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汤毓良 ‖ 欧阳观建北宋绵州城的功绩
欧阳观建北宋绵州城的功绩
汤毓良
绵阳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有2221年的城市建设历史,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涪县,至今有九次建城的记载。其中,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大文豪欧阳修之父欧阳观建绵州土城,是古代绵州城建历史的里程碑、分水岭、转折点;欧阳观是绵阳老城(市中区、涪城区)的奠基者,而且是改变了北宋以前的城市发展规律,即改跳跃式放弃型为基地式延续型。
汉涪县至唐代绵州——跳跃式放弃型建城
汉涪县城:州志、县志记载,“州东五里富乐山下,芙蓉溪上。”在当今芙蓉汉城与科学家公园一带,旁证:富乐堂与五里堆均是州东五里与州东北五里的记载;六里村是州东六里;又有附近古迹汉阙与仙人桥为佐证。后因战火与水毁,放弃原址,“跳”出山谷(富乐山与大银山之间)重建。
梁代潼州城:绵阳县志“职官篇”记载,“梁天监中(514年)张齐为太守,建楼橹却敌,有东西二门,东门久塞,为富乐山气所冲……”东门正对富乐山,城址当在今沈家坝李杜祠附近,太阳鸟雕塑前一环路两侧,西门正对今富乐大桥(涪江三桥)头。当时,涪县与潼州合一,张奇为太守。南北朝历史上战火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加之城址靠近芙蓉溪与涪江,潼州城(含隋代绵州城),毁于战火与洪水而放弃旧城。
唐代绵州城:越王李贞建唐城。诗圣杜甫寓居绵州,有诗为证《越王楼歌》:“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唐城(孤城)当在高楼(越王楼)的东南方,即开元场与韩家脊一带。唐末,由于芙蓉溪洪水与涪江支流(今开元电站水渠处)的冲刷(又有碧水寺为证,该寺在唐代又称水阁院),先逐渐水毁北城(开元场一带),继而逐渐水毁南城(韩家脊)一带,今涪江三桥东头)。史志记载唐城遗址状况:“颓墉坏堑,若有若无,三尺之儿童可跳达而逾也。”故而唐城原址弃之,宋城选址另建。
越王楼(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说,唐(含唐城)以前三座城池均是跳跃式放弃型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律。
北宋南宋至建国初期——基地式延续型建城
公元1007年,北宋绵州推官欧阳观,吸取唐以前三个朝代水毁城池的教训,选址高地,在今涪江三桥西头,钟鼓楼至青年广场一带,建土城,城设四门;到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绵州刺史程德降,又以土石泥加固,城垣向西北拓展至今三倒拐巷与马家巷处,长1300丈,高2丈。
明成化初年(1465年),绵知州宁鸿以条石砌城,长1600丈,高1.8丈,宽1.1丈(即穿城3里3,围城9里3)。西门与城垣延至今顺城街与翠花街处,有州官徐体围与张献忠大战,坠西门而亡的记载,后建徐公祠祀之(今涪城区人大常委会处)。
清嘉庆五年(1800年),绵州刘印全建清城长946.8丈,7里有余,城设五门,又向西北拓展至铁牛街、长兴街一带。
清乾隆初绵州城示意图(图片来源:绵阳日报)
民国时期,继续向城北发展至珠市街、成绵路、川西北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仅在清城墙上新开建国门、新南门、抗战门。
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城区向平政桥一带发展(跃进路四厂二院);八、九十年代向高水、圣水、青义方向拓展。
以上建城历史,均按欧阳观奠定了绵阳老城(市中区、涪城区)基地式延续型建城的成果。
欧阳观建北宋绵州城的依据考证
《绵阳县志》中有一幅《县治图》,城垣与城门、街巷分布清晰:城垣既不方正,也不圆;东门不对西门,南门不对北门;城区有不同朝代建筑痕迹。
1.老南门是北宋绵州城的南门。
从《县治图》上看:老南门与清代北门(迎恩门)不相对,而且距离甚远;老南门与明代北门(州志记载,棉花街今红星街北段为大北街,大北门已为涪江河水冲毁于河心)也不相对,相差较远,说明老南门不是明代南门,更不是清代南门,而是欧阳观建的北宋南门。
2.《县治图》中的大门道巷,在钟鼓楼处,转弯至东城根街,这大门道巷大门是北宋绵州西门。
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十五,“公署”篇记载:“六一堂”在州署二堂东推官厅……二堂后为三堂,堂五间……上谕亭一座……知州《杜兰记》:西街之南上谕亭一座,门槛一层,建之者鲍公也。这西街,就是建国前后的东街,从钟鼓楼至东门(涪江三桥头),更加证明了钟鼓楼处是北宋绵州的西门。
那么,北宋绵州城中心十字街,当在今涪江三桥西头。老南门与西门已考证;北门与老南门相对,已被涪江洪水所冲,在今涪江河心;东门当在今青年广场北端。
欧阳观于1007年修建了北宋绵州城,开启了新纪元;同年又诞生了大文豪欧阳修。欧阳观在绵任职期间,办案尤为谨慎,避免冤假错案“凡死囚,必求其生。不得,则告天而后断”。欧阳观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离绵时,仅带了一匹绢布,请人作“七贤图”以教育后人。
欧阳观的功绩受到绵州世代敬仰,后人特修建求生堂、欧阳崇公祠、蒋欧祠已示纪念。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汤毓良(绵阳市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绵阳市老科协城建交通环保委员会理事,原绵阳市建委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编)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