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移民入川最早在哪年?||徐强
移民入川最早在哪年?
徐 强
秦并巴蜀 移民入川
战国末年,周室孱弱,群雄逐鹿,风云际会。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约100年前,也就是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天,他的高祖父秦惠文王在巴蜀地区策划并发动了一场深刻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史称“秦并巴蜀”。这场战争为秦始皇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巴蜀地区融入国家大一统的进程。
《华阳国志》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秦并巴蜀
2300年前的战略讨论
极具前瞻性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 阳,为秦军所害……”
开明氏蜀王分封弟弟葭萌于汉中,号称苴侯。苴侯与巴王关系很好,而巴国与蜀国有仇,所以蜀王迁怒于苴侯,出兵讨伐。苴侯逃奔巴国,并向秦国求救。此时秦惠文王正打算攻打楚国,经过一番深入讨论,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等人率先攻蜀的建议,于周慎王五年秋(前316年),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取道石牛道攻打蜀国。蜀王亲自率军迎敌,结果战败被杀,开明王朝灭亡。
司马错论伐蜀(图源:电视剧《大秦帝国》截图)
“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也。”
从《华阳国志·蜀志》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司马错、田真黄等人的建议极具战略眼光,而秦惠文王也是善纳雅言的明君,君臣经过一番讨论,统一了对蜀地作为问鼎中原战略腹地的思想认识,从而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
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图源:电视剧《大秦帝国》截图)
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安史之乱天子避难蜀中,抗日战争供应全国兵员和物资,三线建设战略储备......巴蜀地区作为全国战略腹地的重要性一次又一次被证实,也说明这场发生于2300年前的战略大讨论具有历史的前瞻性、正确性。
水路通楚
蜀道之难并未断绝蜀地
对外开放交流
这段记载中还提到了“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意思是蜀国有水路通往楚国,而巴国又有精壮士兵,用大船装载士兵,沿江东下攻打楚国,必然可以攻占楚地。
秦灭巴蜀之战(作者供图)
说明蜀地并不是一个“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封闭王国。至迟在这一时期,蜀地就已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通过水路联通,交通便捷,自古就显示出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移民入川
造就既丽且崇人才汇聚的
西南大都会
秦并巴蜀后,秦人又从新占领地区不断移民入蜀,以此来充实蜀地,促使蜀地的经济与商贸发展。
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留下了两段关于移民入川的记载:
“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
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
《巴蜀移民史》认为:“这是史籍记载秦向蜀地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
《巴蜀文化与移民入川》认为:“古籍正式记载的大型移民入蜀活动,大约有八次。首次发生在战国与秦朝之交。”
秦灭六国之后,仍继续实行这种移民措施,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将六国的贵族与富豪大量迁往蜀地。这种做法,既扩充了蜀地人口,又削弱了六国势力,对秦朝的统一大业来说可谓一举数得。
资料来源:
1.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2.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
3. 彭华,《华阳国志译注》。
4. 何一民 王毅,《成都简史》。
5. 谭红,《巴蜀移民史》。
6. 屈小强,《巴蜀文化与移民入川》。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 徐 强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