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汪仁洪 ‖ 张骞在中亚看见南充丝织品

作者:汪仁洪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9年9月17日) 发布时间:2019-09-20 17:01:09 浏览次数: 【字体:

张骞在中亚看见南充丝织品

汪仁洪 

位于南充市五星花园的丝绸女神雕塑(蓬州闲士 摄)

9月17日—22日,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中国绸都”——四川南充举行,众多体现新时代新水平的丝绸精品汇聚南充,向海内外嘉宾展示。此刻,第一个向西方人展示中国精品丝绸的“国际男模”——古罗马恺撒大帝(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奔来眼底:恺撒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去剧场看戏,丝绸长袍华美夺目,所有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恺撒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从此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成为古罗马贵族的社会时尚。

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图片来源:南充播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第一个“国际男模”穿的丝绸,来自中国何地已不可考,但秦汉时期及以前,南充丝织技艺高超,产品向北朝贡京城,向南销往东南亚、南亚,再向中亚、西亚扩散,已有专家定论,说不定恺撒大帝身上的丝绸就是“南充造”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和“丝绸源点”,南充以光大中国丝绸产业为己任,丝纺服装产业瞄准2025年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继往开来再出发。 

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的藏品(李永平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丝绸历史

张骞在中亚看见南充丝织品

著名民族史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先驱之一任乃强,四川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刘琳等专家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到达中亚前,南充丝绸就出现在中亚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市场上。

任乃强晚年笔耕照,摄于1985年(图片来源:嘉陵地方志)

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大夏时,看见市面上有“蜀布”卖。张骞问大夏人“蜀布”哪儿来的,对方说,是大夏商人到身毒(古印度的别译)进的货。张骞由此推测,很早就有一条“蜀地——身毒”商路,“蜀布”通过此路被运往身毒。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图片来源:读书杂志)

“蜀布”是怎么运往身毒的?台湾大学学者桑秀云考证:“蜀布”取道嘉陵江至川江,逆流航行至川南,走僰道至古滇国,再向西至昆明(大理),经过滇西至缅甸,再向西至孟加拉。身毒人从孟加拉把“蜀布”带到身毒,大夏人从身毒人那儿进购“蜀布”。

蜀身毒道(图片来自网络)

“蜀布”怎么同南充丝绸联系起来了?刘琳考证:“蜀布”就是《华阳国志》中所记载周代始贡、安汉(县治在今南充城区)等地所产并以筒盛的“黄润细布”。任乃强是从南充市嘉陵区走出去的一代史学宗师,他在1960年撰成《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注“黄润”为“生绢之尤细薄者”(丝织品)。所以“蜀布”就是南充等地生产的一种丝织精品。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其实,印度市场上出现“蜀布”,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以前。印度古籍考庇利耶的《政事论》记载:印度孔雀王朝初期(公元前四世纪),就有“产自支那(即中国)成捆的丝”。而“张骞凿空”则是两百年以后的事情。

在张骞凿空前,南充丝绸就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亚,其实并不奇怪。早在夏朝初期,南充丝织品“帛”就成为贡品。西周时,南充蚕丝产品已成为九贡之一。西汉年间,南充生产的“黄润”生绢极为细薄,为当时的丝织名品。唐开元盛世,南充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丝绸产量和质量享誉全国,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享有“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的美名。唐宋时“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宋代,四川的丝织中心从成都移向了以南充为中心的川东北地区。据《宋会要辑稿·六四·食货》载,当时南充向朝廷进贡的绢、绫、绸等的数量,均大大超过成都。

生丝(蓬州闲士摄于2019年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

清乾隆、嘉庆年间,南充蚕丝上市时,闽、粤、吴、秦各省大商,携重资云集,展现了一派贸易的繁忙景象。清末,南充已有“丝帮”“丝厂帮”“绸缎疋头帮”“绫绸机号帮”等丝织及相关“行业协会”200余家。

民国初期,南充建立新式丝厂,丝织业开全国之先,大获发展。民国4年(1915年),南充“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奖。1925年,南充“金鹿牌”生丝又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丝绸源点 南充茧丝绸发展简史》,南充市商务局编,2019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蓬州闲士 供图)

 丝绸产业

2018年实现总销售收入450亿元

南充丝纺服装产业涵盖丝绸、棉纺织、服装、鞋类、化纤及其他(含产业用纺织品)五大类,并且丝绸旅游日益红火,以桑枝、桑叶、桑椹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已初战告捷。南充市商务局局长尹成平介绍,目前南充拥有规上企业96户,初步形成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全市丝织品产量3800万米,服装330万件,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成为全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2018年,南充蚕桑丝纺服装及相关丝绸文化旅游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1%。 

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展出的丝绸服装(蓬州闲士 摄)

A “中国桑海”呼之欲出

说起南充丝绸产业,还得从前端产业——栽桑养蚕说起。南充是我国西部地区桑蚕茧最集中的地区。走进位于南充市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的“中国桑海”核心区和位于嘉陵区双桂镇的尚好茶桑产业园,可感受到南充桑蚕茧的魅力。

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考察蓬安中国桑海(刘永红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一株株桑树连接成片伸向远方,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下如浪翻滚;养殖“桑叶猪”、生产“桑叶茶”、酿制“桑葚酒”、加工“蓬州锦绣”;修建桑博园、蚕桑文化博览馆、嫘祖广场……“中国桑海”的建设火热推进。

蓬安县新园乡“中国桑海”(刘永红 摄,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蓬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蓬州(现蓬安)故居房前屋后栽植桑树,迁居临邛(现邛崃)后,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带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自立蚕桑学社,传习蚕桑技艺。在他的带动下,蓬州大地栽桑养蚕蔚然成风。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产业逐步成为蓬安城乡经济的骨干产业。上世纪70年代,龙蚕镇栽桑养蚕,成为享誉全国的“蚕桑之乡”,1979年国务院为此向龙蚕镇颁发嘉奖令。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县80%以上农户有桑树、有蚕房。1981年,蓬安蚕桑产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全县年养蚕总量达到12万张,产茧254.6万公斤,创外汇95万美元,位居南充地区第二。

1979年,蓬安县会龙公社(今龙蚕镇)获得的国务院嘉奖令(蓬州闲士摄于蓬安县新园乡中国桑海博览园)

尚好桑茶产业园,漫山桑树凝碧流翠。目前,尚好桑茶产业园已发展优质茶桑近万亩,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农事活动、文化展示、桑茶采摘等于一体的特色茶桑基地。

桑树、桑叶为蚕宝宝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目前,嘉陵、南部、阆中、蓬安等地企业研发生产了春桑茶、霜桑茶、桑茶粉、药桑、复合型桑茶、桑叶面条、桑茶粉小饼干、桑茶粉蛋糕、桑椹酒、桑椹醋、桑椹膏、桑果汁饮料、桑枝食用菌等系列产品,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下。南充市商务局局长尹成平透露,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古巴、加拿大时,尚好桑茶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两国领导人,展现我国“以茶为缘、以和为贵”的交往态度。

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重点规划了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现有蚕桑基地60万亩。

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内雕塑《桑》(蓬州闲士 摄) 

B 掌门人的丝绸情怀

支撑南充丝绸发展的是:有大批拥有“丝绸情怀”的企业家和企业。

走进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成纺织)的厂房,只见织造机器开足马力,正满负荷生产。顺成纺织的掌门人叫赵燕辉。赵燕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充市纺织机械厂工作,为丝纺行业制造纺织机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充出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赵燕辉被送到日本留学两年。回国后,继续在纺机厂工作。

顺成纺织车间一角(汪仁洪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90年代中期,丝纺行业全国不景气,南充纺机厂也陷入困境。1998年赵燕辉从纺机厂辞职,但他并没有离开当时还处于困境的丝纺行业——为振兴丝纺行业,他创办了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专做丝绸贸易。

在赵燕辉打理下,丝绸贸易逆势上扬。2003年,赵燕辉在做丝绸贸易的同时,开始生产绸缎。2006年,又开始生产服装、床上用品。2008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市场,赵燕辉引进名企名品,走上自主创新、联盟发展之路。2012年,顺成纺织与浙江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丝绸女装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从事真丝绸面料、服装、蜀绘丝绸制品及床上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引进先进的剑杆织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品质更好。

蚕丝被加工(余中华 供图,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如今,顺成纺织真丝绸缎产量跻身全国前三甲,出口量位居全国前五。今年上半年,顺成纺织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上缴税金241.5万元。

“南充是中国缫丝织绸最早的发源之地之一,南充丝绸如果堙没于江湖,我们丝绸人怎么面对历史?”赵燕辉与大多数丝绸人一样,都有这样的责任感。“六合丝绸”董事长任立荣、“依格尔纺织品”董事长张和才、“嘉美印染”董事长黄祖林、“尚好桑茶”董事长刘露民、“银海丝绸”董事长何国华、“永越服饰”董事长任慧琼等本地企业家,和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深圳新维、富安娜、家丰时装(香港)等落户南充的外地丝纺服装企业老总们,在“丝绸情怀”感召下,为光大中国及南充丝绸奔走呼号。

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场(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目前,南充初步形成依格尔纺织、嘉美印染、六合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96户,拥有缫丝、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等相对完整的制造体系,初步建成高坪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和仪陇光华制鞋产业园等3个专业园区。

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C 永不褪色的丝绸服饰画

在顺成纺织的蜀绘创作室里,南充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丝绸创新金奖获得者刘仕成,手握画笔蘸起颜料,熟练地在“画纸”上细细描绘。不过,“画纸”不是纸,而是一件丝绸旗袍。

2016年5月17日,8名身着蜀绘丝绸旗袍的美女亮相南充万卷楼景区(图片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这种在丝绸服饰上绘画的形式叫‘蜀绘’,为南充首创。”刘仕成介绍,蜀绘与蜀锦、蜀绣并称为“蜀中三绝”,还单独成章编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颜料是经过特殊工艺和配方熬制的染化料。蜀绘丝织品经过图、色、烘、蒸、漂、整等16道工序才算大功告成。“蜀绘丝绸工艺品可水洗,且永不褪色。”

穿着蜀绘旗袍走秀(张瀚誉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顺成纺织从蜀绘中看到了商机。总经理王尚雪介绍,把蜀绘作为一个常态性的产业来抓,在南充只有顺成纺织,公司组建了由坐班画师、签约画师、临时画师共30多人组成的“蜀绘画家库”。根据客户需要,画师在旗袍、方巾、工艺扇、睡衣、内衣、框画等丝绸制品上,手绘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如今,蜀绘丝绸工艺品已成为我们的特色产品,有蜀绘旗袍、蜀绘方巾、蜀绘工艺扇、蜀绘睡衣、蜀绘内衣等,蜀绘丝绸工艺品大多成为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

蜀绘产品(余中华 供图,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顺成纺织蜀绘丝绸工艺品的销售收入一年有3000多万元。顺成纺织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蜀绘文化博物馆,反映蜀绘追根溯源、主要特点、蜀绘百家、民族服饰等文图和展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没有蜀绘人才和加工技师,就绘不出、产不出永不褪色的丝绸服饰工艺品。同样,南充丝绸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人才保障。南充有专门从事蚕茧研究和蚕品种开发的省属蚕桑研究所,有80年建校历史的四川省蚕丝学校,有大批从事丝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能工巧匠,为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位于南充的四川省蚕丝学校(图片来自网络)

D 日渐红火的丝绸旅游

南充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丝绸文化,丝绸文化又为南充旅游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沃土。南充各县(市、区)、各丝绸龙头企业正在探索“丝绸文化+丝绸工业”模式,大力发展丝绸旅游。“依格尔纺织品”、“六合丝绸”捷足先登,并尝到了甜头。

2019年9月16—22日,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南充举行,《南充政协》2019年第3期出版“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特辑”,宣传弘扬丝绸文化(蓬州闲士 供图)

六合丝绸创建于1912年,曾是“亚洲最大缫丝厂”,百年厂房、百年桑树比比皆是。六合丝绸以丝绸为核心,走文旅融合之路。2016年,六合丝绸开放老厂区为丝绸博物园,规划建设六合院、标志性牌坊、老茧库美术馆、百年六合丝绸体验馆。2017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2018年接待游客已超过30万人次,这里已成为了南充的“网红打卡地”。

位于嘉陵区“依格尔纺织品”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于2015年建成开放,内有精妙绝伦的龙袍、年湮世远的织机,有养蚕、缫丝、织造、制衣、丝绸制品等展厅。一路走来,仿若置身于源远流长的时空隧道。据统计,自2015年博物馆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因为很多游客来参观时,顺便购买一些丝绸产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南充中国绸都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丝绸企业已建成中国桑茶之乡文化馆、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展示馆、中国蜀绘文化博物馆。专营蚕丝被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正在将一间仓库改建成一个丝绸文化展示厅。

阆中古城原丝厂、绸厂闻名遐迩。但现在老厂房人去楼空。广东坤银投资管理集团依托阆中古城原丝绸两厂老厂区,建设的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总用地约240亩。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南充丝绸企业的产品生产线(王尚雪 摄,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丝绸愿景

擦亮“中国绸都”金字招牌

2016年,南充决定实施“155发展战略”,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即“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南充近期目标是:力争到2023年,丝纺服装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展出的丝绸服装(蓬州闲士 摄)

咬定目标不放松。南充将实施8大工程擦亮“中国绸都”金字招牌: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力争到2023年,全市建成桑园面积达到100万亩;产业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高坪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仪陇光华纺织服装产业园3个特色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南充化纤纺织园,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发展茧丝绸、棉麻纺织品、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5个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名企招引工程,主动对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前1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转移方向和布局,引进一批棉、麻、毛、化纤等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创新创牌工程,推进丝纺服装企业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积极申报地理标识著名商标,鼓励现有自主品牌企业创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高档丝绸标志”;市场拓展工程,推动“中国网库”丝绸产业单品电商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中国西部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丝纺服装出口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文化名城建设工程,建成中国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支持西华师大、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等驻市高校、专业职业学校设置蚕桑、丝纺、服装专业,支持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升级,争建四川省服装艺术学院。

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展馆展出的丝绸服装(蓬州闲士 摄)

继往开来,南充瞄准千亿产业集群,在建设“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的道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等金字招牌将更加敞亮。

印象嘉陵江(图片来源:南充晚报) 

     桑茧丝绸光耀南充

 南充嘉陵江风光(图片来源:南充播报)

桑、茧、丝、绸,为南充挣得许多国家级金字招牌。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国家级金字招牌有: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南充)、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源点(南充)、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南充高坪区都京街道)、中国桑茶之乡(南充嘉陵区)、中国蚕丝被之乡(南充嘉陵区)、中国蚕丝被研究基地(南充嘉陵区)、中国丝绸之乡(南充市西充县)等。

蓬安正在创建“中国桑海”。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9年9月17日第10—11版),原标题:奔向千亿产业集群 南充丝绸继往开来再出发

作者:汪仁洪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华西都市报(2019年9月17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