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史海回眸 清代四川唯一状元的“高考”作文写了啥?

作者:钟振宇 来源:20201016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16 10:39:24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宇

在清代科举两百多年间,四川仅考取状元1名,榜眼1名,探花1名。其中的状元,即1895年考中的骆成骧,他后来成了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学家。

在一定意义上,科举有如当今的高考。骆成骧当年究竟在“高考作文试卷”中书写了什么,从而打动光绪帝,成为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日前,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方志专家通过梳理我省志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向记者介绍了清代骆成骧和他“高考作文”故事。

推荐名单中列第三,光绪帝为何将其“钦定第一”

骆成骧,字公骕,资州(今资中县)人,生于1865年。

志书专家说,骆成骧9岁时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17岁参加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特聘来资州襄理考试的杨锐、范溶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随后以岁试第一调成都尊经书院深造。

1893年,骆成骧以第三名中举人。次年,入京参加会试失败。第三年,他在京参加会试成功,接着参加殿试。光绪皇帝策问,骆成骧在其长篇策对中,论证答问详细。

志书记载,骆成骧在全文中谈古论今,针对时弊,提出了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俭、兴修水利等项“自强之计”。阅卷后,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将其放在推荐名单的第一位报给光绪帝,而正考官、尚书徐桐则提出排在第三。

志书专家说,时值甲午战败,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光绪帝面对清室危亡,思考改革自强,趋向变法维新。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端仇视变法,借“祖宗之法”不能擅改为由,横加反对阻挠。

“骆成骧的殿试策,引经据史,论证变法自强不但符合祖制,且又势在必行,这正合光绪帝的心意。”志书专家说,当徐桐将前10名荐卷呈皇帝亲阅时,光绪帝即被骆文所打动,特“钦定第一”,骆成骧遂成为清代四川唯一一位状元。

以改革精神谏言直书

骆成骧的文章为什么胜出?“关键在于立足时局,以改革精神谏言直书,提出了真知灼见。这给了我们当代人以启示。”志书专家表示。

重庆图书馆藏有骆成骧的殿试卷。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日本联合舰队的毁灭性打击。在殿试卷中,光绪皇帝提出“兵以威天下,亦以安天下,然非勤加训练,则无以制胜”后,骆成骧随即在卷中指出,晚清军事衰弱的根源在于“上下以虚文相应”,“将帅奉行之不力,而非法之不善”。他提出的对策是,恳请光绪皇帝“亲临大阅,取其不力者正以军法”,严格赏罚,以儆效尤。

关于惩治贪官,他提出的解决之道是,恳请光绪皇帝“亲核名实,取其虚费者而裁之,取其贪婪者而黜之”,从而让官吏自律自勉,端正官场风气。

对于厉行节俭,骆成骧在对策中论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然需要君主以身表率,“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制度上着手,严格限定“大臣之服物、宫室”,杜绝铺张,禁止僭越,“有敢越度,罪之无赦”。朝廷百官和市井百姓方能厉行节俭,相习成风。

此外,他在关于兴修水利中指出,现实困境是“督臣、河臣每以畏难而止”,也就是主事者不能尽心尽力,习惯找借口推诿、懈怠,类似于我们今日所谈论的懒政。

来源: 20201016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