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人生初见
1924 年,梁思成(左一)、林徽因(左三)与留美同学合影
公元1919年的一天,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过,对于清华学子梁思成来说,这一天却非同寻常,因为这一天不仅决定了他一生的幸福,也将决定他一生事业的方向。
就是这一天梁思成认识了一个女子,一个在 20世纪中国文坛引起一场浪漫而经典的爱情故事、并使之延伸到21世纪依然引起大众特别关注的女子。
这个女子就是曾任北洋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家的大小姐—— 林徽因。
林徽因(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杭州的林徽因,按照梁林两人的一生挚友、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学者费慰梅女士的说法,她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
不过,梁思成与这位“天生的艺术家”林徽因的第一次相识,不仅没有现代人的一点浪漫可言,似乎“年轻的思成看上去还略显拘谨”,并给后人留下了两道谜题。
那就是他们到底是何时相识?第一次相识的具体地点在哪?对于这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无论是梁林两人的亲人朋友,还是诸多书刊资料中,竟然给出了多种答案,让今天的人们颇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据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中是这样写的:“1920年他初识林徽因是她刚随父从英国回来时,她的父亲林长民,是任公的挚友,两家有意结成儿女亲家。”
而费慰梅女士则说:"徽因生命中崭新的、重要的一页,自1919年铺展开来,这年她15岁。梁启超和林长民结为好友。 两人有同样在日本待过的背景,都在革命后的北京政府担任高官。两家门当户对,于是他们想以启超的爱子思成和长民的爱女徽因的联姻,使两家结为亲家。这一年,两个年轻人在‘正式介绍’之下认识了……"
不过,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却又是另一种说法:"当时妈妈年仅14岁,正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爹爹17岁,是清华学堂的学生……"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梁林两人初次相识的时间竟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公元1920年、公元1919年,以及梁再冰所说的“妈妈14岁”和“爹爹17岁”的公元1918年。这是关于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所留下的时间谜题。
关于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的地点问题,梁再冰在回忆文章中说:“他们首次相识是在梁启超的书房中。”
而如果按照林洙的说法,梁思成初识林徽因也就是他第一次前去拜访林徽因时,那就不可能是在“梁启超的书房中”,而应该是到林家——北京景山后街雪池的林长民寓所。
然而,对于这两个地点,费慰梅女士则没有提及,只是含糊地说:"两个年轻人在‘正式介绍’下相识了。"至于在什么地方相识,她并没有明确告知。
梁启超与梁思成(左一)等子女合影
如今,距离梁林两人的初次相识虽然已近一个世纪,但要想揭开这两个谜题,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林洙所说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是在林徽因刚从英国回来的公元1920年,而事实上林徽因是公元1920年夏天才前往英国,回国时已是公元1921年的秋天,很显然公元1920年从英国回来的记忆是错误的。
其次,根据梁林两人及其家人回忆文章中的记述,他们相识后并没有影响各自的原来生活,且不久林徽因就前往英国,由此可知他们相识在林徽因出国的公元1920年夏天之前。
那么,梁林两人初次相识是否像梁再冰所说,“当时妈妈年仅14岁”和“爹爹17岁”呢?
如果按照梁再冰的说法,再结合中国人习惯只说周岁的传统,这一年应该是公元1918年,这与林徽因前往英国的时间相距两年之久,很显然并不是梁林两人“相识不久”。
而据梁思成和费慰梅等人关于梁林两人相识时梁18岁与林15岁的记述,这一年既不是公元1918年,也不是公元1920年,而应该是公元1919年。
如果再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在公元1919年的夏天,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梁思成所说林徽因告辞时那“轻快地将裙子一甩”的情景了。
另外,要解决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的地点问题,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梁思成曾撰文回忆他与林徽因第一次相识时的情景,他说:“特别令我动心的是,这个小姑娘起身告辞时轻快地将裙子一甩翩然转身而去的那种飘洒。”
在梁思成的这一回忆中,其中的关键词是“起身告辞时”,也就是说他们第一次相识时并不在林家,而是在梁家。
这就从另一方面验证了梁再冰所说,他们第一次相识是“在梁启超的书房中”的说法,而不是林洙等人所说的是在林家,否则哪来的“小姑娘起身告辞”一说呢?
那么,关于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的时间和地点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
记得,梁思成曾在回忆文章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关于他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这个专业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原因,他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集艺术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在梁思成的这段话中,除了透露他之所以选择建筑作为自己专业的这一重要信息之外,其中"第一次拜访林徽因"这几个字,非常容易给人以误解,导致许多人都把“第一次拜访”当作了"第一次相识",从而演变出了以上关于他们第一次相识的时间和地点的种种误解。
今天在此郑重声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第一次相识,是于公元1919年夏天在北京梁启超的书房中,请今后切勿讹传。
其实,人们对于梁林两人第一次相识的时间与地点之误解,不仅丝毫也不妨碍我们了解梁林两人之间的爱情往事,也证明了人们对于梁林两人那段经典爱情的关注,同时还为诸多文学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揣测余地和想象空间。
这岂不是梁林两人赋予文学的一种魅力?
抛开以上谜题不赘,现在让我们对林徽因的身世作一介绍。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闽侯,是林长民与大姨太何雪媛所生三个孩子中唯一存活的。
原来,林长民的原配夫人没能生育,进士出身的父亲林孝恂为了接续林家香火,便让儿子林长民迎娶了浙江嘉兴女子何雪媛为"二房"。
按照中国的传统礼数,林长民与何雪媛的结合只能算是"纳妾",根本不存在什么吹吹打打、欢天喜地的"迎娶"。
正是因为这样的尴尬身份,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在官宦之家的林家并不受重视和欢迎,再加上她出身于商人家庭,不曾受过官家向来看重的琴棋书画的私塾教育,所以当林长民接着又“纳”了年轻貌美的“三房”程桂林时,她每天就只能是活在孤独、忧闷和怨艾中了。
不过,公公林孝恂和丈夫林长民对于她的女儿林徽因,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都充满了关爱。
例如,祖父林孝恂得知孙女出生的消息时,默思良久,遂取《诗经·大雅·思齐》中“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 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之意,为孙女起名“徽音”。
后来,因为一男性诗人名叫林微音,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时常与林徽音的名字相混淆,于是林徽音便改名林徽因。
虽然林徽因一直得到祖父林孝恂和父亲林长民的特别疼爱,但旧式的家庭格局和林家那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对幼年林徽因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敏感、忧郁而又多思一直伴随她终生。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在林徽因8岁和12岁的时候,随着父亲林长民的事业发展和职务变迁,林家先后搬迁到上海和北京居住与生活,特别是对于后来居住了数十年的北京,林徽因与梁思成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关注和感情。
这是后话。公元1916年,林家搬迁到北京之后,林徽因被父亲送进了一家英国教会创办的培华女子学校就读,接受英国贵族式的西式教育。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幼聪颖灵秀的林徽因逐渐出落成了一个姿容秀丽、恰似仙子一般的青春少女,这使父亲林长民更是宠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
公元1919年,林徽因已经15岁了,按照中国旧时婚姻惯例,她已经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她的母亲何雪媛就是14岁时嫁给父亲林长民的,于是林长民开始考虑女儿林徽因的婚姻问题。
其实,关于儿女的婚姻问题,林长民与志同道合的挚友梁启超早就私下讨论过,这两位在政坛和学界都鼎鼎有名的名流,因为在政见、为人做事风格、学术文化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极为相近,相互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默契,所以早就希望以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结为秦晋之好,从而巩固和加深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对于林徽因,想来梁启超早就听说并亲自见过,他认为这个像冰雪一样的清纯女子, 实在是儿子梁思成最佳的配偶人选。
对于梁思成,林长民自然也是十分的中意,那不仅是因为梁思成的家庭背景,更因为那时的梁思成已经在清华学堂和五四运动中成了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这也是他心目中乘龙快婿的标准。
于是,在梁林两家父亲的有意安排下,终于有了公元1919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那次看似普通实不寻常的相识。
梁思成
对于梁林两人在相识之前,双方父亲是否分别向他们透露过各自的心愿,以及两人初次相识时的具体情景,今天的我们已然不能明了了。
不过,可以想象得出,风流倜傥的梁家长公子和美若仙子的林家爱女第一次相见,相互给对方一定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特别是梁思成,后来在回忆与林徽因初次相见的情景时,话语里充满了一种美好和甜蜜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他终生。而林徽因呢?
"如此富有朝气,广博扎实的学识,幽默不俗的言谈,毫无富家子弟的轻浮与做作”的梁思成,同样给年少但较为早熟的林徽因留下了一种深刻而心动的记忆。
1928 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照。
林徽因穿着自己设计的嫁衣,幸福地走进教堂踏上了红地毯,这身嫁衣是她追求“民族形式”的第一次尝试。
如果再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或者是林长民的心愿,接下来两家就应该是进行定亲和订婚等一系列旧时礼数,然后再选定良辰吉日为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举办婚礼了。
不过,一生致力于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梁启超,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接触中自然产生感情,“自定婚姻”。即便是两人真正的情投意合,最起码也要等到他们完成学业之后再举行婚礼等仪式,这是梁家向来看重的。
所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之后并没有影响各自的原来生活,梁思成依然回到清华学堂继续他的学业,而林徽因在培华女子学校就读不久,便于公元1920年初夏随同父亲前往英国学习,并得以游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和布鲁塞尔等欧洲诸多国家与地区。
特别是在英国伦敦的那段日子里,林徽因因为结识了中国留学生、后来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从而给梁林两人本该平静而美妙的爱情乐章,增添了一些看似不和谐但又合乎情理的、活跃而跳动的音符。
当然,对于梁思成来说还有一份苦涩和挑战。
好在在梁林两家父亲那及时而强有力的翼护下,以及敏感冲动而多情的林徽因在面对徐志摩的爱情诱惑时,能够以理智战胜多情和往日的冲动,于公元1921年秋天提前返回北京,从而暂时摆脱了徐志摩的爱情攻势,接续和培植了与梁思成已经中断了一年多的爱情萌芽。
宜宾李庄上坝村月亮田张家大院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蓬州闲士 摄)
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与亲友在宜宾李庄(右一为梁思成,左三为林徽因,图片来源:《发现李庄》,岱峻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宜宾李庄梁思成、林薇因雕塑(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中国文史出版社(id:wspress1980) 转自“罕见老照片”。节选自《合璧》之《梁思成传》,作者窦忠如。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