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颜昌英家族修桥铺路筑三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01 15:26:26 浏览次数: 【字体:

颜昌英家族修桥铺路筑三寨

办井灶发家后善事义举遍蜀川

颜桂馨堂家族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裔。清代雍正时期,颜廷跃族人从广东迁徙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谁去“扦佔”开垦就属谁所有的四川威远县,以割茅草开荒种地为主业,在此立下脚跟。颜廷跃是一个饱学之士,农耕之余设馆训蒙,就读者众,颜家即以半耕半读的家庭传宗接代。

传至颜昌英时,他不甘躬耕农亩,自幼留心盐务,立志打井办灶,常与兄长颜昌训一起了解盐井盛衰原委,研究盐层岩屑,观察地形地貌。于是,在1820年开始凿办永兴井,经过5年努力,凿井到接近1000米时,咸泉骤涌,天然气喷薄而出,一举见功。永兴井的见功,为颜昌英创办盐业并最终成为富荣盐场“王、李、胡、颜”四大财团之一奠定了基础。

颜桂馨堂在贡井的发展为“首先买下从贡井大桥起沿河上溯到小溪街尽头一线,锉办黄黑卤井多眼。以后又推进到伍家坡、张姚二山、长土、艾叶滩等地。斯时,颜桂馨堂共拥有盐卤、火井超100眼(口),日产卤水1000多担,年产盐70余万担,年收入白银50余万两。

咸丰元年(1851),自贡盐商颜昌英、李振亨捐资修路,打通自贡宜宾盐运通道,并在漆树修建了一座功德碑“乐善坊”。石坊通高4.9米、宽3.25米、门宽1.2米、高1.76米。石坊正面通体雕刻浮雕。正门嵌刻修路碑记一方,上方匾额书“乐善坊”3字,柱联为:“修亿万人往来道路,开数十代远达征程。”

颜氏家族有一条组训:“玉帛云乎哉,孝悌而已矣。”颜桂馨堂的掌门人颜昌英恪守祖训,发家后规定“颜桂馨堂全部盐业收入只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做公益事,不准购买田地产”,多行善事。当年的富荣盐场,可以说是商贾云集,老百姓只要不懒惰就能谋生。因此,从四面八方来盐场者众多。比如,盐担子、油脚子、米贩子,运盐运煤马帮、牛队、脚夫;然而,四乡往来道路狭窄,人马拥挤不通,雨天泥泞不堪,对于人行和盐运物资的运输十分不利。于是,颜昌英不惜重金,买山伐石雇工修路。先后修筑了从自流井始东至富顺,西至乐山、夹江,南至宜宾,北至资中,绵延数百里的道路。对井盐外运以及盐场所需物资运进起了促进作用。他在犍为三江镇嘉阳大道上修建石桥一座,在威远修建太阳桥、富顺修建观音滩,在荣县汪家滩、内江、仁寿谷家坨等地都渐次建成石桥。修建这些工程耗白银达数万两之钜。一句话,大凡有修桥铺路、救灾赈灾之事,颜昌英都义不容辞、积极尽力。因此,当时民间谈起颜昌英时,都翘首呼之“颜大善人”。

2020年4月自贡双河口—凤凰坝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发现一块名为“重修凤凰桥碑记”石碑。该石碑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碑体高2.6米,底座宽2.4米,碑文记录自贡明代井盐陆路外运的北起点——凤凰桥的由来,以及该次重修时由大盐商颜昌英发起募捐,李振亨等盐商和富人参与捐款等事件。

颜昌英的胞侄颜敬礼(颜聘三)曾出资修建贡井到威远的马路,以及自流井和威远交界的观音滩大桥和长山镇大桥。也和他叔父颜昌英一样,是个喜欢修桥铺路为地方做善事的人,口碑甚好。

时至清咸丰初年,王朝日益腐败,太平天国义军风起云涌。颜桂馨堂掌门人颜昌英预感大乱将至,为颜氏家族身家性命计,决定在威远向家岭、荣县吕仙崖及自流井凌家场附近修筑寨子,以防不测。

颜昌英命胞侄筑八姑寨

今威远县与自贡接壤的向家岭(向义镇)有一座山叫做八姑山。山之周遭,是当年颜氏家族从广东迁徙四川后的第一个根基,部分颜氏后人居住于斯。

八姑寨寨门

太平天国时期,颜昌英为使住在老家的颜氏宗亲躲避战乱,叫其办灶开井的胞侄颜敬礼在八姑山修筑八姑寨(众生寨)。颜敬礼是当年盐商“怡怡堂”颜昌应(字霭廷)的儿子,也曾在自流井桐垱镇当镇长,住井神庙。受命于叔父,他回八姑山修筑寨堡,历时好几年,修建成一座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椭圆形山寨。那时的寨子,有南北两寨门,三座碉楼,十个炮台,还有练武场,招募有寨兵守卫,并修筑有各家各室房屋若干座。寨内有水塘,田地,茶坊酒肆,俨然一座小城堡,一年半载不出寨门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

颜敬礼的儿子颜秉钧同治年间考中武进士,封御前侍卫,镇守乾清门。他将八姑寨的永庆堂改为武翰林侍卫府。有堂屋、中厅、下厅、男花厅、女花厅,还有花园两座、天井四个、厢房若干。侍卫府门前有石狮一对,创建了八姑寨辉煌。

可是,今天能看到的八姑寨却只有一方景象了:不见了围墙,只有一座碉楼尚存;小青瓦房舍尚存数椽,侍卫府不复存在,而其门前的一对巨大的石狮子尚存,已经漫漶得很厉害了。

颜昌英命儿子监筑集生寨

同样是太平天国时期,颜昌英考虑到威远自贡一带颜氏宗亲甚多,又听说威远有吕仙岩(1938年划归荣县管辖),悬崖峭壁,难于攀登;悬崖顶上则坦荡开阔,且幽静怡然,仿若桃源,传说是吕洞宾修炼的地方。颜昌英即亲自去那里察看,感觉很好。遂决定花费数万金,叫其长子颜国礼(字晓凡)亲临监修。经过4年时间,在其崖上修建一座占地30亩,但是更加险要的寨子,取名“集生寨”。这座寨子四周用黄姜条石砌成周长8华里、高2丈、厚1丈许的围墙。远远望去,整个寨子,俨然一座巍峨的城堡,令人叹为观止。

寨子东面寨门高耸,内外两层,护卫把守。高耸的寨门外有壕沟,长30米、宽10多米、深2米左右。壕沟上有吊桥,平时收起,有人进出,确认身份后方可放下让其通行。寨门上有碉楼、瞭望哨;日有护卫、夜有更夫,日夜巡视。寨内也修有桂馨堂、怡怡堂、敦五堂宅邸以及家庙文昌宫,另有颜氏武进士府第,门前石狮石鼓,气派威武。颜昌英年事渐高时,便将产业移交儿孙经营,自己常住吕仙岩集生寨,过着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日子。

可是,和八姑寨一样,今天的集生寨亦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仅能看到的是不多的房舍和一座镌刻着“集生砦”三个大字的石砌寨门,虽然千疮百孔却依然傲岸地耸立着,折射出当年颜氏家族的富有和辉煌。

颜昌英会同妻兄及商友筑三多寨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兴军之际,素来精明的颜桂馨堂掌门人颜昌英预感大乱将至,为了保全身家性命,邀约妻兄李振亨(李四友堂)、好友王肯堂(王三畏堂),选址在富顺、威远、内江三县交界(今属自贡市),且地势险要的牛口山顶开山取石,历时7年耗银7万余两,建成具有防御功能寨堡一座。由于是三姓合建,亦取《庄子·天地篇》中“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将寨堡取名“三多寨”。三多寨寨墙周长4330 米、高10米、宽3米。寨墙上开东南西北4道寨门,设有24座炮台,并训练有强悍的寨丁,佣兵自守。在修建三多寨的同时,颜、李、王三姓寨主各选地址大兴土木营造自己的宅邸。颜昌英建颜桂馨堂,占地约1万平方米,纵深和宽度各10余丈,左右对称,三进四重,极其堂皇,为全寨中式大瓦房之冠,因堂名“桂馨”,取桂子流芳之意。在大门内宽广庭院中左右各植丹桂一株,树冠盘成伞状,树干粗至几人合抱,两伞相接,华盖般笼罩整个庭院,出入必经树伞下而过,甚为宜人。

每至桂花飘香时节,桂子绽放,香馨气馥,远溢数里,闻者悠然,心旷神怡。在三多寨,颜姓还建有光裕堂、福善堂、同春堂等,举家住此,以为长久之计。李姓子孙众多,除建李陶淑堂外,还建有比颜姓更多的房屋。王姓亦建上下敦睦堂。三姓鼎立,共管全寨事务。

1860年,李蓝义军到自流井两次围攻大安寨,“三畏堂”掌门人王朗云率族死守,血战数十日,伤亡甚多,但并未失守。一时草木皆兵,民众携家逃往三多寨避难者日数百人。义军见三多寨地势险寨堡固易守难攻,故多次皆绕道而过未去攻打,因而三多寨被时人称作“川南寨堡之冠”。

今天,经过保护和维修的三多寨依然雄踞于川南大地,向人们讲述着自贡盐场源远流长的历史。

(选自《自贡记忆 潜行在历史深处的名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