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罗瑾 ‖ 邛海女神之眼——《迪山日记》研究之二(三)
编者按
清末民初,四川礼州(西昌)人陈光前所撰《迪山日记》经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整理,2016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日记记录了当时四川省、西康省的大量社会文化史料,具有较高民俗文化价值、文学研究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罗瑾对《迪山日记》进行了认真研究,今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分4篇推出罗瑾同志《迪山日记》系列研究文章《邛海女神之眼——《迪山日记》研究之二》,欢迎关注并在文尾留下您的阅读感言。
邛海女神之眼
——《迪山日记》研究之二
(三)
罗 瑾
湖上沈家楼的前世今生
沈家楼在哪里呢?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张正宁告诉我:沈家楼就是沈家祠。原来,沈家楼由沈家先祖沈林(字鹤亭)所建,由于名人的题咏,“湖上沈家楼”成为沈家祠的别称。沈家原籍江苏昆山,明朝初年,其祖先沈华一任建昌(即今西昌)卫指挥使,举家迁至建昌。沈华一第5代孙沈恩,曾任云南的同知(明朝官职,知府的副职),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7)买卧云山为沈氏茔地并建祠。后沈家第7代孙沈林(字鹤亭)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任宁远府铜政房吏,热心公益事业,好做善事,舍药材、施棺木、惜字纸、平道涂、修城垣、培寺院,退休回家后对沈祠精心增容扩建,沈家楼于是成为闻名的盛景。
西昌泸山卧云山“勒封泰山石将军神位”(2002年冷文浩 摄)
泸山主峰旁有座秀丽的山峰称为云雾山,后改为青云山,又改为卧云山。沈鹤亭以多年的积蓄,在卧云山山坳处修建了沈家楼。西昌人张以存 ④ 在《沈家祠记》中写道:从山麓沿小径蜿蜒而上,山上高大茂密的松树仿佛翠盖伸向天空。
西昌泸山卧云山(2002年冷文浩 摄)
山湾处有刻着古帖的碑亭,碑亭西面有块大石头,石下冒出清泉,开凿成水池(鑑心泉),一年四季不干涸,泉水西流成为小溪,溪上面建有小桥(咏归桥),曲径通幽至一座茅亭(鑑心阁),亭外是峭壁,亭内仅容三五人,冬暖夏凉,周围奇花翠竹,落英缤纷。
鑑心泉(2002年冷文浩 摄)
再沿石级而上,进门是奉先堂,侧面是思孝亭。其双亲遗像悬挂于思孝亭中,像的左面是读书室,右面是望海楼。《西昌县志·地理志》载,当时建有燕翼堂、鑑心阁、话雨亭、思孝亭和咏归桥,后增建了松爽轩、敦诗山房、总祠。
沈鹤亭人品颇受称赞,常常邀朋约友诗文聚会。据今年70多岁的西昌名厨陈盛先生回忆:上世纪自己还是十多岁的时候,经常上去玩。上面的建筑分为前后院,都是四合院,门窗雕龙刻凤,非常漂亮。院前有八株很粗的柏树,留有拴马桩。前院较大,约有300多平米,里面放有好几条春凳,都是红木做的。后院稍小,院后多有野荔枝、野山楂、野梨子等野树野果。厨房里有四口大锅,可见往来的人不少。沈家祠的石梯坎(石级)很有特色,我数过,都以2345来设计的,第一梯是2个台阶,第二梯是3个台阶,第三梯是4个台阶,第四梯是5个台阶,这当中有什么含义就不知道了。这当中如果有特别的含义,只有建筑行家来释疑了吧。
西昌泸山卧云山(2002年冷文浩 摄)
沈家楼落成时,张以存即写下《沈家祠记》,其他文人墨客也多留下墨迹,当时著名书法家肖心田受主人之邀在总祠墙壁上留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与黄家巷沈家药铺前照壁上“万病一鍼(针)”四个大字,成为书法名迹。加之 “卧云八景”十分有名,“沈祠以清幽胜,孤云(今玉皇殿)以轩朗胜” ,“在嘉庆中,傍山建亭台槛榭,水木明瑟,为一郡雅观,名流至者,咸集于斯”,楼阁亭榭,花木泉池,掩映生辉,曲折多致,本地和外地名士多到此游览,并留下题咏墨迹。
四川学政何绍基 ⑤ 因得罪上官被免职后,即到卧云山一游,留下不少墨迹,如《题卧云山沈家祠联》:“野炊几人偕,快醉山中索郎酒;郊居随处好,又逢湖上沈家楼” 。
陈光前先生在《迪山日记》中也记载了前清礼州县丞马骃 ⑥ 的《游沈家祠题壁》二首:
其一
万壑树参差,堂开沈氏祠。
松涛来竹径,云影照邛池。
蝶梦身疑幻,蝉吟道在兹。
滔滔天下事,巢许不相欺。
其二
左拂泸峰肩,右抑螺髻袖。
搔首问鸿蒙,卧云懒出岫。
称赞马骃“虽隐于市尘,不废吟咏,偶一落笔,清矫拔俗,往往伏案者不能过之” 。
《迪山日记》内页
百年变迁,沈家楼经历了光绪十九年(1893)被大火烧毁、上世纪90年代改建为卧云山庄,后荒废等变故,现已完全没有了旧时模样。
卧云山庄(2002年冷文浩 摄)
凉山州高度重视地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泸山是座儒释道三教合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现有光福寺体现佛教文化,有玉皇殿体现道教文化,缺乏体现儒家文化的载体。沈家祠作为历史遗迹,已经规划设计为展现儒家文化的文旅建设项目,并将原在西昌城内、历史上有名而已消失的泸峰书院重新复建在那里,届时将与听涛小镇、蒋特宅等新老景点一起,以引人入胜的新景观重现卧云山的魅力。
美丽中华行——西昌邛海
(未完待续)
【注释】
④张以存(?—?),四川西昌人,字义门,入盐源学,清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拔贡生,与四川学政何绍基父亲何凌汉同科。私塾授教50多年,曾主讲泸峰书院,教泽广被。
⑤何绍基(1799—1873),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37岁举乡试第一,38岁成进士,改庶常。官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简放四川学政,咸丰四年(1854)秋按试宁远府。善诗文,诗宗苏(轼)黄(庭坚),文宗桐城派。精书法,为清代后期大书法家。他按试宁远,在书法方面也对这一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⑥马骃(?—?),滇南澄江府新兴州(今云南玉溪)人,字骥臣,又字蓉生。前清礼州县丞,在任三十余年,颇有政声,文笔清矫脱俗,卒于任所。
【参考文献】
1.《西昌县志》。
2. 蒋邦泽,《凉山州古诗文选释》。
3. 王青山,《黄家巷、沈家巷、陶家祠巷:漫步其间,走进幽深的时光隧道》。
往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罗瑾 ‖ 100多年前凉山人看的书有多牛?——《迪山日记》研究之一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罗瑾 ‖ 邛海女神之眼——《迪山日记》研究之二(一)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罗瑾 ‖ 邛海女神之眼——《迪山日记》研究之二(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