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张大千与青城山的不解之缘||聂振文
张大千与青城山的不解之缘
聂振文
20世纪初叶至40年代,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神州之大已难以容下一张书桌。于是,于右任、冯玉祥、老舍、黄宾虹、谢无量等大批文化人纷纷涌向抗战大后方四川,风光如画的青城山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1938年,被大画家毕加索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画家张大千沿着丹梯、踏着幽意、伴着花香、随着鸟鸣,走上青城山,开始他与青城山缠绵一生的感人恋情。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县人,被誉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张大千先生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青城山的古迹与美景激发了张大千的诗情画意,他曾在此作画1000余幅,作诗亦颇多,还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寄居”二方图章,可见青城山与张大千先生的不解之缘。
一上青城:归来百事都堪慰
1938年初,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张大千客居北平,时值日寇狂獗之际,日寇北平占领军得知张大千收藏了很多中国历代古书画,便以在颐和园养心殿作为永久性“张大千藏画及作品陈列馆”为诱饵,多次要求他把这些文物献给北平日伪组织。张大千以自己的藏画均在上海为借口,要求离开北平去上海取画以藉此脱身,其实当时他收藏的24箱古人名字画都藏在北平友人海斯乐波家里。他与日人谈判了几次,日人相信了他的收藏都在上海,于是同意让他的夫人杨宛君去上海把藏画取回北平,但不同意张大千本人离开北平。在春夏之交,杨宛君带领儿子心亮、心智、心一离开北平赶赴上海,临行前张大千暗中叮嘱杨宛君,到上海后就住下来等候,决不能再返回北平。4月,日本驻华北军事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为粉饰“东亚共荣”,发起组织“中日艺术协会”,未经张大千等人同意,就将黄宾虹、张大千等人都列为发起人,还在报上公布。不久,日寇又强逼张大千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张大千固守民族气节,坚持不上任,但最终还是被加以主任教授名义,被迫去上了一堂课。月底,张大千的朋友方介堪从上海寄剪报一束给他,其中有一则消息说张大千己经被枪毙了,张大千当即以此为理由,天天找日本方面与文化机构负责联络人原田隆一,要求回上海办画展公开露面,以辟“枪毙”的谣言,但多次交涉后仍未获准。6月10日,张大千只身悄悄乘火车离开北平,径赴天津,然后在塘沽港搭乘轮船赴上海,与杨宛君会合。10月,张大千携家人经香港、梧州、桂林,抵达重庆,旋即上青城山居住。
“幽甲天下”的青城山,给予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张大千极大的慰籍和丰富的创作灵感。饱经颠沛之苦,国土沦丧之痛的张大千,身处国内已经少有的净山静土,百感交集,写了一首《上清借居》藉以抒怀:
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
小儿捕蝶知宜画,中妇调琴与辩声。
食粟不谋腰脚健,酿梨长令肺肝清。
归来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
稍后,张大千曾将此诗稍作修改,题为《青城山居易稿》,写在一扇面上,赠给好友、名篆刻家陈巨来。
在青城期间,张大千生活得十分平静,并富有情趣。白天,他与朋友或道士们一块儿出外逛山观景,或对物写生;晚上,他即在灯下吟诗作画,或写字读书。这正如他在一幅山水画上所题,“雨后同马真人小步观日亭畔,丈人峰在烟云掩映中,绝似一幅方壶墨戏也,归即用其法写之。庚辰(1940年)8月,青城上清借居,大千居士张爰”。
是年十一月初,张大千由青城返成都,住在好友颜谷声家,与老友黄君璧欢晤。在他返回青城山之前,黄君璧于清晨前来送行,张大千尚未起床,颜谷声即请黄君璧作画。大千先生洗漱毕,见有余墨,当即作了《洗桐图》一幅赠黄君璧先生。回到青城山后,张大千借寓青城山顶的上清宫,白日游览山景,夜晚勤奋作画。他在《青城第一峰》诗中对青城美景盛赞有加:
百劫归来谢世氛,自支残梦挂秋云。
树连霄汉高台迥,衣染烟霞宝殿薰。
万派争流来足底,一身孤置绝人群。
诸天自罢声闻想,謦咳何教下界闻?
张大千在青城期间,正是他年富力强、精力最旺、笔墨最勤、创作最丰的阶段。他还以青城为基地,南游峨眉,北游剑门,更给他箧中增添了许多画稿,蜀中佳山水,尽入腹中。而在青城山上时,张大千更是手不停挥,创作了大量优美的画幅与诗词。据人统计,张大千在住居青城的三年期间,作画不下千幅,其勤奋可想而知。这也正如张大千在其《青城山红叶彩蝶图》上所题:“青城山中蝶大如掌,绚彩伟于罗浮,而茂树蓊翳中,时有红叶,益令人思秋冬之际,霜叶满林,光艳如花,蝶梦为之栩栩也!己卯(1939年)6月,(张目)寒弟折红叶为瓶供,小儿辈扑蝶多种,遂对影写此,以记一时笑乐。”此题内容,亦基本上概括了张大千当年在青城山上的生活。
诗言志,张大千身处翠山环堵的上清宫,并没有像过往的隐逸高士充耳不闻天下事,他对“尘浊尚纷纷”的时局忧心如焚。年底,黄君璧先生专程来到青城山与张大千先生一家同庆新年。张黄二人才子相惜,一唱一吟甚是相得,张大千先生为黄君璧作《仿石溪山水》一幅,并题:“君璧道兄自擅石溪,而乃强予为此,迟迟不敢落笔。越岁同在青城,督促甚急,因此水渍旧纸,仿佛其形,图成请正。布鼓雷门,不自知愧汗几斛耳!”开春,黄君璧应友之约从青城山去西康游览,张大千先生又作《仿石溪山水》一图相赠。
春节期间,张大千先生曾回成都小住,与在成都的家人众友共度新春,旋即又携家返回青城山上清宫居住。
1939年4月6日清明节,灌县照例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水仪式。四川省、成都市的著名人士应邀来灌县参观开水典礼,张大千先生也在应邀之列,但张大千先生不喜应酬,没有参加。前来参加开水典礼的著名戏剧家、四川省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熊佛西,在开水典礼上遇见了从青城山下来的著名作家肖军。在交谈中得知张大千就在青城山,熊佛西大喜,次日踏上上清宫台阶,只见张大千笑迎出门来,一边热情地拉住熊的手臂,一边说:“我想准了,你定是会来的!昨晚就听说你到了山上,我们能在这川西胜境第一峰上劫后相逢,也是难得难得啊!”熊佛西感叹说:“好!很好!难得!真是难得啊!”两人紧拉着手,虽然说笑着,却都流下了热泪。原来张大千与熊佛西在“七七事变”前即在北平相识,相交甚厚。抗战之后彼此音讯断绝,这次能够在青城山把臂重逢,二人都激动万分,张大千与熊佛西亲切交谈后,他便引熊佛西参观了自己在上清宫的临时画室及画稿,谈起自己暂住此地是为了办画展筹资赴敦煌考察。先生还谈及:“有人想利用这一着,为我负担全部经费,条件是对我的作品有优惠的选购权利,他想用钱把我包下来,用钱抠去我的心血结晶,这毒气好大!我搞画展,标价卖画,愿者上钩,按价购画,我们一卖二购,平起平坐,谁也不从属于谁。我一次两次画展凑不足费用,我就再来三次五次画展,我心中有壮志,那怕不凌云,雄心不死,我总会完成宿愿的!”张大千并向熊佛西表示,自己去敦煌后要“安营扎寨住下来,搞不出名堂,不看回头路!”分手时,张大千与熊佛西依依不舍,互道珍重,并约定一个月后在成都相逢。然而,因敌机不断空袭,张大千与熊佛西末能在蓉如约见面。
同月,为防日机空袭,四川省政府下令疏散城市人口 ,张大千遂同在监察院任职的宗亲张目寒、刚从西康归来的黄君璧三人同赴川北旅游。6月,张大千从川北返回青城山,张目寒夫妇也搬来山上同住。张大千为张目寒作《蜀山秦树图卷》,以贺张目寒四十大寿。
7月,张大千作《青城山红叶彩蝶图》,是时,张目寒夫人朱紫虹因家乡杭州被日寇占领,常常思念,先生遂作《雷峰夕照图》一幅相赠,并题诗跋于其上,以“乱离不得归,得此图聊当卧游,慰情于万里外可也”。在此之前,著名作家、“少年中国会”发起人之一、大千老友易君左也携家疏散来青城山上清宫,与先生一家毗邻而居,两家经常往来,并同去灌县都江堰渠首、二王庙、伏龙观等处游玩。一天,张大千在山上与夫人因事发生争吵,愤而出走,日落西山还末归家,曾正容、黄凝素、杨宛君三位夫人十分着急,来找易君左商量,易君左劝她们不要担心,但等到二更还是未见张大千踪影,张目寒、易君左二家非常着急,到了三更时分,大家再呆不住了,会同上清宫道士,每人手持火把一同去山中搜寻。青城山千峰万顶,深洞幽壑,偌大地方,何处去寻?众人经过几乎通夜的搜索,几十条火把照得满山通红,直到天己大亮,才在天师洞附近的一座幽岩洞内发现先生面壁盘坐,闭目“修炼”。寻找的人欣喜若狂,三位夫人不由分说便把张大千拖出洞来,谁知先生张目一看,却镇定而悠闲地反诘道:“做啥子这样大惊小怪呀?”大家欢欢喜喜,连忙找来一顶滑竿,像抬菩萨一般把张大千抬回了上清宫。
不久,张大千与儿子心智应黄君璧之邀,赴峨眉山旅游。8月,张大千回到青城山后,为感谢青城山道士的殷勤接待,作《墨荷》图赠上清宫道长冯南瑄,并题诗曰:
玉骨文肌旷世妍,野风零乱堕愁烟。
若教悟得些生理,应笑岁舟华顶迁。
9月,张大千为青城道友彭椿仙炼师写《张天师像》,天师抱剑拱手,神貌岸然,武昌刘成禺在图题长诗以配:“冕旒奋发旌旆飞扬,张老神来独往巨方。道子挂颊六如在旁,苍茫拥立天师堂堂。紫髯碧睛禹履风裳,侧身抱剑月贯虹茫。仙人神笔洞天永藏,百灵下护销兵气光。”此诗不仅对画面人物进行了形象描述,而且对张大千的绘艺给予高度赞扬。
在青城山与张大千一家比邻而居的著名作家易君左也对大千先生精湛的绘艺作了深入评析,易认为:“我也懂得一点书画。我觉得大千作画,其成功的条件有三,而为其他画家所难能:第一,天才高;第二,见识广;第三:锻炼勤。而笼罩这三项更有一个卓越的特性,即是他的爱国热情……张大千则是由于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而成为一代国画大师。”易君左的这个评价是非常客观的。
是年,张大千应青城山道友之请,挥毫为“观日亭”、“天下第一峰”题字。
1940年开春,张大千在成都小住。夏,张大千先生携家返回青城山,随即在山上作《红衣画眉图》等。8月,张大千在上清宫作《雨后丈人峰》图。这时,张大千赴敦煌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他作了《铁崖苍松图》赠别青城道友彭椿仙,图上题诗曰:“苍岩铁削藏青葱,坚贞不受暴秦封。浩浩飒飒来天风,只恐旦夕成飞龙,骑龙顾盼君何雄!”并跋:“倭据故都之明年,予始得间关还蜀,来居青城,初识彭真人椿仙,岁月不居,忽二三年,顷将北出嘉峪礼佛敦煌,写此为别……”9月,先生下青城返成都,打点行装,拟去敦煌。10月中旬,从成都坐汽车出发北上敦煌。11月上旬,行至广元,获悉兄长、著名画家张善子去世噩耗,旋即赶往重庆奔丧。料理完丧事后,于11月中旬返回青城山。12月,先生在上清宫应老道之请,为其作《麻姑像》,画成后,由道士按图刻成麻姑像石碑,立在麻姑池边。
二上青城:解道青城好颜色
张大千在青城山寄寓期间,勤奋作画,成果颇丰,一方面是青城山的美景给予“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张大千以巨大的创作灵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筹集去敦煌考察的资费。在来青城山之前,张大千先生曾在成、渝等地听老友严敬斋、马文严等多次介绍过敦煌石窟艺术的伟大和辉煌,他在上海拜师学艺时,就从恩师李瑞清、曾农髯那里听过敦煌的事,后又在沪、宁、平、苏等处见过零散的敦煌写经和绢画,他对敦煌的杰出艺术成就非常惊讶。
1941年春,张大千携家人离开了青城山,3月初将近作运重庆展览。据《新华日报》头版载:“画家张大千,寄居青城,精研绘事,兹以其近作百幅,运渝展览。定七日起每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假中苏文化协会公开展览三日。”不出三天,展品即全部售空。
5月初,张大千偕夫人杨宛君、次子张心智从成都出发,再赴敦煌。到达敦煌后,张大千为巨大的敦煌艺术宝藏所震惊,沉浸于对敦煌文物艺术的调查、考察、为莫高窟等石窟编号、临摹敦煌壁画精品等繁重的工作之中,但他对家乡,对青城山仍充满思念之情。是年重阳佳节,张大千在敦煌的茫茫大漠之中,按捺不住对青城的思念,作了花鸟图一幅,取名为《梦蝶》,上题诗曰:“广漠荒荒万里长,黄沙白草剧堪怜。从知蜂蝶寻常事,梦到青城古洞前。”又跋:“辛巳(1941年)夏来敦煌,忽忽四月矣。每思青城旧游,辄有梦为蝴蝶之感。大千居士爰,时重阳前三日也。”
1942年初,张大千由敦煌来到青海西宁,欲请藏族喇嘛画师前往敦煌协助临摹壁画,此事得到了老友、时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护送班禅活佛灵柩回藏行署专使赵守钰的大力相助,使此事得以顺利解决。恰逢这时正是赵守钰的60大寿,于是张大千精心画了幅六、七尺长的山水长卷,将青城美景尽收其中,题名《青城瑞翠》,赠送给赵作为寿礼。佳丽的青城山水,令赵观后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曾为之大宴宾客,当众展示,此图曾轰动了当时的西宁城。
1942年冬,张大千在敦煌繁忙工作之余,又泛起了思乡之念,曾作《巴蜀胜景册页十幅》,内中亦收进了青城山。他还在一幅《异鸟图》上题字曰:“昔居青城,每霜叶红时,辄有异鸟翔集林间,鸣声闲婉,翅尾嫣红如燕支。询诸土著,多不识名。有老道士告予,此红衣画眉也。五代蜀王衍游青城,宫人衣服俱画云霞,飘然若仙。衍作甘州曲,述其仙状。上下山谷,衍常自歌,使宫人和之,鸟盖宫人所化也。壬午(1942年)冬日,蜀郡张大千爰写于漠高山下。”
1943年夏,张大千结束了在敦煌的临摹壁画等工作,离开敦煌返蜀,随后在兰州、成都、重庆等地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绚丽多姿、美妙神奇的敦煌艺术轰动了全国,在各地刮起了一场“敦煌旋风”。从此,已尘封千年、默默无闻于河西沙漠里的宏大中国艺术宝库,始为国人尽知。1944年6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结束后,他旋回成都,上了他日思夜想的青城山,仍居上清宫。
载誉归来的张大千,一入青城便洗却了都市的浮华与热闹,他作了《青城山十景》。十景为:《朝阳洞》《上清宫》《青城第一峰》《迎仙桥》《高简槽》《降魔石》《丈人峰》《大岩窝》《望坡岩》《观日亭》。还作了《宋人觅句图》《翠竹仕女图》《红叶小鸟图》等佳作,他在《红叶小鸟图》题诗曰:“檞树双猿易元吉,梨花鸠子云溪翁。解道青城好颜色,玉山照耀晓霞红。”并跋:“坐第一峰亭子,东观日出,西望雪山,郁为双绝,漫以此画代之弘公。”又记:“青城檞叶未霜先红,烂若朝霞,以予所养白玉鸠立于枝头,粉光霞彩相映,带如观滕昌佑画图。惜(高)岭梅未来为我写真,拈笔记此,有愧传神。甲申立秋,大千张爰。”同月,张大千在上清宫为道观作《花蕊夫人像》,图成之后,国学家林山腴为之配诗:
青城辇道尽荒烟,环佩归来夜袅然。
笔胜南唐小周后,宋宫犹得记张舜。
此图经青城道士勒石立碑。10月,先生游峨嵋返回青城山,作《仕女图》《羽化登仙》《策杖高士》等图。又根据唐人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作《红拂女》一幅,该图笔法细腻,华丽纷繁,柔体中透出巾帼飒爽英姿。
这次在青城期间,张大千还将他从甘肃带回来的十多只心爱的红爪玉嘴鸦亲手放入了青城密林,使其在青城山繁殖生长,以添“鸟鸣山更幽”的情趣。他还率领家人、子弟,亲自在青城山上清宫附近种植了许多梅树,为青城又增添了鸟语花香。另外,在上清宫前不远处有一开阔山坡,名跑马坪,为明末张献忠部在此操练兵马的地方,旁有一山谷,土著俗呼“杀人漕”,系张献忠部将土豪劣绅杀死后抛弃于此以喂豺虎。张大千听说此事后,谓此名不好,将之改为 “复仇谷”。从此,复仇谷一名遂留传开来,直至如今。
是年11月,张大千携家人离开青城山,住成都沙河堡。张大千先生从此离开青城山后,由于忙于各处的旅游、绘画、画展、应酬等等,再未回过青城山。
张大千在青城山,前后共居住了长达三年多之久。美丽的青城景色,给了张大千极大的慰藉,极大的启发与极大的灵感,亦成了他创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丰富源泉,并使得张大千此一时期的诗词和绘画,呈现出了清新雅丽、绚彩多姿的艺术特点。而与之同时,张大千与青城山上好客的道士、淳朴的山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青城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也都揽入了张大千的心中,化为了他的思想、感情、艺术创作和艺术生命的一部分。张大千和青城山,可以说是已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情缘!
天沐堂主人
聂振文:号不老书生、天沐堂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大千再传弟子。祖籍山东蓬莱,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辽宁丹东,后移居古都金陵。
书法初宗赵孟頫、苏轼,后涉诸家;绘画初习明清,再习宋元,后承传大千泼墨泼彩。为著名书法家史成俊、书画大家郭子绪、岭南画派大师李汝匡、张大千关门弟子孙家勤等诸先生的入室弟子。因得其恩师孙家勤先生亲传大千泼墨泼彩之法,成为张大千泼墨泼彩技法大陆继承人。
来源: 天沐堂
文/图:聂振文(天沐堂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大千再传弟子。祖籍山东蓬莱,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辽宁丹东,后移居古都金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