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叶圣陶:以教育与文学为灯塔 点亮一代又一代心灵

作者:闻超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发布时间:2024-10-28 14:26:10 浏览次数: 【字体:

叶圣陶:以教育与文学为灯塔

点亮一代又一代心灵

闻超

编者按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简练而深刻的话,凝聚了叶圣陶先生毕生的教育信念。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用文学与教育的双重力量,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更是教材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奠基人。他用朴实而深邃的文字,为孩子们构建了纯真的世界,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前行的道路。

叶圣陶先生的一生跨越了文学、教育、出版和政治四个领域,从五四运动中的文化先锋到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始终肩负着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责任。他相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心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在文学创作的笔端,还是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他始终坚持这一信念,并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今天(10月28日)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通过他的故事,一同追忆这位为中国教育与文学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的民进前辈,共同缅怀他不朽的精神与伟大的教育遗产。

图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与儿童文学的不解之缘

“文学的任务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责任。”这是叶圣陶对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而在儿童文学领域,他更是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作品肩负着启蒙时代精神的历史重任。

图片

叶圣陶在伏案工作

20世纪初,处于新文化运动高潮中的中国,文学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叶圣陶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尤其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崭露头角。1921年,叶圣陶首次创作童话《小白船》,以“爱”和“善”为主题,这篇童话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深深寄托了他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守护。

1923年,叶圣陶将23篇童话作品集结成《稻草人》一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作家童话集。通过稻草人这个富有同情心却无能为力的角色,叶圣陶真实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艰难与困顿,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劳动人民的苦难。他坚信,儿童文学不仅是为了娱乐孩子,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这些故事中,逐步领悟社会的复杂与现实。

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稻草人》创作期间,叶圣陶的好友郑振铎,作为《儿童世界》杂志的主编,定期向叶圣陶约稿,这不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平台,更激发了他在童话领域不断深入的动力。同时,长子叶至善的出生,激励他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即兴创作许多故事,这些故事最终成为他童话创作的珍贵素材。

在创作过程中,叶圣陶并不追求复杂的叙述技巧,而是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现实,让读者在不经意中进入童话世界。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笔触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反思和人性的复杂。叶圣陶的作品,既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他的作品让儿童能够在温暖的童话中学会思考,而成人也能从中看见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教育工作,但他的童话作品从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遗忘。相反,它们依旧受到孩子和成人的喜爱。从1987年起,《叶圣陶集》陆续出版,其中第四卷专门收录了他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后世宝贵的文化遗产。

正如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所言:“叶圣陶的童话不仅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启迪人们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持续照亮几代人的心灵。

一生为学生与教师代言

叶圣陶先生一生心系教育,早年从事教学工作,始终关注教育事业的进步。他对教育的热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延续在他日后的社会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他重点关注的领域,并时常为他们遇到的困难呼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并且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叶圣陶与教育的深厚情感中,有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图片

叶圣陶(右)聚精会神听长子叶至善读一封来信。听罢,吩咐至善如何逐条作答。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中学生反映课业负担过重的来信,信中提到,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们几乎无法喘息,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这封信引起了叶圣陶之子叶至善的注意,他将这篇文章读给年迈的叶圣陶听。尽管年事已高,叶圣陶听到这些学生的心声后依旧心急如焚,久久无法平静。他在日记中写下:“闻之殊难受。”

那晚,叶圣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他深知,如果不及时呼吁教育改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更严重的影响。于是,他决定亲自写一篇文章,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这个问题。叶圣陶口述,叶至善执笔,当晚便完成了《我呼吁》一文,他呼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纠正这种错误的教育导向。这篇文章饱含深情,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第二天便寄往报社。

很快,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叶圣陶在文中疾呼:“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中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下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解救他们已经是当前急不容缓的事,恳请大家切勿等闲视之。”文章简朴的语言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迅速引起了共鸣。

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1981年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叶圣陶的这篇文章,强调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呼吁各方面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叶圣陶对中国教育发展影响的一个鲜明例证,他的深刻洞见和直言不讳促使社会正视教育中的弊端,推动了教育体制的调整。

叶圣陶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也始终惦记着教师的待遇与生活水平。他深知,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学生的成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有一次,叶圣陶收到一位老教师的来信,这位教师虽然工资微薄,但依然每月坚持捐款支持教育事业。叶圣陶得知此事后,在饭桌上不禁潸然泪下,对这位教师的无私奉献深感动容。

无论是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任上,还是在晚年的书信与文章中,叶圣陶始终以教育为己任,关心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他不仅从理论上推动教育改革,还走访全国各地,实地考察学校的教育情况,与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即便在年事已高、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叶圣陶依然坚持奔走于教育一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无法估量的智慧和力量。

参与建议设立教师节

在推动设立教师节的过程中,叶圣陶的参与至关重要。

1981年11月,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民进的17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设立全国教师节的提案。叶圣陶等教育界人士意识到,尊师重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从制度上树立教师的尊严。

在1981年首次提交联名提案后,民进的前辈们并未停止努力。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民进19位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恢复教师节的提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上这份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那么,教师节应该定在什么日子呢?

在提案讨论中,叶圣陶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将教师节定在秋季新学年开始的日子。他认为,这样既能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教师的辛勤与崇高职业,同时也能彰显教师为教育无私奉献的意义。这个建议,体现了叶圣陶对教师职业的极高敬重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

最终,经过多方讨论和决策,1985年1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同年9月10日,全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这是对教师群体最温暖的礼赞。

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叶圣陶的教育生涯始于1912年苏州言子庙小学,从踏上讲坛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对教育革新的不懈探索。尤其是在教材建设领域,他以革新为导向,致力于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编写出适合时代需求的教材。在他早期的教材编写中,《开明国语课本》和《国文百八课》等教材不仅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在教材编排上做出科学化、系统化的探索。至今,这些教材仍被誉为经典,影响深远。

图片

1949年10月,叶圣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主管教科书工作的编审局局长。

在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继续在教材改革的道路上作出重要贡献。他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不仅主持了全国教育改革,还亲自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叶圣陶以严谨细致著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经过他一丝不苟的审定。几十年来,他审阅并修改的教材多达数百篇,尤其是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即使在年事已高、卸任领导职位后,叶圣陶依然对教材编写充满关切,常常亲自给予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叶圣陶深知,课文的选择决定着教材的质量与成效。他主张“文质兼美”,强调教师和学生必须对课文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他常说:“选文不宜随意,应为心中所好,确认堪与学生共读之文篇。”他的选文标准不仅要求形式美观,更要兼具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他编选的课文篇篇精彩,富有内涵,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滋养。

对于教材的注解和练习设计,叶圣陶同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主张注解简明易懂,贴合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育理念贯穿叶圣陶的教材编辑思想,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南,也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如今,在多样化教材编写的背景下,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依然闪耀着光芒。他关于教材革新、选材和教育目的的见解,继续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他在教材编辑领域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现代中小学教材编写和改进的推动,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成为后人永远无法忽视的教育遗产。

图片

叶圣陶

我们怀念叶圣陶先生,缅怀的不仅是他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卓越贡献,更是他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和未来的坚定追求。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与精神。他的教育理念影响至今,指引着我们在教育革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份对教育的执着和追求,无疑是叶圣陶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作者:闻超

图源:民进中央研究室

来源: 团结报团结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