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儒 ‖ 安州:从东晋一路走来
本文为《绵阳晚报》“读古今”专稿,原载2018年10月13日第8版,作者: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张清儒
对于安州人来讲,安州之名并不陌生——早在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前六年(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安县境域内就开始设县;而在750多年前,这里更是升格为安州。
安州区示意图
在历史长河中,不论是安州,还是安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曾目睹过其令人难忘的变迁和辉煌。
罗浮山温泉度假区
军事重地:已有1600多年历史
安州区的前身,即人们所熟知的安县,有着1600多年建县历史。先秦时,安县为古羌人建立的冉駹国领地,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才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三国蜀汉时期,安县为涪县(今绵阳)辖地。
今日安州
安县紧邻涪县,地处龙门山脉中段,是四川盆地的“盆沿”边缘地带重要一环,也是著名的“胡焕庸线”所经,安县之北便是北川、茂汶、黑水等古人所谓“夷荒之地”。古羌人南下“抢掠”,一般以安县永安乡辕门坝关口、白马堰关口和雎水镇雎水关口为入口,南可取绵竹攻成都,东可围涪城夺剑门。反之,从古代军事防御上讲,安县是川西北阻击羌人南下第一站,为历朝历代所重视。
1933年,安县县城安昌镇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安县境域内开始设县,侨置了益昌、晋兴、西充国三个县,属巴西郡管辖。益昌县治地在今花荄镇联丰村观斗山,观斗山在花荄平原上地势最高,像一巨斗倒扣在地上——山上建县,易守难攻。晋兴县治地在永安镇向阳村,西充国县治地在今沸水镇场镇。东晋义熙九年(413),又在今安县塔水镇神泉村设置西浦县,属梓潼郡管辖。
安州区河清镇古城墙遗址
东晋时,安县境域内坐拥四处县级治所。南朝以后,县级建置撤并略有变化。至隋朝开皇三年(583),有金山、神泉二县,均属绵州所辖。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为加强西北边疆防务,在金山县故城今永安镇向阳村新置龙安县,这是安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安”字,“龙安”后来也成为安县的代称。至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在益昌县故城新置西昌县,塔水镇的神泉县仍存。大唐盛世时代,安县地域上存龙安、西昌、神泉三县,均为绵州辖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禧寺
北宋熙宁五年(1072),将设于花荄的西昌县撤销,并入龙安县,以壮大其县域实力。龙安县治在今永安镇向阳村,前有辕门坝关口,后有白马堰关口,更有利阻击羌人南侵。其时,安县境内有龙安、神泉两县,均隶绵州。到政和七年(1117),为了进一步加强川西北防务,割绵州的神泉、龙安二县,与茂州的石泉县合并设置石泉军,治地在今北川县治城镇。石泉军隶属成都府路管辖。
至南宋宝祐三年(1255),石泉军由治城镇迁至龙安县城,即今永安镇向阳村。从此,安县境域有了比县高一级别的行政机构。
罗浮山飞鸣禅院
到元朝中统五年(1264),朝廷看到安县军事防御的重要性,便将相当于州治的石泉军升格为州,取原龙安县之名的“安”字叫“安州”,治地在今永安镇向阳村。同时撤销龙安、神泉二县,其地域由州直辖,并管辖石泉县(今北川县)。安州属成都府路直辖。安州由此而来,历史虽不长,却影响深远。
降州为县:民间传说耐人寻味
安州跨元、明两代,仅存在110年,至明洪武七年(1374),“降州为县,始称安县。”安州降州为县的原因,史无记载,倒是安县民间有一个传说,颇为耐人寻味。
安州区姊妹桥
据传,明洪武七年春,安州州官在南街体察民情,看见一七旬老妇人背着个六岁幼童行走。幼童一边索要汤圆,一边用小手拍老妇人背部,老妇人于是戏言“孙孙打婆婆咯……”州官将婆孙带至汤圆摊前,喊来一碗汤圆,故意将筷子倒持,交给幼童。幼童接过筷子,掉转过来,吃完汤圆。州官认为小儿既知筷子上下,而不分长幼,行忤逆之事,不可饶恕,于是立案治罪。一个月后圣旨下来,判幼童绞刑,安州出此逆子,降而为县。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
“孙孙打婆婆”的传说,乍一听荒诞无稽,但细细琢磨,又似暗藏机关。泸州神臂城为宋元古战场,城墙至今保存“刘整降元”石像,表现宋将刘整跪伏于地,向元帝乞降的画面。因年久磨蚀,后人将结辫的元帝、伏地的刘整分别讹为“婆婆”“孙孙”,并附会出孙孙忤逆,殴打婆婆,后向婆婆赔罪的民间故事。泸州亦有“将州为县”的历史,巧合乎?
罗浮山下花海美(刘华伟 摄)
“孙孙打婆婆”的结果是废州为县。所废的州,乃元朝所立,这就不仅仅关乎孝道人伦了。小儿既属明知故犯,则明初废州也属刻意而为。汤圆又称“浮元子”,浮元,谐音胡元。元代分天下人为四等,南方汉人身处社会底层,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看似有悖人伦的“孙孙打婆婆”,实际上是对残酷统治的颠覆。如此看来,古安州的消亡,似也无足留恋。
白水湖鸟趣
从此,经历了110年的安州便改名为安县,其县城由安州故城迁至安昌镇。2002年县城再由安昌镇迁至花荄镇。
到2016年(方志绵阳注:2016年安县撤县设区),安县这一名称沿用了642年。
一座宝塔:文曲星降临耀星空
一部县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据清代《安县志》载:安县早在宋代宝庆年间一举考取了三名进士,名噪一时。到明洪武、万历、崇祯年间相继有中进士的。但从明末到清朝嘉庆初近二百年间,安县当地人再无人考中进士。
清道光十六年(1836),安县东厢花街场(民国时改花街为花荄)士绅有感于当地二百年间无人高中甲榜,遂联名向县令彭作籍倡议,募资修建一座聚文气、镇风水的楼阁,以接天上文曲星之灵气,兴文教化,广出人才。彭县令顺应倡议,主持建成“文星阁”。
昔日文星阁,今日文星塔
清光绪年间,文星阁经两次增建,由原来1层增至13层,成为28米的塔式建筑,改名文星塔,形如一只饱蘸浓墨的毛笔头直插云霄,作为安县地标性建筑屹立至今。
安州夜景
罗浮仙境
阁成不久,安县果然文运大转。同治年间,安县人林生泽、李岷琛先后考中进士,并入翰林院,其后人文蔚起。
李调元像
近现代以来,安县文星高照,诞生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沙汀,还有中国民研会顾问、著名民间文学家萧崇素,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吴庚舜等文化名人。
著名作家沙汀(1904—199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