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华西坝五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教育“天堂”(下)

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1 11:27:40 浏览次数:989 【字体:

华西坝上的联合办学,使得华西协合大学获得了极大发展,一些知名教授也随后迁来,在地处大后方的“天堂”摆下安静的书桌。一时之间,华西坝大师云集,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术研究,华西协合大学与华西坝的名声更加响亮。

华西协和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据金开泰讲述,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文科云集了韩儒林、吕叔湘、许寿裳、蒙文通、李安宅、刘咸、闻在宥、蒋旨昂、沈祖棻、陈寅恪、钱穆、冯汉骥、杨佑之等众多知名学者。陆续成立中国文化研究、华西协合大学边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部、教育研究所、国学研究部、中国社会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并出版《华西边疆研究杂志》《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论丛》《中国文化研究会刊》等刊物,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边疆研究所对西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环境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中国社会学南派、北派之外的华西学派。

原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沈祖棻、程千帆等指导“正声社”,出版《正声》诗刊。郑德坤主持博物馆采集并整理各类美术品、文物及民族器物等3万多件。冯汉骥于1942—1943年主持发掘前蜀王建墓,发表《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等一系列论文,对巴蜀兵器、四川汉墓、唐至五代典章制度都作了很有价值的考证研究。

理科有刘承钊、汤腾汉、方文培、陈志平、张铨、何伟发、周如松、管相桓、陈禹平等人齐聚华西坝。生物学教授刘承钊主持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药学教授汤腾汉主持国药研究,主编《中国药学会会志》。

原本就人才济济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科,随着“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的成立,汇聚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和教授,他们与华西协合大学中西教师密切合作,开展医学研究。1942年,陈耀真、邱焕扬、杜德儒等创办了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阵地。同年,冉瑞图创办油印版《华西医讯》,1944年由吴德诚、胡廷瑞、冉瑞图主持,正式出版成铅印发行。邹海帆主持编成《牙医学辞汇》,将牙科词汇统一起来,得到了教育部嘉奖。

华西协合大学学习解剖学的学生(图片来源:川报观察)

农业研究所在农艺、园艺、家畜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经华西协合大学繁殖的改良家禽逐渐推广到四川各地和其他省份,大幅提高了母牛产乳量和品质,并引进落地红、澳洲黑、普利茅斯顽石、来航等良种母鸡,产蛋量增加,蛋的个头也比原来大两倍。丁克生与同事李明良、黄勉等长期试验和研究培植的水果、蔬菜新品种,推动了四川园艺业的发展。

联合办学期间,华西坝上的学生增加至4000余名,超出原有学生数量的5倍,教职工也从70人增加到700人,包括了来自美、英、加、法等国家的教师和职员。学校还增设不少新学科,齐鲁大学设立了药学系,金陵大学在迁到成都后一年时间就增设了10个系所,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拥有最多系所的综合大学之一。华西协合大学则开设了经济系、社会系、家政系等学科及制药厂、麻风病医院等机构。

原华西医院洗衣房成为了金陵大学的教室(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公室 供图)

名师云集,机构完善,使得华西坝上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各校、院系单独或联合举办各类学术报告、政论演讲。1944年,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开设文化讲座,先后请罗忠恕、钱穆、冯友兰、张东荪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演讲;制药系邀请齐大薛愚教授讲“川中化学工业概况”;医学院每周举行一次医学学术讲座。此外,还有各种读书报告会、专题报告会、临床病理讲座会等,学生自由参加,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扩展到现实,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校也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1942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访问了华西坝各大学。同年,“东西文化学社”成立,社长罗忠恕、总干事何文俊,以“联络国内外学者,以客观的批判精神,探讨中西文化之价值,并直接交换思想,共同努力于文化之交融及新文化之建设”为宗旨,延揽和聚集了钱穆、艾格斯顿、李约瑟、巴敦、达兹、齐尔门等国内外知名学者。

受研究所主任邀请,罗忠恕于1947年12月16日到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与世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会晤。罗忠恕一直珍藏着两人的合照,1980年爱因斯坦逝世25周年之际,他撰文《回忆爱因斯坦》以纪念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罗忠恕与爱因斯坦(图片来源:南充日报)

除了学术交流,政治交流也较多。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兼美国援华后援会会长威尔基,于1942年在华西协合大学广场上向5000多名师生发表了世界大战同盟国必胜的演讲。同年11月,英国议会访华团参观华西坝,团员卫德波应邀就战后问题进行演讲,听众达3000人。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在华西坝接待了他。

抗战胜利后,内迁高校陆续返迁,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燕京大学联合撰写了《五大学联合办学纪念碑文》,以纪念在华西坝度过的8年岁月,至此,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拉上了历史帷幕。五大学联合办学,推动了华西坝上学术研究和交流蓬勃发展,对战时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原载《华西坝记忆·战时的教育“天堂”》,文章有删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