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这座成都“红楼”,毛主席曾低调来访

来源:微成都 发布时间:2019-10-21 23:18:5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提起成都东郊的 量具刃具厂

40岁以上的成都人

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它地处二环路东一段路上

与南北向的府青路相交汇

同时

它也是东郊工业群中的老大哥

从1956年建厂

到2006年搬迁

走过了风风雨雨50年岁月

现在的府青路立交桥也叫刃具立交桥

就是因它而得名

在50年代

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不是锦江宾馆

而是有着“成都莫斯科”之称的

成都量具刃具厂那座漂亮的俄式红楼

忆成都“红楼”

成都量具刃具厂

以前成都的房子,大多低矮破旧。1956年修建的成都量具刃具厂,厂房是别具一格的苏联式建筑,拥有高耸的尖顶塔楼和红色的外墙。它不仅成为当时成都东郊的建筑性标志,也一度成为成都的靓丽风景。

住在量具刃具厂附近的人,天气晴朗的时候,能远远地看到工厂高耸的塔尖,就如同现在位于猛追湾的成都电视塔一样,在城市建筑群中鹤立鸡群。

成都量具刃具厂

在那个年代,苏联电影风靡一时,莫斯科的神奇印象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里。拥有苏联式建筑的量具刃具厂,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成都莫斯科。

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厂房以塔楼为中线呈南北走向分布,两边是相互对称的三层楼,中间的塔楼有六层,高高竖起,因为楼房的颜色是砖红色,所以又被称之为红楼。

当时有很多人因为好奇和向往,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了近距离看一看这些建筑。作为一个工厂的厂房,享有这样的声誉,并不多见。

成都量具刃具厂是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1952年,苏联在我国东北援助修建了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随后,成都量具刃具厂在哈尔滨刃具厂的图纸上翻版修建而成,一南一北的两个厂,因为这层联系,形成了少见的“兄弟关系”。建成之后,立即成为了当时成都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成都工业志》记载,成都量具刃具厂在1956年年初动工,历时两年,1958年年初建成投产。至今生活在成都的第一代量具刃具厂创始人,还清楚地记得建厂之初的艰辛。

他们介绍:50年代初,中央的通知一下达,大批哈尔滨刃具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便收拾起简单的行李,赶赴成都参加援建,开挖大楼基础,建厂房,睡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的大通铺,没日没夜地劳动。

在工厂投产正常运行以后,大部分工人都选择留在了厂里,从事生产工作,从此一辈子留在了成都。

当时来成都援建工厂的除了东北人,还有上海等地的人员,有些人是拖家带口而来,还有许多人则在成都娶妻生子,他们为成都的地方建设作出了一生的贡献。

成都东郊航拍照

成都“红楼”

毛主席低调探访

成都量具刃具厂建成后,先后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曾经毛泽东主席低调探访的故事,也是一段佳话,红极一时。

成都市成华区网信办资料图

1958年3月5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原本计划到郫县去,在经过成都量具刃具厂时,突然想起朱德委员长的一篇报告,临时改变行程,先去成都量具刃具厂。

当时,他穿着件黄色大风衣,戴个大口罩,从小门进厂,同行的,只有省委秘书长和省上几个领导人。没有列队仪式,没有欢迎阵仗,也没有谁认出他来。

“嚯!”车间主任王德明(音)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喊,“原来是毛主席啊。”工人的目光齐刷刷从机床上转移到发声源,都兴奋地喊了起来:“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整个车间都沸腾了。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到主席身边,围成厚厚的人墙。主席笑呵呵地和工人们问好、握手。

成都量具刃具厂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成都工业响当当的招牌。许多老一代的工人退休以后,他们的儿女又继续在厂里上班,成为第二代刃具厂工人。这些年轻人在老工人手下做学徒。

干劲十足,勤学苦练,学成一流的技术员后,又开始培养新的工人,将手艺传承了下去。一代又一代工人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成都工业的飞速发展。

当初择址于此的工厂、仓库都已搬迁,大量工业遗址、火车、厂房、……反倒成为了无数摄影师的背景布。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搬迁造成的破败之后,成都量具刃具厂迎来了新生,厂房改建成了住宅区,红楼被保留了下来。

成都量具刃具厂旧址上 修建高楼

现在的红楼1956

成都 量具刃具厂

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印象

工厂虽然早已搬迁

但这个名字已经融入了

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

时代变迁

沧海桑田

见证过父辈青春和汗水的刃具厂

也会一直留存在成都人的记忆里

来源:微成都(综合:文旅成华等)

来源: 微成都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