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谒杜甫草堂,折梅一枝遥寄情
谒杜甫草堂,折梅一枝遥寄情
周洪双 陈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昌炽,郁郁煌煌。文称秦汉,诗许有唐。杜甫诗什,璀璨其光。”2025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社会各界人士齐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前,谨具梅花雅乐,祭拜古圣先贤,祈福社稷苍生。
农历正月初七,不仅是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更是纪念诗圣杜甫的重要时刻。随着一曲悠扬的琴箫合奏,乙巳年人日祭拜诗圣仪式开始。司仪以庄重而深情的语调,介绍了“人日”祭拜诗圣杜甫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并引导现场观众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
在一步步完成净手、洗礼、奠帛环节后,主祭人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诵读祭文,并带领现场小小讲解员、诗歌挑战赛活动代表、四川诗人纪念地联盟单位、四川省杜甫学会学者、诗歌爱好者和市民游客等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杜甫塑像三鞠躬,表达对杜甫的深深敬意。
杜甫草堂“人日”祭拜诗圣杜甫由来已久。中国文人自古便有“人日”赋诗唱和传统,其中更以杜甫与高适的“人日”唱和最为著名。高适曾以《人日寄杜二拾遗》安慰杜甫,令杜甫“泪洒行间,读终篇末”。多年后,高适已经离世,杜甫翻到故友的诗稿,感慨万千,又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追思自己的知己好友。这段深刻的友情跨越时光,成为后世文人争相称颂向往的典范。
清咸丰四年(1854),时任四川学政何绍基在“人日”前往成都杜甫草堂,题下著名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引来明贤雅士的争先效仿。自此,“人日游草堂”,凭吊诗圣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春文化活动。
“今天是草堂一年一度的‘人日’祭拜诗圣杜甫仪式,我特意带了孩子来祭拜杜甫。看着孩子认真参与仪式,想来这个仪式会对他有影响和勉励。”成都市民刘先生说。
祭拜仪式结束后,现场还举行了“四川诗人纪念地联盟首届诗歌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此次大赛经过初审、复审与终审三轮评选,最终“传统诗词组”与“现代诗歌组”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现场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四川诗人纪念地联盟游览年卡。
今年,成都杜甫草堂还特别设置了“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分享环节。春节期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线上线下举办了“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活动,吸引了40万网友围观。活动共收集到近万份写给诗圣的“情书”,在现场进行了分享和展示。
据悉,2025年春节,作为“中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意义非凡。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传播诗歌文化、弘扬杜甫精神为使命,推出“大雅中国年·人日游草堂”2025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成功打造“诗歌之雅、书画之雅、非遗之雅、梅花之雅、舞乐之雅”五大雅致新场景。“长沙窑瓷器精品展”等主题展览等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陪伴海内外游客度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采写: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双 通讯员 陈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