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易旭东 ‖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①:步入仕途的第一个驿站(上)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07 15:40:42 浏览次数: 【字体: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

 易旭东

步入仕途的第一个驿站(上)

政治生涯的起点。

苏轼任大理平事,凤翔府签书判官。

告别开封。嘉佑六年(1061年)十一月十八日。

雾锁的早晨。离开父亲和弟弟,带着妻小赴任。

“奏乞养亲”。同年,苏辙也被任命为河南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军事推官。负责起草任命状的王安石认为任命不妥,封还诏命。父亲在京为官,必须留下一人照顾鳏居的父亲。辞谢外职不就,苏辙牺牲自己,侍奉父亲,成全哥哥。

 三年之内。苏轼在外,苏辙一直偕妻,侍奉父亲。

 兄弟二人,生平第一次分手。

苏辙,不惟哥哥举家欣慰之至,特别令弟弟感到振奋,好像从此哥哥生命旅程中,因为有了这样一座价值坐标,更加心清目明,心动帆张,云飞雨腾。

“漂泊”,官宦人生的常态,一旦踏上仕途,吃上皇粮,卷入宦海风浪,命运更像风浪中的一叶扁舟,飘忽不定。兄弟俩一生的起伏,由此开始,身处异地,自就成必然的新常态。

满怀深情。苏辙为兄嫂赴任送行。

尽管属于年轻的悲伤,却也奠定长相别离的基调。

开封到郑州,50多公里。

昼行夜宿。拂晓上路。

十九日清晨。天上挂着残月。

 鸦群低垂,一如一片浸着浓墨的云,朝西北方向移去。

一直送到郑州西门外的“坡垄隔”。

西城门,在今西大街和顺城街的交汇处,二七纪念塔东偏北约300米处。

 地势高低不平。

一个小酒馆里,兄弟话别。

以茶代酒,举杯相邀。

苏辙祝愿哥哥云帆沧海,鹏程万里。

苏轼的心,却远没有晴朗如月。两次出川路途、京城生活期间,无法判定走上为官的路,在皇权中的沉沉浮浮,是一种人生的大幸,还是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官场纷乱的漩涡,风险并不逊于自然风浪。

 徒呼奈何。你西我东,就此别过。

 他,放下茶杯,以兄长口气,开导苏辙:“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不要把为官看得那么重,要以冷静的人生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

 已经相约早退,勿恋高官,以免妨碍弟兄欢聚。分别的日子,每当夜阑人静,卧榻追忆在一起的那些难忘的日子,寒灯夜雨,促膝谈心听琴,其乐融融。

 “夜雨”相对听“萧瑟”,纵然短暂,却是温馨的精神止泊。

 精神对话的永恒话题。既将两颗心,引向对往日共度美好时光的追忆,又开启对未来精神归宿的共同期待。期盼着有一日能与弟弟,早日脱离宦海俗尘,过上闲居快乐的生活。

“夜雨对床”。一开始就寄托宦海中兄弟俩的相互警醒。

蜜约,几乎伴随着终生,结晶为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命相通。互相嘱咐对方。

挥别之际,情不自禁地吟咏,“宁知风雨夜,复次对床眠”。

前面就是洛阳,离陕西已经不远。兄弟俩似乎看到崔嵬嵯峨的华山,已经张开深情的双臂,辽阔广袤的关中平原,也敞开汤汤胸襟。

 裘薄、马瘦,月残……

 登上“坡垄隔”高处,回望归去的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却被坡垅所遮蔽,只见弟弟戴着乌帽的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怕弟弟归途遭受苦寒,又担心途中孤独。

神思恍惚?不曾饮酒,何以突然觉得头脑昏沉。

心,已随着弟弟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一心系念家中的父亲,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今夜寒灯相对,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

心,拂过和煦的春风。

“话别郑原”。他,一直到不能望见,才赶程前进。以一首情深意切,曲折顿宕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抒发感怀。

 冷暖相关。“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饱含兄长对弟弟怜悯关爱之情。

兄弟异体通气的生命相通……

凤翔与西夏交界,总是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

苏轼到凤翔的20多年前,就有一场大战在这里进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男,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曾在多家报纸任副总编,中央级报刊任部门负责人。发表近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2012年辞职,从新闻“回归”到文学,闭门读史,跨文体、非虚构“纪实”历史。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