蜿蜒。巨藤如蟒,纠结山间。虫蛇侵道,虎豹出没,渺无人烟。但山中瑞气氤氲,灵草丛生,神仙圣人往来其间,是能与上天通灵的地方,所以人们把她称着“灵山”“巫山”。蜀中一位叫李脱的人,深受道家影响,发愿要寻仙访道,修成正果。为寻得修炼的最佳环境,他北上剑阁,西抵峨眉,南下熊耳,东至夔门,云游十年,都没找到一个好去处。

金堂山(图片来源:卧云居士)

一日,李脱来到现在的金堂山龙桥峰,被这灵山胜景震撼。再回望西边山麓之下,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平川之上三条白亮亮的银带从北、从西蜿蜒而来,到得山下汇为一条莽莽大江。阳光下,大江的沙滩上和浅水里隐隐约约有金光闪烁。李脱自言自语叹道:“真是有心人天不负!我终于找到了这修道炼丹的绝佳境地了啊!”

于是李脱割茅草,砍藤条,伐树木,在此搭建起草庐,修道炼丹。道家将草庐称作“金堂”。现在的三学山后山,有一石洞,宽一丈,高一丈,洞口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进得洞口,向里走,石洞越来越宽,越来越高。往里走究竟有多深,无人知晓。这就是李脱修道的“玉室”,现在去看,还能看到李脱当年炼丹的炉灶。后人称这洞叫“八百洞天”。唐朝李白的叔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曾在洞口题写“龟雀齐寿”四个篆体大字。李脱就在这山中苦苦修道炼丹。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啊。一晃,两百年过去了,经过两百年的反复炼制,李脱终于炼成了九华丹。

九华丹炼成之后,他离开此地,出去云游,先后去了道教的五岳和十大洞天,遍访名师,拜师学艺。又历经两百余年,一天,他来到缭绕的海上蓬莱仙山,寻得了真人飞阳君,虔拜飞阳君为师、君教授他水玉之法,他勤学苦修,学会了秘诀,又回到这山上修的丹。炼成之后,又离开,出去拜师学道。就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时而隐去,时而出现。又过了百余年,他再次回来。这次不知拜了何方神圣为师,一回到山中,又闭关修炼。百余年后,居然炼出了金鼎九还丹。

佛像

当他炼成金鼎九还丹时,历代蜀人已看见他在世上经历八百年了。所以人们都称他“李八百”。后来,李八百在此白日飞升,驾祥云而去,成了神仙,人们就把他建有“金堂”的山,称作“金堂山”,把他三次修炼的地方称作“三学山”。 三学山又叫“栖贤山”, 意思是居住了贤人李八百的山。就因为“金堂”是道人修炼的地方,他们往往会得道成仙,尤其是仙人们往来其间,度化他们,所以金堂便衍生出一个新的义项:神仙居住的地方。

到了唐朝,从雒县、新都县、金水县三县之地分别割出一块,新建一县、县城就在金堂山下沱江的对岸,于是就取名“金堂县”。

李八百

唐朝诗人符载有一首写金堂山的诗,写得很好,把金堂山与李八百的关系说得极为到位。诗曰:

太极之年混沌坼,此山亦是神仙宅。

后世何人来飞升,紫阳真人李八百。

“此山亦是神仙宅”,与“金堂”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无独有偶,流沙河先生对故乡金堂也发出类似的感叹:

绿波回环三面,半岛临深潭,水上飘来打渔船,白鸥点点;岁晚花发,遍照十里山川,家住这里,也就成了神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