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三星堆金器文化

作者: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16 15:03: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三星堆金器文化

一、三星堆遗址金器概论

金器早期的发展情况来看,商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并使金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金发梳(藏于广汉市文管所)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一是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二是形体大,一、二号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号坑出土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箔面罩,构成金面铜头像。可以推测,出土的金箔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二号坑出土丰富的黄金器也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十二生肖金膀圈(藏于广汉市文管所)

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制品,还有金箔或金片制成的金虎、金叶、金鱼、金璋、金带等,此外还有金料块。在这些黄金制品的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捶锻平展、剪裁修整、平面雕刻等手法。例如金叶,形似细长的叶子,上面用浅雕手法刻画了多组“∧”形的平行线条,在每组“∧”形线条之间布满刺点纹,显示出独特的装饰效果;叶片柄端两侧有小缺口犹如鱼头形,并有小孔,可供穿系所用。其实,我们若将三星堆出土的金箔叶、金箔璋、金箔虎等黄金制品同其他出土的遗物联系起来观察思考,可知它们与古蜀国的祭祀活动同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号金箔鱼形饰(藏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二、金杖的多重疑问

01

金杖的所属性质分析

在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制品中,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堪称金器中的绝世珍品。它全长1.42米,直径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木杆早已碳化,只剩完整的金箔。金杖杖身上端有三组人、鱼、鸟图案,说明金杖既被赋予着人世间的王权,又被赋予着宗教的神权,它本身既是王权,又是神权、政教合一的象征和标志。

黄金杖(图片来自网络)

02

金杖的图案意义

权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杖首或杖身头部有图案,描绘胜利者的功勋,或叙述某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无独有偶,三星堆金杖同样在杖身上端刻有平调图案,内容也同样与国家权力有关。在金杖的一端,刻有人、鱼、鸟三组图案,说明金杖既被赋予着人世间的王权,又被赋予着宗教的神权,它本身既是王权,又是神权,是政教合一的象征和标志。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的人头像。另两种图案相同,上方是两支两头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两背相对的鱼。它们的颈部,都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

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有人认为,这支金杖的图案,有鱼有鸟,当印证是鱼凫王所执掌。但是,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而现在,尚无任何实物能证明鱼凫氏的族徽是由鱼和鸟组成。金杖上的图案,第一组当然是王者之像,但第二、第三组,从顺序看,是先鸟而后鱼。也难解读成鱼凫。所以,肯定为鱼凫氏所用,理由还欠充分。

金杖(藏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黄金青铜面罩分析

黄金面罩是古蜀人使用黄金制品方面的又一杰作。从制作工艺上看,是先将纯金捶锻成金箔,然后做成鱼青铜人头像相似的轮廓,将双肩双眼镂空,再包贴再青铜器人头像上,经捶拓、蹭试、剔除、粘合等工序,最后制成与青铜人像浑然一体的黄金面罩。在三星堆纵多的金器中,金面铜头像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铜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扎束。金面罩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双眼双眉镂空,用土漆调和石灰作黏合剂,将面罩粘贴于头像上。头像尊严高贵、气度非凡,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俨然王者之气的“金面使者”乃当时社会高层人士,掌握生杀大权,具有首领的统治意味。

黄金面罩(图片来自网络)

从三星堆青铜头人像上包金面罩的情况来看,早在商代,蜀人就知道黄金为尊,所以他们才在铜头像上再包贴金面罩,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得到神灵的欢娱,以使铜头像代表的神灵更灵验一些。

金箔面罩我们可以看出,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面部有相当部分是高鼻、深目,颌下留一周胡须的形象,这种风格显然同商周时代中国的各种人面特征不同。而在艺术风格上,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面部神态几乎都是庄严肃穆,眼睛大睁,尤其是着意表现双眼在面部的突出地位,这同西亚近东青铜雕像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是一致的。

金面罩人头像(图片来自网络)

四、结论

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掌握黄金的淘洗加工技术和从挖掘的这些考古遗物上看,冶炼捶锻辗制加工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金杖、金箔面罩、金箔叶之类的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的黄金制品,可以说明古蜀王国在制作工艺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金龟盒(藏于绵竹市文管所)

扩展阅读

德阳馆藏文物·金银器

金银器在德阳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德阳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德阳地区金银器最古可追溯到商代,之后历代均有发现。现存境内各文博单位的金银器数量较多,其中三级以上文物有12件,主要为商代三星堆金器,以及唐代、明代金器。

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是商文化及其他地区所未见的。这些金器大多锻压得很薄,用于祭祀和器物装饰,如现存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一级文物金杖和金面罩等。

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呈现出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装饰形式多样等特点。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内容广泛,最主要的是写实装饰图案的应用。写实图案包括动物、植物和其他三类,纹式优美,形象生动。制作加工技术复杂精细巧妙,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制造工艺。从德阳境内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可以看出,其装饰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准。

宋代金银器制造得到普遍发展,如孝泉镇的银铺打造的银梅瓶、行器、执壶、尊、托杯、壶、刻花盒等器形,锤工整,比例协调,有着恬静舒畅的特点。

明代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越来越趋于华丽、浓烟,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器形雍容华贵。德阳境内保存的明代金银器也可见此特点如,现存广汉市文管所的金簪花,分上下二层,下层为表面衬底,上层较薄,錾刻多种花卉树叶图案,呈花团状,下层出条状尖插。

德阳境内清代金银器流传保存下来的较多,但上乘之品较少。这一时期,金银器制作技艺精湛,包括了范铸、炸珠、焊接、镌镂、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采用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