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诸葛亮的军事发明——八阵图

作者:方志武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9 15:46:01 浏览次数: 【字体:

诸葛亮的军事发明——八阵图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很多人都知道八卦,熟悉三国和诸葛亮的人,也知道八阵图。 古代军事战阵中的八阵图,据说为孙膑所创,诸葛亮将其发扬光大并使用至极致

关于八阵图的记载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诗《八阵图》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一是《水经·沔水注》有记:“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茔东,即八阵图也。”说魏国大将钟会伐蜀至陕西沔县,屈驾前往诸葛亮墓拜祭,墓东即为八阵图;二是《太平御览》第167卷记载:“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有诸葛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丈,皆棋布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至冬水退,依然如故。”说在夔州南江边;三是《大明一统志·成都府志》说“八阵图在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即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杨升庵集》亦云:“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

弥牟镇八阵图遗址(来源:华西都市报)

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可以说是战争中的大利器,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问世,更是给八阵图披上了神秘面纱。相传诸葛亮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等八门,不识阵者误入,会迷失方向,进退无门。但遗憾的是,诸葛亮八阵图已失传,后世无人能再次使用。

诸葛亮两次使用八阵图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两次使用了八阵图。一次是在刘备率军入川之前,经过夔关时,诸葛亮预计到将来会与孙吴发生战事,为防备不测,在长江边布下八阵图。后来刘备讨伐孙权失败,兵败夷陵后,孙吴大将陆逊亲率大军追杀逃亡中的刘备,但追杀至此处时,迷失在诸葛亮布设的八阵图中,进退两难,最后得到守阵的黄承彦指引,才得以逃出。陆逊因此锐气大挫,对诸葛亮的先知先觉和高深莫测的兵法产生敬畏,以至于后来在与诸葛亮交战中处处谨慎,不敢与其正面冲突。

还有一次是与司马懿对阵时,诸葛亮邀请司马懿前来破阵。司马懿调兵遣将,并告诉属下,此阵看着威风,其实无多大威力。当司马懿派军杀入阵中后,不料八卦阵突然变成两仪太极阵,“八卦生两仪”,所有阵门都关闭了,进入阵中的兵士有去无回。诸葛亮随即放回三个兵士捎话给司马懿:“回家再读兵法,重习战策,三年后再来一战。”司马懿闻言大怒,下令全军压上,活捉诸葛亮,岂料此举正中诸葛亮计策,司马懿败阵而走。后来人们还将此事编成了一句谚语:司马懿破八阵图——不懂装懂。

使用八阵图的基本原则

八阵图可理解为主帅为方便行军作战而编制的八种队形,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防御、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不同军队任务,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敌军以及任务需求等具体情况,确定不同队形。作战过程中,各队可根据战斗态势的变化,摆出不同或相同的队形相互配台,并随时根据主帅的指挥变换队形,以达到困敌、劳敌直至歼敌的效果。

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一兵多用、一箭多用,士兵劳逸结合,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从诸葛亮使用的效果看,八阵图发挥了极大威力,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与其交战,战则必败。

八阵图发挥威力的关键方法

诸葛亮去世后,几乎无人再使用八阵图,究其缘由,并不在于八阵图的精髓失传,而是八阵图虽好布置,但其威力发挥主要依赖主帅灵活指挥和将士严格服从指令。

据唐太宗与李靖关于兵法问答的《唐李问对》记述,八阵图有八个独立的阵法,既可独立,又可合一。每阵八队,八阵共八八六十四队。八阵之外,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即机动兵力,由主帅随机应变指挥;八阵中四阵为正兵,其余四阵为正兵之中的奇兵,且正兵、奇兵可以根据战斗形势不断变换。

此阵既然称八阵图,则肯定是“八阵”,即有八种战斗队形,而不是一个大阵里面有八种变化。在战斗中,很少有敌人主动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况,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所需兵力不会少,指挥也不会方便,所以八阵图的难度在训练和使用上,几万甚至十万将士要熟练掌握队形变化技巧,并在战斗中能够听从命令认真执行,娴熟的训练、严格的纪律、高效的通讯,以及主帅随机应变的指挥,缺一不可。

由此,八阵图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使用的,能力平常的将军,即使会布阵,也难以取得好的战绩。如樊城之战,魏国大将曹仁生搬硬套摆下“八门金锁阵”,却没有主将可以指挥变阵,结果被徐庶识破,指挥赵云轻松破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的军事杰作,反映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此阵法的失传,让很多诗人感慨万千,“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任江流冲刷的八阵图石堆挺立如旧、岿然不动。杜工部借用神奇色彩,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的忠贞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也感叹因先主刘备失策攻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造成千古遗恨。

(参考:《三国志·蜀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方志武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