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涛井留香成佳酿 全兴醍醐醉芙蓉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10 15:11:54 浏览次数: 【字体:

涛井留香成佳酿

全兴醍醐醉芙蓉

中国酒苑中,全兴酒作为一枝雅倩隽永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其前身源于用薛涛井水酿成的“锦江春”。

全兴大曲(来源:成都方志)

明末清初,有一王姓商人开店卖酒,后来逐渐发展到酿酒,至其第三代孙,在继承祖辈的酿酒经验及借鉴各家烧坊的工艺后,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水井街大佛寺旁开设了一家烧坊,并专门凿了一口井用以烤酒。相传,寺内大佛能镇住地下的海眼,免除成都洪灾,因此大佛寺香火极盛。为取吉利,王氏兄弟倒用“全身佛”三字,并取谐音,定名“福升全”。

离水井街不远的薛涛井,井水源自江水,经沙石过滤后,甘甜清澈,宋时远近闻名的美酒“锦江春”就是用薛涛井水酿成。福升全烧坊开办后,便将新酿成的酒定名为“薛涛酒”。薛涛酒一经问世,深受成都人欢迎,一时间福升全烧坊门庭若市,生意十分兴隆,文人冯文吉曾题诗《薛涛酒》:“枇杷深处旧藏春,井水留香不染尘。到底美人颜色好,造成佳酿最醺人。”

薛涛井(成都市武侯区新闻中心 供图)

道光四年(1824年),福升全在成都市暑袜街开设新的烧坊,为光大老烧坊,遂将老烧坊尾字作为新烧坊首字,取名“全兴成”,寓意承前启后,象征其事业绵延不断,兴旺发达。新的烧坊建成后,吸收当时成都众酒之长,对薛涛酒进行改良,创造出新酿“全兴酒”。新酒广受欢迎,销量超过了薛涛酒,从此“全兴”二字逐渐声名远播。

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曾为“全兴成”烧坊大门撰写楹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书法家于右任也为其题写招牌。文人雅士联社聚会,均以全兴酒助兴,由此出现了许多赞赏全兴酒的诗篇。著名学者、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刘咸荥赋诗称赞全兴酒:“盏底清浮别有香,秋光酿出浅深黄。室中有酒无人送,带月归来笑举觞。”更有广为流传的《竹枝词》:“游鱼得味成龙,飞鸟闻香化凤。莫道累落长瓶,一滴撩倒放翁。杜公酣醉华阳国,太白解剑卧芙蓉。问君何事长酩酊,为有全兴醉蜀中。”

民国时期,由于物价暴涨,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烧坊无法再维持生产,濒临倒闭。成都解放前夕,全兴成等著名烧坊的窖池被相继填平,酒师、工匠纷纷离开,全兴酒面临失传的困境。

1951年,以福升全烧坊为基础,国营成都酒厂在水井街成立,请回流散各地的酿造巧匠,利用全市仅存的3个窖池,着手恢复全兴酒的生产。在继承传统酿酒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很快便生产出独具一格的“全兴大曲”,其口感、颜色、香味均超越从前的全兴酒。

1959年,全兴大曲在四川饮料酒评比会上名列榜首;1963年,全兴大曲获“四川名酒”称号,又获中国名酒金奖。此后,多次获得国家金奖和国际金奖,成为我国白酒中八大名酒之一,以及四川酒业“六朵金花”之一。

1989年,依托全兴大曲中的“全兴”为核心,国营成都酒厂更名为“四川成都全兴酒厂”。1997年9月,改制扩建成立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水井坊酿酒遗址被发掘,全兴集团的技术人员从水井坊窖池中分离出了被称为“水井坊一号菌”的特有菌种。在利用现代化微生物技术激活后,繁殖出了宝贵的古糟菌群,全兴集团生产出了我国高档经典白酒“水井坊”。

水井坊遗址(来源:方志四川)

从薛涛酒、全兴大曲到水井坊白酒,全兴酒业依托成都酒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水井坊”更被赋予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以成都酒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地标。

水井坊(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成都名酒志》,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成都街巷志》,袁庭栋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