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新繁东湖 藏在成都的唐代名园‖远蜀
新繁东湖
藏在成都的唐代名园
远 蜀
唐宋时期的成都,河渠纵横、湖池密布,亭台楼阁、奇花异卉交相辉映,是一座风光明媚、高度园林化的城市。五代时期,成都兴建园林之风大盛,前蜀后主王衍继位,大兴土木,耗时三年建成皇家名苑“宣华苑”。宣华苑极尽豪华,范围广达十里,有殿阁楼亭、怪石修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又有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集皇家气派和中国园林之美为一体。
而在成都北郊青龙乡的后蜀大将军孙汉韶的墓中随葬发现的一组园林建筑模型,亦反映出当时私家园林之盛。该模型完整地再现了照壁、山门、四方亭、楼阁、假山、围墙、浮雕假山艺术墙等园林景观,而其中的假山艺术墙这一建筑艺术形式,在中国其他地方要追溯到元代才有文字记载,明代才有实例出现,独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唐代园林仅有两处,其一是位于成都新繁的东湖。东湖由唐代宰相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所建,是我国现存建于唐代并有遗迹可考的古典园林。该园林布局严谨,玲珑精巧,被誉为“西蜀名园”,反映了成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水平。
新繁东湖
北宋时期新繁县令王益(王安石的父亲)在游览成都新繁东湖后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诗--《东湖瑞莲歌》。
东湖瑞莲歌
【宋】王益
火云烁尽天幕平, 水光弄碧凉无声。
荷花千柄拂烟际, 杰然秀干骈双英。
天敕少昊偏滋荣, 宵零仙露饶金茎。
袅袅飘风起天末, 绿华珰珮来琤琤。
觥觞式燕资击赏, 何人掞藻飞笔精。
越国亭亭八百里, 木兰泛咏称明媚,
争如锦水派繁江, 孤根擢翠葩分腻。
紫清合曜流霞辉, 楚台无梦朝云飞,
韩虢佳人新侍宠, 温泉宫里赐霞衣。
赫赫曦阳在东井, 珍房萃作皇家庆,
流火初晨复毓灵, 连璧更疑唐杰盛。
眇观熙政接元和, 嘉谷重荣田野歌。
高宗昔庆刘仁表, 五色卿云世甚少。
我今取喻进德流, 优哉祥莲出池沼。
草莱泥滓倶弃捐, 致君事业殊商皓。
归作皋夔稷契臣, 同心一德翊华勋。
王益画像
王益盛赞东湖“荷花千柄并蒂开”的美景并引之为祥瑞之兆,并以李德裕治国之功绩勉励好友梅挚为国家建功立业,而官至龙图阁学士的新繁进士梅挚也写下了《和邑令王损之东湖瑞莲歌》,不仅在诗中描绘了东湖瑞莲的美景,还描写了才子云集、椽笔交辉的游宴盛况。从此,东湖美景闻名西蜀,有了“西蜀名园”之称。
新繁位于成都市北郊,历史悠久,古名“繁邑”,距今约2800年历史,素有“川西碧玉”之美誉,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清白江自都江堰流来,傍镇而过,江流如带,竹林拥翠,名园留胜,古迹众多,东湖则是新繁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繁东湖占地一万八千平方米,其中水域约三分之一,范围虽小,却布局巧妙,山水绝佳,风韵别致。
其山,乃凿湖之土垒成,状如蝙蝠,偃卧湖上,故名蝠崖;其水,由清白江引入,回环萦绕,宛如天成;其建筑,无轴却相互衬托,似散漫而实严谨;其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杂以古藤、幽篁,颇有“高林巨树,垂葛悬藤”的古风,并着意配置桃、荷、桂、梅等花卉,香飘四季,终年不绝;加之碑刻、楹联嵌挂其间,为东湖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镇危疆,留胜迹
东湖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新繁县有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
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中唐时期人,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是宰相李吉甫之子。因赐封卫国公,故又称为李卫公,历任翰林学士、浙江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宰相等职。武宗时(841~847年),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宣宗大中初年,牛党(牛僧孺、李宗闵)执政,因“牛李党争”受打击,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司户参军,卒于任所。
李德裕既通晓诗文,又富有军事才干。著有《李文饶文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入主西蜀期间,正遇南诏与土蕃侵扰西川、烧杀抢掠。为了保境安民,他主持修建筹边楼以及仗义城、御侮城、柔边城等军事堡垒,使边境局势和缓,人民生活安宁。
李德裕在西蜀功勋卓著,深受蜀地人民爱戴,所以当他主持建成东湖后,人们又称东湖为“唐李卫公东湖”和“唐贤胜迹”。
在东湖的怀李堂前悬有一幅楹联:“盼乔木,想遗徽,俨如丞相祠前,有森然古柏两株,参天耸翠;镇危疆,留胜迹,问彼僧孺殁后,那得此澄波半顷,旷世留芳”。联语借东湖景色歌颂李德裕治蜀功勋。
成都新繁镇李德裕塑像
西蜀名园
唐朝时期的园林讲究“自然山水”,园林构建以水为主,所以在东湖一万八千平米的面积中,水的面积约占了三分之一,湖、溪、渠、池遍布全园各处,水流四通八达,并且园内基本采用活水,水质干净可清澈见底。
而其建筑几乎集中了我国古典园林中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亭、台、楼、阁、廊、馆、榭、舫居等各式建筑具备,无明显的轴线关系,但又相互照应,古木名花掩映其间,荷塘菱沼环护其下,风韵独具。
东湖园内建筑
其中主体建筑为怀李堂,始建年代不详,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迁于东湖内,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原名文饶堂,后更名为卫公堂,以纪念开凿东湖、有功于蜀地的著名宰相李德裕。其建筑结构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园内还有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和纪念李德裕、王益、梅挚的“三贤堂”遗址。
东湖园内建筑
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冯修齐先生撰文称:
“东湖,西蜀名园。在嘉庆《四川通志》有唐代名相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开凿东湖的记载,是我国现存的有遗迹可考证的两处唐代古典园林之一(另一处为山西省新降县降守居,苏州、杭州园林皆晚于此)。据建设部有关专家讲,它能够保存至今,是我国园林史上的奇迹。这个园林发扬了蜀中园林自然、野趣、文秀、清幽的特点。造园手法淡雅、古朴、山水绝佳、布局巧妙,凡属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表现手法,如相地、立基、理水、叠山、借景、对景、框景、类景等有明显的体现。沿湖建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等,保持着唐代古典园林风貌”。
东湖园内建筑
在1200余年后的今天,虽然园内的建筑饱经沧桑、屡建屡毁,又经历代不断修复,但它的园林布局依然保存完整。
夕照亭、蜷翠亭、古柏亭、怀李堂、瑞莲阁、珍珠船、晚香斋、清白江楼等古建筑,至今保存较好。湖畔种植的楠树与柏树亦是郁郁葱葱,也让今人能够有幸从现在的东湖公园内领略到唐代古典园林的风采。
来源:锦点
作者:远 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