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缅怀邓小平:您的科技强国梦必将实现!
缅怀邓小平
您的科技强国梦必将实现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极其重视和关心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他办公室书柜里,珍藏着一个导弹模型,那是1991年上海航天局送给他的纪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社会就不能真正发展起来,中国就没有前途。对此,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为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邓小平对上海寄予了厚望。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曾多次亲临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上海新中华机器厂、上海贝岭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等重要的高科技企业视察,希望上海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小平希望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不仅要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窗口,也要成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的窗口之一。
飞机制造工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1991年1月31日上午,邓小平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上海航空工业公司总经理景德元、公司党委书记陶人观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上海航空工业公司所属上海飞机制造厂大场分厂,视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规模最大、金额最多、时间最长的合作项目———MD—82项目的生产情况。
1991年1月31日,邓小平视察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大场分厂。
为了通过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培育和发展自己的飞机生产技术,为我国以后的飞机制造之路奠定基础,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国际航空业的巨头之一———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于1985年4月在上海签署了《合作生产25架MD—82型飞机和补偿贸易总协议》,由麦道公司转让技术,供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在购买配套件基础上生产25架MD—82型飞机,并在1991年全部交付给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北方航空公司使用。这是改革开放后,中美之间合作规模最大、金额最多、时间最长的工程。
首架MD-82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起飞
1991年,就在MD—82合作项目即将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来到上海飞机制造厂大场分厂,视察了铆装和总装车间,并详细听取了景德元总经理等人的工作汇报。当景德元总经理汇报到通过合作生产,已在上海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工业基地,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时,邓小平连连点头道:“这很好。”
邓小平在参观中美合作MD-82飞机总装车间
当汇报到后10架MD—82飞机中有5架要返销美国时,邓小平马上问道:“这是否是第一次(返销)?”
在视察中,邓小平还一再指出,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不断推进,我们再也不能闭目塞听,故步自封了。在“文革”中,我们闭关自守搞“风庆轮”,才搞到1万吨级的。这算什么!我在法国留学时,人家就已经搞5万吨级的。我们发展飞机制造业也是如此,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飞机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带头工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如果我们的飞机价格比美国的便宜10%至20%,就可以出口。特别是向第三世界出口。
邓小平在MD-82飞机总装车间参观
邓小平每到一处参观,都受到现场工人们的热烈鼓掌欢迎。他不断地向工人群众挥手致意,向工人们问好。邓小平说:现场的工人都很年轻,10年后都是骨干,他们是跨世纪的。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邓小平指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自己,“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科学技术基地,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的工人阶级曾经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研制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甚至具有国际影响的技术项目,培养造就了一支专业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上海有基础,也有能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继续发挥科技优势,成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领头羊”。
1991年2月13日上午,春雨绵绵。邓小平与杨尚昆一起,在朱镕基、黄菊、王力平等上海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闵行的上海航天局运载火箭总装厂———上海新中华机器厂视察。这是邓小平继1959年12月6日视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枚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之后,第二次亲临上海航天基地视察。
1991年2月13日,邓小平、杨尚昆在朱镕基等陪同下视察上海航天局运载火箭和卫星。
上午9时35分,中型客车缓缓地在刚刚撩开神秘面纱的运载火箭总装厂房门口停稳,神采奕奕的邓小平微笑着健步从车上走下。在宽敞明亮的火箭总装厂房内,邓小平不仅参观了“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和“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模型,还饶有兴趣地询问了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情况。他们仔细地看着,不时地问着,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这些高科技产品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当邓小平听说,“七五”期间上海航天科技工作者参与了7次发射任务,都是箭箭成功后,他十分满意地说,箭箭成功,办到了,了不起,世界上没有。他还向在场的每一位科研人员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在科研生产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周恩来总理作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我们的决策是政治上的决策,我们决策是务虚,实干还是要靠你们,能否干好靠你们了。
在上海航天局研制的某种型号的战术武器面前,邓小平十分关切地询问了该产品的产量,并表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国家需要,就会集中力量来保证你们,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可以集中力量来办几件大事。
1991年2月13日,邓小平视察上海新中华机器厂时,该厂送给他一个导弹模型,这个模型后来一直放在他办公室书柜里。
在参观上海新中华机器厂研制的各类军用和民用产品时,邓小平多次对在场的每一个人嘱托道,你们还要搞新的发明,搞新的型号,增强新的能力,你们会办得好的。
和在场的上海航天局党政领导和航天专家们合影之后,邓小平握着孙敬良总设计师的手说:感谢航天人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中国也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
如您所愿逐梦而行
求索半世纪、奋斗数十载,今天中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飞机制造工业取得不断突破,“大飞机梦”在新时代终成现实——万里长空,国产大飞机C919乘风起飞。浩茫穹宇,“神舟”巡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祝融”探火……星辰大海留下了更多勇往直前的中国印记。
C919翱翔蓝天
神州飞天的背后有上海航天人的努力
邓小平当年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为我们今天实现科技强国梦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接过历史接力棒,中国正一往无前迈出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坚定步伐。
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您的科技强国梦必将实现!
来源:党史镜报(据《邓小平在上海》《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