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又是一年高考放榜季 看古代学霸的“高考”之路

作者:王绍安 来源: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发布时间:2020-07-28 10:40:05 浏览次数: 【字体: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季

看古代学霸的“高考”之路

科举和高考,是中国古今最重要、影响面最广的考试制度。在一定意义上,科举亦即古代的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的关键时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是文人士大夫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今天,我们看看“最少年”的白居易、“学霸”苏轼、“最执着”的蒲松龄的那些科考往事。

白居易:畅销诗人考场得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5岁能作诗,而且后天依然非常用功。他在《与元九书》里自述道:“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古成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刻苦用功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唐摭言》载,白居易初到长安时拜访诗人顾况,顾况见了他的名字,就先笑道:“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后来看到他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白居易声名大噪,他的诗在长安城被争相传抄,甚至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可谓是当时的“畅销诗人”。

白居易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白居易的科举之路也比较顺利,他在28岁时中第四名进士,而当年全国仅录取了17名。多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白居易意气风发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后,他又参加了吏部的考试,名列甲等,从此走上了仕途。

韩愈:六次落榜的文坛领袖

韩愈,被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大文豪苏轼也是他的忠实“粉丝”,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然而,他的应试之路却充满了波折。

韩愈(图片来自网络)

韩愈自幼苦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鸡鸣而起,孜孜研读”,“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然而,这样勤奋的他,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却连续三次名落孙山。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三次考进士,韩愈看了主题灵感一来,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主考官看了以后,就把试卷放在一边。到了第四次考试,他把去年的文章又重新写上考卷,这次的主考官却觉得很好,于是他终于榜上有名。

韩愈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在唐代,及第的进士要想做官,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然而,韩愈在吏部考试中又接连失败了三次,只能作诗自叹:“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直到34岁那年,他才终于被朝廷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苏轼:诗词书画精通的全人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谓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在20岁那年,苏轼就跟随父亲苏洵和兄弟苏辙离开家乡,千里迢迢进京去赶考。当时任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眼前一亮,以为如此好文应该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怕引起旁人风言风语,将此文只评为第二。最后拆卷以后,他才发现是苏轼的作品。

苏轼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杨万里《诚斋诗话》记载,欧阳修对苏轼此篇文章赞叹不已,跟他讨教一个典故的出处,苏轼坦率直言:“何须出处!”欧阳修听后不仅没有懊恼,还十分感慨:“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在给好友梅尧臣的信中也表示“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苏轼(图片来自网络)

此后,苏轼接着参加了当时更高级别的考试——制科考试,获三等并走入仕途。据统计,两宋三百多年间制科共举行御试22次,入等者不过40余人,而制科入三等者仅有4人,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蒲松龄

半生为科考 场场皆落榜

松龄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曾以“神童”闻名乡里。他19岁时就考中秀才,但接下来的52年,他参加了44次考试却次次落榜。

蒲松龄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有一次落榜,竟是因为蒲松龄在书写时漏掉了一页。据记载,清代科举考试有严格的书写规定,每页12行,每行25个字,且必须按页码顺序书写。蒲松龄这种“越幅”(俗称跨页,页码不相连接)的行为违反了规定,不仅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被张榜公布于世。

他曾慨叹自己:“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71岁时,蒲松龄再次赴考,终于被破例增补为“岁贡生”。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虽科举之路坎坷,却因创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声名大振。如今,《聊斋志异》在世界各地已有近20余种语言译本,许多故事也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的喜爱。

《聊斋志异》(图片来自网络)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如今的高考,在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中,必然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话又说回来,考试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金榜题名自然得意,纵使名落孙山,也可从他处寻得人生的意义,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综合光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北京晚报等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王绍安

来源: 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