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驷马桥今昔||王果
成都驷马桥今昔
王 果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在他的作品《成都街巷志》中写道:“在驷马桥北一公里处的川陕路西侧,过去有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140米的土丘,当地叫作羊子山。”笔者在驷马桥北羊子山路一带定居20余年,每天往来于驷马桥羊子山一线,目睹了这一区域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也对驷马桥、羊子山这两个古地名,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深感兴趣。
成都羊子山古蜀祭坛遗址(2022年6月11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京镗与驷马桥
驷马桥距成都旧城北门约三公里余,古名升仙桥,又曾名清远桥。《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入长安,行经此桥,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故事流传千年,颇为蜀中父老乐道,因此在南宋时此桥改名为驷马桥,沿用至今。
南宋主持重修驷马桥并改定桥名的官员名叫京镗,《宋史》有他的传记。京镗是江西南昌人,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成都工作四年。从“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可以知晓,他是一位干练有为的官员。
京镗写有一篇《驷马桥记》,记录他主持重建驷马桥的经过。当时成都城北官民往来要道有一桥名清远桥,年久失修,京镗组织资金人力,建成新桥一座,并考证此桥就是当年司马相如曾经题字的升仙桥,因此改桥名为“驷马桥”,“乃于农隙水涸时,檄而新之,取长卿题柱之语,匾以驷马,因去清远不经之名。”驷马桥从此闻名于世,一千年来,不再更名。
当年新建的驷马桥是一座廊桥,宽约6米,长约50余米,桥上有楼,桥头有亭,规模壮观:“桥石其址,以酾水,如堆阜者三。屋其背以障风雨,如楼观者十有五楹,板其虚。距江底高二十有二尺,其修十有七丈,其广二丈。甃南北两涘以御冲决,翼东西两亭以便登览。”崭新的驷马桥,桥上有廊有盖,桥头有亭,相当豪华。
成都驷马桥(2022年6月5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司马相如与驷马桥
关于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人们一般比较注意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其实,司马相如的一生功业,重点在于他后期“安边定蜀”的事迹。
司马相如画像 梅凯 作 四川省方志馆藏(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四川,针对当时四川出现的官民矛盾处理善后,平息了一场风波。回到朝廷,司马相如向汉武帝汇报,认为开辟西南夷的整体形势是好的,而且很有必要。汉武帝深以为然,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相如再回四川,成为持节经营一方的“钦差大臣”,他也终于实现了要乘高车驷马回成都的理想。
高车驷马
司马相如到成都,蜀郡太守率全体官员出城迎接,县令级别的官员甚至背负弓箭在前面引路。当初反对女儿与司马相如交往的卓王孙,也带领邛崃地方豪绅贡献美酒肴馔,喟然兴叹:“我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太晚了啊” !成都百姓见此盛况,不禁扬眉吐气,深为司马相如这位老乡感到骄傲。
司马相如在成都,收集意见,沟通朝野,撰写文告,派出使者,拆除关隘,开辟边境贸易,举重若轻,很快安定了一方,川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为汉王朝开辟了疆土,被后人称为“安边功臣”。
一千多年后京镗重修驷马桥,改定桥名,在其撰写的《驷马桥记》中高度评价司马相如,认为他是蜀人出川创业为国立功的先驱榜样。
京镗还填有《水调歌头》词一首,激励后来者,过驷马桥,向司马相如学习,树立大志,立功报国:
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饮长虹。覆以翚飞华宇,载以鱼浮叠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
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笮道乃通。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驷马桥周边的羊子山
司马相如离开成都,一路北上,在路过当年还叫作升仙桥的驷马桥时,抬头一望,就看到了不远处大路左侧的羊子山。当年的羊子山不一定叫作羊子山,但司马相如看到了这座不高的土山,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羊子山的历史,远远早于司马相如生活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有砖厂在羊子山取土烧砖,不过几年工夫,即将羊子山夷为平地。到今天,羊子山已不见一丝痕迹,唯留下“羊子山路”这个地名。
羊子山路 (2022年6月11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其实,羊子山这一带是成都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年代甚至早于新津的宝墩遗址和温江的鱼凫遗址。在羊子山最底层的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距今约有1万至1.3万年之久。人们还在羊子山处发现历代墓葬二百余座,年代上起战国,下至宋明,出土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等文物,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人们还发现了羊子山本身的秘密,它根本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人工建筑,据说由超过160余万块土砖堆砌而成,是古蜀国时期的祭祀台。
羊子山遗址指示牌
羊子山地形图
羊子山祭祀台模型
2021年,驷马桥北羊子山路的一处社区道路一侧建成了一个“光阴故事长廊”,展示了成都城北驷马桥羊子山一带一万年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史前时代的出土文物模型,有带盖双耳青铜鍪、凤鸟纹铜方壶、铜盘、铜卣、铜钫等青铜器模型,有画像砖的照片或模型,有羊子山古祭祀台的考古发现介绍等。当然最精彩的一章,还是司马相如的故事。设计建造者在道路一侧塑造了四匹栩栩如生昂首奋蹄的铜马,还有一辆豪华的铜车,均与真马真车一般大小,从北向南奔驰而来,仿佛真的是司马相如乘高车驷马归来了。
青铜器模型、画像砖模型、“豪华马车”
如今的驷马桥
距“光阴故事长廊”不远的一个社区小广场上,2020年年初也立起了一尊司马相如的铜像,铜像连基座高达十余米,司马相如峨冠博带,昂首眺望驷马桥方向。铜像身后的小广场,河道栏杆上装饰着系列绘画作品,展示了司马相如不平凡的一生,其中浓墨重彩的一段,当然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地面的石板上也有浮雕,还刻有司马相如的名篇名句。
成都市驷马桥司马相如像(2023年4月8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京镗重修驷马桥并改定桥名算起,又是大约一千年过去了,古老的驷马桥历经沧桑变迁,又不知改建了若干次,今天的驷马桥更是焕然一新,远非昔日可比。随着成都市沙河改造工程及北改工程的先后实施,驷马桥上下游一线的化工厂、矿灯厂、预制板厂以及众多不知名的小厂陆续搬迁,一大批新的小区渐次诞生,随之而来的是道路的改善,配套的升级完善,公园绿地游乐设施的不断增设。
成都驷马桥(2022年6月5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2017年年底,成都地铁7号线开通运营,至此,成都已有两条地铁线通过驷马桥站,地铁的设计建造者颇具匠心,在驷马桥换乘站给成都老乡司马相如留下了一席之地,站内一幅长达数十米的壁画,一端有司马相如的画像和简介,主体部分金碧辉煌,展示了《上林赋》中帝王狩猎出巡的场景,吸引了众多地铁乘客驻足叹赏。
成都驷马桥地铁站充满了司马相如元素。图为汉代车马过桥壁画(吴亦铮 摄,图源:成都日报)
笔者常年生活在驷马桥至羊子山这一线社区,亲眼目睹了周边若干文化广场及社区景点的建成。这些建设,体现了驷马桥至羊子山一线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也为周边社区大幅提升了人文环境。每天黄昏,周边社区居民在司马相如的塑像下漫步休闲,跳广场舞,在羊子山时光长廊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小孩子们在铜马铜车上爬上爬下,欢声笑语不断,到处都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时隔两千多年,若司马相如真能感知到,一定会为家乡今日的繁荣富庶而倍感欣慰。
来源:锦点
作者:王 果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作者提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