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地处四川省巴中市城南1公里的南龛坡山,现存造像2553余尊。始于南北朝,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不仅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而且汇聚了儒道释三家造像。
1988年,国务院公布南龛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刻佛教故事的极少,其中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造像。菩萨造像,以观音菩萨为最多。
在雕刻技法和艺术处理上,南龛造像打破了以前那种神秘化和程式化的束缚,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雕塑艺术风格。有些主尊佛,面上流露微微的喜悦,给人以亲切之感;众多的菩萨像或单独成龛,或与阿弥陀佛、地藏合塑一龛,人物造型妩媚多姿,肌肤细腻丰满,富有女性的特征。
南龛摩崖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
南龛摩崖造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