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乡村里的奇特地名‖徐平

作者:徐 平 来源:巴蜀文史 发布时间:2025-01-10 14:21:14 浏览次数: 【字体:

乡村里的奇特地名

徐 平

奇特地名,指其数量相对稀少,甚或绝无仅有,而且用语奇异和特别的地名。这些地名,多来历久远,当地人对其含义或指向十分清楚,一直在使用并留传至今。

地名的产生,远在文字出现以前。可以想象到,早期人类会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表达其居住地与活动地,共同约定中有了自然环境形态与地理方位的概念和定义,毫无疑问,地名的形象表达为最多的方式。文字出现以后,依然如此,但地名中增加了更多的内容,例如,意愿、情感、事件,等等。

四川,地域辽阔,地理形貌多种多样,方言也是千差万别,很多奇特地名的产生就与当地特有的地貌特征或事物特征,以及方言表达等有关。还有一些奇特地名,使用了少见的或时代特征明显的词语。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奇特地名一旦被认识和理解后,会发现其并不“奇特”,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表达而已。下面来看一组乡村中的奇特地名。

南江地名“猪儿子岩巴”。岩巴,四川方言读音[ái bā],系四川多地对明显突出的或陡峭的山岩的称谓,相关地名如“岩巴上”“岩巴里”等。“猪儿子岩巴”,即一处像小猪崽的山岩。

南江地名“啄脑壳帽上”。啄,四川方言读音[zhuá];脑壳,即头。啄脑壳,喻指头的前部或后部突出状,也指低头状;帽上,指山岩顶部。“啄脑壳帽上”,即一处向外突出的山岩顶部。类似的地名如南江的“猪老壳梁”、平昌的“大脑壳田”、资阳的“爆脑壳坡”,等等。

剑阁地名“老爷包”。“老爷”,系民间对神仙、菩萨等偶像的称谓。例如土地老爷、城隍老爷、财神老爷、药王老爷、关老爷等,一些寺观也被俗称为老爷庙。“老爷包”,即为一处有寺庙的山包。当地还有“肉老爷”“炮老爷”等地名。其他一些地方这类地名也多,例如广元的“老爷山”“老爷湾”、南充的“老爷咀”、西充的“老爷沟”,等等。

简阳地名“蜞蚂石”。蜞蚂,也称作“克蚂”,四川方言中青蛙的俗称。“蜞蚂石”即一块形似青蛙的大石。类似地名如西充的“蜞蚂山”、沐川的“蜞蚂口”、资阳的“克蚂山”、南充的“克蚂塘”、米易的“克蚂井”等。

宣汉地名“屙屎梁”。屙,四川方言读音[wō],屙屎,即解大便。“屙屎梁”,传说旧时有清廷官兵在此梁上解大便,因名。类似地名如资中的“屙屎垇”、米易的“屙屎坡”、荣县的“屙尿沟”、乐山的“屙尿坪”等。

中江地名“茅厮窝”。茅厮,亦写作“茅斯”“茅厕”,读音[máo si],也称作“茅房”,为厕所的俗称,现已少用。“茅厮窝”,即一处设有厕所的窝状地。类似地名如三台的“茅厮垭”、犍为的“茅厮坳”、资中的“茅斯坪”、射洪的“茅斯沟”、乐至的“茅斯垭口”、华蓥的“茅斯梁子”、宜宾的“茅厮屋基”、安县的“魏家茅厮”、彭州的“臭茅屎”、南充的“茅房嘴”、蓬溪的“茅房沟”,等等。

通江地名“三合面”与“四合面”。巴山一带农乡多称“三合院”与“四合院”式样的民居为“三合面”与“四合面”,故当地这类地名较多。类似地名如平昌的“杨家四合面”“梁家四合面”等。

德阳地名“一柏零六个土地”。该处有一根柏树和六个土地庙,当地假借数字谐音来表达,形成一趣味地名。

内江地名“罨火吸烟”。罨[yǎn]火,即用柴木灰盖住明火,苏轼《猪肉颂》中有“柴头罨烟焰不起”句。该处旧时开设歇脚店,内有火盆,行人可在此借火吸烟,故名。

达川地名“阿弥陀佛”。该处一岩石上刻有大字“阿弥陀佛”,地名由此而来。相同地名如宣汉的“阿弥陀佛”。类似地名如射洪的“魁字崖”、达川的“魁字岩”、大英的“魁字坡”等。

名山地名“庙儿子”。“庙儿子”系当地对小庙的称呼。类似地名如当地的“李庙儿子”、邛崃的“黄庙儿子”等。

天全地名“空欢喜”。空欢喜,通常指原本以为能做成的事情,实难完成或结果相反。此处山路崎岖,走过一程还有一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走过。宣汉、万源、遂宁、泸定等地也有这样的地名。另如通江的“空欢喜湾”、万源的“空欢喜梁”。

邻水地名“五马归槽”。五马归槽,喻指五条山脉指向或归于一处,也是风水堪舆学术语,这样的地方被认为聚财聚气,适于人居。四川多地有相同地名,例如德阳、大竹、蓬安、通江、宣汉、叙州、雷波等地乡村。

大英地名“黄狗恋窝”。黄狗恋窝,一种如同狗蜷缩般的窝状地貌,被认为此处风水极佳。同类地名较多,旧时多为坟茔用地处。另如中江、犍为等地的“黄狗连窝”。

彭州地名“天鹅抱蛋”。“抱蛋”系四川方言,即孵蛋。“天鹅抱蛋”,一种如同天鹅坐在窝中孵蛋般的窝状山地。这样的地形也被认为是风水上佳之处。双流、彭山、简阳、中江、乐山、犍为、沐川、资中、自贡等多地乡村有这样的地名。

来源: 巴蜀文史

作者:徐 平

来源: 巴蜀文史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